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世態炎涼”是什麼意思?舉幾個歷史上世態炎涼的例子!

“世態炎涼”是什麼意思?舉幾個歷史上世態炎涼的例子!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世態炎涼”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結遠親;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增廣賢文》

作爲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它當之無愧的得到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讚譽。而它的作者司馬遷,同樣有着不凡的人生閱歷與體悟,不然,如何著得此書?不過,接下來,我們將跟隨作者一起,感受一下他筆下的世態炎涼,從中體會到太史公的人生感悟。

“世態炎涼”是什麼意思?舉幾個歷史上世態炎涼的例子!

第一個要說的是孟嘗君。

記得,在賈誼的《過秦論》中,提到“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由後世評價,可見,孟嘗君在當時,是怎樣的一個風雲人物,而且,門客三千又是何等的富裕強盛。

其實,他也有“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時候。據《史記》記載:秦、楚二國君主,爲離間齊王與孟嘗君的關係,以便減弱齊國的國力。誰料,齊王倒真信了他們的花言巧語,接受了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的說辭。於是,便罷了孟嘗君的官。正如樹倒猢猻散,孟嘗君原有的三千門客,紛紛離他而去。

最後,只有一個叫馮歡的門客留了下來,並繼續爲他效力。然後,他二人用計重新奪回了政權,拿回了昔日失去的一切。之後,孟嘗君便憤憤地對馮歡說:“而今,我依着你重新奪回了權力,那些離我而去的人,又有何面目再來見我。若他們再來找我,我必定對着他們的臉吐口水,狠狠地羞辱他們。”

然而,馮歡只是一臉平靜地勸道:“福貴多士,貧賤寡友,世事本就如此,孟嘗君不必太過在乎。”可見,世態炎涼,真是自古有之啊!

“世態炎涼”是什麼意思?舉幾個歷史上世態炎涼的例子! 第2張

第二個要說的則是蘇秦。

我們對於蘇秦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後期合縱抗秦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他執掌六國帥印,是何等的風光啊。但是,他本人倒沒有太多的欣喜,只是在盡力去解決這件事情,因爲,他的雲淡風輕,只不過是早已品嚐到世態炎涼之後的釋然罷了。

在司馬遷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早年的蘇秦鬱郁不得志,遊學歸家時兩手空空,鄰里鄰外都在笑話他。他的兄弟叔嫂尤甚,並說:“我們普通老百姓靠種地經商賺錢謀生,你倒好,總想着憑自己那一張嘴去謀生。現在的你,若不是窮困潦倒、一事無成,那這世道可就怪了。”

當時的蘇秦,只是低頭不語,以沉默來對抗衆人的冷嘲熱諷。後來,當他的合縱計策成功,身掛六國相印之時,再次回家則又是另一番景象:妻嫂“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甚至,“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蘇秦笑問道:“何前倨後恭也?”兄弟妻嫂忙恭恭敬敬地答道:“是見你位高金多啊!”

蘇秦卻只是無奈的嘆道:“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衆人乎!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豈能佩劉果相印乎?”說罷,便散盡家財,一心只謀大業。世人皆知“莫欺少年窮”,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並沒有幾人啊。

“世態炎涼”是什麼意思?舉幾個歷史上世態炎涼的例子! 第3張

同樣,因窮困而被瞧不起的還有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少年時窮困無依,只得仰仗哥哥嫂嫂們過活。那個時候的劉邦,交友廣泛、熱情待人,總愛帶着朋友們回家喝酒聊天。可是,他的嫂嫂對此十分厭惡,因爲,她不喜歡自家小叔子,更不必說小叔子的朋友們了。當劉邦呼朋喚友來到家中,嫂子便佯稱家裏已無飯食,甚至,用杓刮釜以示飯已食盡。

使得劉邦的朋友們,往往因爲各種原因不得不離去。在客人們走光後,劉邦便趁嫂子不在的間隙,悄悄去廚房看一眼,發現釜中還有飯食,自此,對嫂子產生了恨意。以至於,當劉邦奪得天下後,在封賞家人的時候,獨獨不封這位嫂嫂的兒子,還是劉邦的父親看不下去,責備了他,劉邦這才封伯子信爲侯。

再有一個更爲淺顯的,漢武帝時有一個窮人寧乘,西漢齊(治所爲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人,方士。他窮的令人難以想象,不僅僅是家徒四壁這麼簡單。在《史記》中是這麼說的:“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這個時候的他,沒有人同情,甚至,連唾罵也無,有的只是無盡的冷眼相對。

話說,衛青爲大將軍擊匈奴有功,漢武帝賞賜甚厚。元朔五年(前124),衛青擊匈奴返,漢武帝再次帝賜他千金。寧乘乘間說衛青,建議:以所得千金獻給武帝所寵王夫人母,以取悅於漢武帝。衛青從看寧乘的計謀,獻五百金爲壽,之後,漢武帝問衛青,衛青以實對。

之後,寧乘因此爲漢武帝器重,任其爲東海都尉。而當他發跡了,也就是官拜兩千石的時候,人人都爭着攀附他。換句話說,也就是“當其貧困時,人莫省視;至其貴也,乃爭附之。”

“世態炎涼”是什麼意思?舉幾個歷史上世態炎涼的例子! 第4張

仔細閱讀《史記》,我們就會發現,太史公多是爲悲劇英雄作傳,像是項羽,像是李廣。而在飛將軍李廣的列傳中,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來自世間的冷意。戰場得意,榮獲軍功,人人拍馬奉迎;戰場失利,罷免官職,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連一區區霸陵尉都敢奚落他爲“故將軍”,而人生失意之時,不過如此。

或許,正是因爲同病相憐,司馬遷在爲這麼一羣人作傳時,忍不住多用了些筆墨,好讓後世之人看的清楚明白。

司馬遷同樣生活在一個封建王朝,同樣經歷過人生的繁華與落寞,同樣深刻明白着世態炎涼的道理。不過,在殘留的隻言片語中,我們依舊可以讀懂,太史公還是希望後世之人,能夠明白“宣父尤且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