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第一次北征蒙古,10萬精銳爲何全軍覆沒?

朱棣第一次北征蒙古,10萬精銳爲何全軍覆沒?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朱棣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永樂三年春(1409年),明成祖朱棣來到了北京。

此行,他主要做二件大事

第一件是確定他和徐皇后的百年歸宿地,即選定陵址。

經過著名風水先生廖均卿的踏勘,朱棣擇取了北京西郊昌平東北的黃土山爲陵區。

朱棣見此地丘陵起伏,山川之間隱藏着一股濃郁的王氣。

高興之餘,朱棣遂將“黃土山”封爲“天壽山”,此即是後來明十三陵中的長陵。

航拍長陵

陵址確定後,朱棣又開始考慮第二件大事,那就是如何對付北方的蒙元勢力。

說起蒙古人,朱棣有一種說不出的複雜心情。

29年前,他剛剛20歲。

其父朱元璋爲屏蔽中原,毅然決定將他和兩個哥哥封往殘元勢力遍佈的邊塞。

在那裏,他初步習練了政務,並在徐達、常遇春、藍玉、李文忠、傅友德等名將的調教下粗通了兵法。

洪武二十三年、洪武二十九年,朱棣更是以主帥的身份統兵出塞、迫降蒙古太尉乃兒不花、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

也正是憑藉歷年積攢的北邊精銳騎兵,朱棣纔敢發動以地方對抗全國的“靖難之役”。

當然,他也不會忘記幫他登上帝位的朵顏三衛。

朱棣第一次北征蒙古,10萬精銳爲何全軍覆沒?

蒙古騎兵

說實話,如今的殘元勢力遠遠不如明朝開國時那般強大。

自從藍玉取得捕魚兒海之戰的勝利後,北元已經分裂爲了互爲仇敵的東西兩部。

東部是篡位稱汗的鬼力赤,自號本部爲“韃靼/">韃靼”,仍以和林爲中心。

西部名瓦剌,其祖先是成吉思汗時期征服的“林木中百姓”,他們和黃金家族各支系之間都存在着剪不斷的聯姻關係。

朱棣對瓦剌和韃靼的情報還算詳細,採取的對策也很對路,即“抑強扶弱,以夷治夷”。

永樂六年,朱棣更是賜予了瓦剌人封號和印信支持他們繼續和韃靼打內戰。

但如今的情況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永樂七年的韃靼和瓦剌

自從鬼力赤被權臣阿魯臺所弒,韃靼本部又推舉了新任大汗。

這位大汗名爲本雅失裏,是阿魯臺從西域別裏巴失(新疆吉木薩爾縣)迎接回來的元氏後裔。

也就是說,本雅失裏是正宗的忽必烈系後裔。

換句話說,他想統一蒙古、重新入主中原的願望和元順帝、北元昭宗一樣強烈。

於是,上臺後的本雅失裏集合了軍隊發動了對瓦剌的攻擊。

瓦剌通過臣服朱棣獲得了急缺的物資,和韃靼的實力對比早已逆轉。

永樂七年春,本雅失裏一戰慘敗,丟棄了和林,並退到了臚駒河流域。

朱棣聽說後慌了。

韃靼一旦被滅,瓦剌勢力驟然增強,對明朝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

隨即,朱棣做了兩手準備:派使者承認本雅失裏爲蒙古新可汗;封瓦剌的三個主要頭目馬哈木、太平、禿孛羅分別爲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

簡而言之,朱棣向本雅失裏伸出了橄欖枝,並最大程度地分化瓦剌,給他們製造內部矛盾。

朱棣劇照

本雅失裏自認是有着高貴血統的元氏後裔,整個蒙古草原都是他的家產,朱棣有何資格封賜昔日的家奴瓦剌爲王?這分明挑戰新任蒙古大汗本雅失裏的權威。

於是,本雅失裏不顧自己的危險處境,一怒之下將明朝新派來的使臣郭驥斬殺,並厲兵秣馬地準備南下侵擾兀良哈三衛。

本雅失裏的暴怒真不是時候,他不知道此時的朱棣早已不是剛登大位的朱棣了。

國內:忠心建文帝的反對派已被誅殺殆盡,朱棣通過持續的削藩又牢牢地控制了皇權。

況且,鄭和第二次下西洋也證明了明朝國力得到了恢復。

國外:帖木兒帝國的分崩離析消除了大明最大的威脅,1407年明軍攻滅了桀驁不馴的安南更增強了朱棣的底氣。

故而,朱棣聽聞本雅失裏斬殺使臣的消息後,頓時暴跳如雷,當下便任命淇國公丘福爲徵虜大將軍、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爲副將,統率10萬精銳征討本雅失裏。

丘福,是朱棣在燕王潛邸時的舊人,和現下熱播的《大明風華》裏的漢王朱高煦十分要好,曾多次建議朱棣立其爲太子。

朱棣第一次北征蒙古,10萬精銳爲何全軍覆沒? 第2張

朱高煦劇照

靖難之役爆發後,他和朱能、張玉一起領兵控制了北平九門。

和張玉相比,丘福謀略或許不如,但若論悍不畏死,丘福則有過之而不及。

燕軍真定對戰耿炳文,丘福率先破城。

白溝河之戰,丘福又率精兵直搗南軍中堅。

到了靖難之役的最後階段,丘福又作爲燕軍先鋒突破了南軍的江淮防線。

朱棣登基後,遍封燕軍故將,丘福功列第一。

到了永樂七年,即朱棣決定北征本雅失裏時,原先的燕軍宿將朱能和張玉都已故去,丘福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將。

據史學家分析,朱棣動員10萬精兵的時間很短促,前後僅有22天。

所以,許多人認爲朱棣征討蒙古是預謀已久的,本雅失裏斬殺使者不過是給了朱棣一個絕佳的藉口而已。

丘福北征韃靼

本雅失裏聽聞明廷發兵討伐,深知自己沒有與之硬碰硬的資本。

於是,本雅失裏決定效仿先輩誘敵深入的計策,用草原上變幻無常的天氣和複雜的地理環境拖垮明軍。

丘福出塞後一路順風順水,兵行數千裏也沒有碰到蒙古騎兵。

於是,他的警惕性變得越來越低。

一日,明軍前鋒突然遭遇了小股蒙古騎兵。激戰之後,明軍俘獲了一員自稱尚書的蒙古將軍。

很快,此人被帶到丘福大帳。

據這名俘虜交代,本雅失裏被瓦剌擊敗後人心離散,軍無鬥志,聽聞明軍出兵討伐,早已逃過了臚駒河,跑到了距離北岸不足30裏的地方。

丘福聽罷,將朱棣臨行前“行軍慎重”的告誡拋之腦後,當即決定自率前鋒渡河追擊。

帳內衆將聽完口供,均感事有蹊蹺,紛紛出來勸阻。

丘福一心想重現當年藍玉捕魚兒海的奇功,便力排衆議,堅決要求追擊。

經過數日奔波,明軍將領發現他們雖然找到了蒙古軍,但蒙古人卻無意決戰,只是將他們一個勁地往草原深處引。

明軍諸將坐不住了,紛紛向丘福進言。

《明史紀事本末》載,丘福“以尚書爲鄉導,直薄敵營。戰二日,每戰,敵輒佯敗引去,福銳意乘之。李遠諫曰:‘將軍輕信敵閒,懸軍轉鬥。敵示弱誘深入,進必不利,退則懼爲所乘,獨可結營自固。晝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烯炬鳴炮,張軍勢,使逢莫測。俟我軍畢至,併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始上與將軍言何如,而遂忘之乎?’王聰亦力言不可。福皆不聽,厲聲曰:“違命者斬!”即先馳,麾士卒隨行。控馬者皆泣下。諸將不得已與俱。”

李遠認爲蒙古故意示弱,必定有陰謀,我軍應該當機立斷停止追擊。再者,蒙古人已經發現了我軍,突襲的戰機已經失去,不如就地鞏固陣地,待主力部隊開到,再行展開決戰。即使不勝,亦可不敗。王聰支持李遠的意見,也力勸丘福。無奈丘福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動用主帥殺伐決斷的權力喝止了衆將,隨即騎馬奔馳而去。

就在當天夜裏,數以萬計的蒙古軍突然從四面八方衝了出來,將明軍團團包圍。

明軍的戰鬥力本不遜於蒙古軍,但經過長途行軍,士卒們早已困頓不堪,而蒙古軍卻是以逸待勞。

霎時間,明軍陣營被蒙古騎兵衝的七零八落。

丘福見勢不妙,急令大軍強行突圍。

武城侯王聰和安平侯李遠得令後趕緊率部爲大軍開道,蒙古軍萬箭齊發,兩人當場戰死。

不久,丘福、火真、王忠等人亦被擒殺。

主將一死,十萬明軍羣龍無首,遂作鳥獸散,終被蒙古騎兵屠戮殆盡。

到此,距離丘福出塞還不到一個月。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