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吳三桂不過長江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十二年(1673年),玄燁20歲,親政6年。

康熙年紀雖輕,卻有成就千古一帝之志向,自然是要強化中央集權,把過大的地方權力收歸己有。

相對的,清初分封的平西、平南、靖南三藩卻是日漸跋扈,尾大不掉,尤其是一面在地方斂財,一面又伸手向中央要錢,致使有“天下財賦之半耗費於三藩”之說。

這顯然和康熙想要大權獨掌的願望相悖,到了1673這一年,康熙借吳三桂上疏試探撤藩的緣由,竟然一紙詔書,下令三藩同撤,俱撤還山海關外。

窗戶紙就此被捅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擒殺雲南巡撫朱國治,拘禁欽差大臣哲爾肯和傅達禮,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髮易服,哭祭永曆帝陵,下令“興明討虜”。

爲顯示自己寶刀未老,吳三桂以61歲高齡全身披掛,在閱兵校場上拉弓連發三箭,箭箭中靶;又策馬疾馳數圈,每圈接手一件長短兵器,皆運用自如。恍惚間,錦州城下那個帶着幾十個家丁殺入皇太極包圍圈,救回父親吳襄的那個少年吳三桂又回來了。

三軍歡聲雷動之下,吳三桂一聲令下,宣佈自雲南出兵北伐。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老於疆場的吳三桂不打無把握之仗,起兵不到一個月,吳軍已兵不血刃拿下滇、黔全境,兵鋒直入湖南,天下爲之震動。

局勢大好之下,吳軍也進展順利,到了康熙十三年年初,吳三桂大軍已攻下湖南,進抵長江南岸的鬆滋,與清軍大本營荊州隔江對峙。

到這裏,吳三桂如同開掛一般,橫掃數省。此時吳軍已飲馬長江,吳三桂卻下令部下屯駐於鬆滋,駐紮了三個多月而沒有繼續發動攻勢

當時他手下謀士和將領都提出兵貴神速,應當“疾行渡江,全師北向”,吳三桂卻無動於衷,始終沒有實質性動作。

乘勝卻不進兵,吳三桂的這一舉動,歷來被認爲是他最後敗亡的關鍵。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第2張

然而,吳三桂何許人也,爲明將時多年在關外與皇太極作戰,又成爲1644年甲申之變之重要參與者,此後又爲清朝定鼎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得封平西王。

吳三桂作戰大半生,經歷無數大風大浪,與他同時代的人物都先後亡故。光皇帝他就侍奉過崇禎、順治、康熙,遑論與之作戰的南明諸帝。就經驗來說,吳三桂絕對可稱見多識廣、身經百戰,爲何不肯渡江,他當然有自己的理由。

後世提及的理由,多半有以下兩個。

一是吳三桂年齡已大。此時他已62歲,在當時已經屬於高齡,所以不得不爲自己身後考慮,沒有了一舉打到北京的雄心壯志。雖然形勢大好,他也不敢冒險,試圖保有一個萬全之策,“欲出完全,不肯棄滇、黔根本”。

二是吳三桂考慮到尚且被拘禁在北京的長子吳應熊和長孫吳世霖。他寄望於以戰果爲條件,逼迫康熙放回兩人,並提出議和。爲此,他託五世達賴喇嘛向清朝說和,並放回了被扣押在雲南的禮部侍郎哲爾肯和翰林院學士傅達禮,讓他們向康熙捎信,希望能夠開啓和談,條件是劃江而治。

康熙的回覆卻很強硬,他很快下旨處死吳應熊和吳世霖,並且表示:朝廷絕不會和叛軍妥協,吳三桂要麼束手投降,要麼等着被剿滅。

康熙和吳三桂的選擇都有點讓人搞不懂。吳三桂就算想求裂土封王或是保全子孫,與渡江作戰衝突並不大,完全可以邊打邊談,給康熙施加更大壓力,談判籌碼也就愈加沉重。

對康熙來說,焦頭爛額之下還做出如此強硬之回覆似乎也過於莽撞,萬一惹怒了吳三桂渡江來攻,荊州大營如果失守,參考日後的太平軍,吳三桂同樣可以大舉順江而下,恢復明朝舊都南京就指日可望,天下反清勢力將備受鼓舞,那就真如他部將所說,要“北涉黃河,直逼北京,可收全勝之局”了。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第3張

客觀而言,以上兩個理由都能成立,但還有個重要情況往往被忽略了,那就是當時的天下大勢。

首先看清軍的佈防。

吳三桂起兵一個月後,康熙接到了吳三桂造反的報告,他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此後戰報不斷傳來,清廷對吳三桂的進軍方向有了預判,扼守長江咽喉要地的荊州就成了重中之重。

當時的荊州就是現在的湖北江陵,向來是七省通衢之要地,本身湖北地區的駐防八旗就駐紮在荊州府,有八旗官兵5700多人。

荊州一旦失守,則吳三桂順江能取南京,南下能通湘粵,漢水、巴蜀皆在其掌控,守住荊州事關全局。

爲此,康熙在1673年12月21日立即詔令前鋒統領碩岱啓程,率500餘八旗精銳星夜趕往荊州佈防,當時吳三桂軍的動向是在貴州分兵,

康熙還是感到荊州兵力不足,三天後又派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爲“寧南靖寇大將軍”,調撥給他滿蒙八旗共計11000多兵力,分兩批開赴荊州。

三批八旗兵到達的時間,分別是1674年1月24日、2月1日和2月6日。

對面吳軍的進度則是,1673年12月29日攻佔沅州、1674年1月攻佔辰州、1674年2月攻陷湖南全境,在3月初進抵鬆滋。

以上兵力對比和進軍速度可見,吳軍三月初在鬆滋飲馬長江時,對面八旗軍已經得到了補充,並已佈防良久。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第4張

康熙派遣的也不是無名之輩,勒爾錦是禮親王代善曾孫,清初名將勒克德渾之子,名門之後。

在軍中名氣更大的是碩岱,在順治朝撲殺南明永曆朝廷的戰爭中,碩岱戰功累累,並曾在磨盤山遇伏在先的情況下奮勇擊敗永曆名將,曾兩厥名王的李定國。

碩岱之勇在平定三藩後繼續被重用,清準昭莫多一戰,碩岱擔任前鋒,爲大破準噶爾軍立下汗馬功勞。

有這樣部署,康熙有了強硬的底氣。

這也正是吳三桂所忌憚的,對八旗兵的戰鬥力,這個時期沒人比他感受更深。從鬆錦之戰洪承疇的13萬大軍土崩瓦解,到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橫掃北方的大順軍精銳在八旗狂風暴雨般衝擊下潰不成軍,更別提還有八旗軍入關後對各方力量幾乎一邊倒的碾壓,吳三桂所見證的,是八旗將領人才輩出,八旗軍隊橫掃天下的一個巔峯時期。

吳三桂當然心有餘悸,因此面對部下建議,吳三桂悄悄告誡心腹將領:“你等不知虛實,我與他同用兵多年,其騎射是最不可當的。如今我們依山阻水,還可以自守,若到平原,你們如何敵得過他?”

從敵人角度來看,此時對岸已有近2萬八旗精銳,且還有數量更多的綠營兵,憑自己現在的實力,難有把握一舉將其擊垮。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第5張

就吳軍本身實力來說,吳三桂也有苦衷。他在雲南起兵之初,憑藉的是手下直屬的藩兵和綠營兵共計2萬多人,這是他起家的本錢。

隨後,他收編了雲南的2標8鎮2協5營計29600人的綠營軍隊,又受降貴州3萬多綠營兵,這是他的兵力達到8萬多人。隨後控制四川和湖南後,吳軍兵力進一步壯大,達到12萬以上。

問題是,這新擴充的10萬多兵力裏,只有滇黔綠營裏1萬多人是吳三桂的舊部,也即是他曾直轄的“忠勇五營”和“義勇五營”,這些軍隊戰鬥力和忠誠度較爲可靠,其餘新附的部隊還需要訓練及整編,一時間他並不敢放手使用。

如果要渡江作戰,擺在吳三桂面前的問題是,以自己老部下爲主力發起渡江戰役,人數並不佔優勢,且又忌憚八旗軍戰鬥力,萬一失敗損失慘重的話,勢必動搖軍心,自己軍隊戰鬥力也將大爲下降;而以新附軍爲主力渡江,勝算顯然更小。

因此,從軍事上看,吳三桂沒有發動渡江作戰的選擇並沒有錯,與其冒險渡江,不如靜待事態變化。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第6張

什麼變化呢,這時的天下的局勢,全都在向着吳三桂有利的方向在發展。

康熙十三年(1674年)3月15日,四川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舉兵響應,吳軍隨後從水路入川,很快控制全川。吳軍大將王屏藩乘勝進兵,佔據了陝西漢中。

在廣西,康熙要求廣西巡撫孫延齡出兵切斷吳軍後路的旨意還沒有送到,先傳來了孫延齡於2月28日反叛的消息。

一個月後,福建耿精忠囚禁總督範承謨,易幟反清。一月內佔據全閩,並兵分三路進兵江西、浙江,三路大軍短時間內分別攻到了浙江紹興、進入安徽佔領徽州、圍攻江西衢州府城。

西北,又早有平涼提督王輔臣在1673年12月起事,襲殺欽差大臣莫洛,陝西一度只剩一府二州還在康熙控制。

廣東,鄭經航海來攻,在1674年5月派大將劉國軒攻取州縣。粵西高州總兵祖澤清在6月反清,引廣西吳軍進入廣東,直逼廣州。

北方也不安定,蒙古察哈爾部哈兒汗布爾尼乘機叛清,進軍張家口,威脅京師。

此時,康熙完全是焦頭爛額,來自四面八方的毒打讓他有點懷疑人生。長江以南地區已不歸他所有,耿精忠得勢於東南,威脅蘇杭;王輔臣勾連西北,山西震動;連交趾和越南聽到風聲也蠢蠢欲動,陳兵於邊界,真正是“四方鼎沸”。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第7張

康熙有多狼狽,王輔臣反清後,康熙再也沒了一口回絕吳三桂的硬氣,非但不追究欽差莫洛被殺的責任,還主動放回在京師作爲人質的王輔臣之子王繼貞,並讓他帶回一封長信,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希望用感情牌打動王輔臣讓他回心轉意。

這時康熙兵力已極度短缺,爲了援救廣東,他在6個月內5次調兵,黑龍江索倫兵也已經被他調入關內。布爾尼叛亂,康熙已無可調之兵,他以圖海爲主帥出征,給他拼湊的兵力是京師還剩下的滿蒙八旗老弱殘兵和他們的家奴數萬人。

吳三桂沒有渡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耿精忠的三路大軍攻勢凌厲,已經攻入浙江、安徽。八旗大軍都在荊州與吳軍對峙,不敢抽調,耿藩正好長驅直入進逼南京,要比吳三桂在鬆滋強行渡江作戰更爲理想。

南京受到威脅,荊州八旗軍不得不回救,否則後路將被切斷,吳三桂正好與耿精忠前後夾攻,有把握一舉擊潰這支康熙仰仗的大軍團,到那時康熙局勢將難以挽回。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第8張

以吳三桂的資歷和經驗,堪稱當時數一數二的統兵名將,兵法之強鮮有敵手,戰爭的走向正在他預料之中,無需強行渡江,如此發展下去,康熙很快就要崩潰。

誰知,千算萬算,吳三桂還是漏算了一個鄭經。鄭經出兵加盟,自然要撈取好處,本身不難算到,算不到的是他會背刺耿精忠。耿鄭起先聯盟,很快破裂,相互交戰,進逼南京的企圖再難實現,兩方面談談打打,直到1675年一月才達成暫時的和平,這麼長時間下來,康熙得以喘過一口氣,調集起了資源,穩定了局勢。

還有廣東的尚藩,也不是省油燈,尚可喜病死後,他兩個兒子尚之信、尚之孝互相爭鬥,尚之信雖然投吳反清,卻首鼠兩端,不肯出兵相助,反而使得吳軍不能實際控制廣東。

吳三桂全師北爲什麼會敗在長江之上 只能說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 第9張

回到1674年的鬆滋長江之畔,吳三桂按兵不動的選擇並沒有錯,就算攻下荊州,湖北地區的平原也利於八旗騎兵馳騁,而對雲貴軍隊爲核心的吳軍不利,靜待事態變化很可能以最小的代價讓康熙崩潰。

然而,大好局勢最終還是葬送在了豬隊友們手裏,他們內鬥的原因和時機,卻是吳三桂也實在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