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范文程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說范文程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範文程爲何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脅?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天聰六年(1632年)春,皇太極第二次征伐察哈爾蒙古林丹汗,目的是要徹底打敗東部蒙古,孤立明朝,由此開始各個擊破,最終發力對大明的征討。

范文程作爲皇太極的主要謀臣,在輔佐皇太極處置與明朝的關係上屢屢玩弄“議和”的把戲。他以議和爲誘佴,麻痹明朝君臣,欺騙輿論,製造入侵的藉口,起了重要作用。

爲此, 范文程向皇太極建議: “主公如考慮師出無名,那麼當告知明邊境城民: 察哈爾汗遠逃,他的人民和土地歸於我朝。因爲路遠不可以遷移。今與你國議, 借你們的馬匹和糧食以渡我新歸附的民衆。如果議和成, 得到馬匹和糧食;如果議不成, 這不就師出有名了嗎?"

爲什麼說范文程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原因是什麼

范文程這個以議和爲幌子,實爲爭取擄掠明邊境製造口實的計策,立即被皇太極採納。皇太極馬上寫信給明朝大同、陽和、宜府等地的官員,故作姿態,要求議和,但僅給10日的期限,過了日期便要藉口進攻。如此往來可謂步步花招。

范文程以議和爲計, 花樣翻新, 屢試不爽,使皇太極大受其益。天聰二年,皇太極兩用范文程的議和計,騙過袁崇煥和崇禎帝,獲得成功。天聰六年,范文程又用假議和,爭取了時間,大敗明軍。

天聰七年(1633 年),皇太極大舉嚮明邊境進兵,仍是用的范文程的“講和”計策。這次用兵,在縱火攻城之前, 皇太極到處張貼告示,把講和不成的責任推給明方,爲了進一步欺騙輿論,皇太極煞有介事地致書朝鮮國王李俒,讓其充當與明朝講和的中間人。朝鮮人一眼便看穿了皇太極的把戲,認爲皇太極的詭計不過是金、元愚弄宋朝時的故伎重演,並沒有真心講和之意。

范文程以其謀略家的超凡智慧, 越來越爲皇太極所倚重。天聰七年(1633年),爲適應需要皇太極創建了八旗漢軍, 它爲“選用招降、以漢攻漢”提供了組織上、軍事上的保證。在商議范文程可否任固山額真一職時,皇太極說: “範章京的才幹當然可以勝任這個職位,然而固山額真僅僅是漢軍一個旗的指揮。我認爲他是我的心腹和國家的棟樑。”這充分說明了皇太極對范文程才能的倚重, 以及對范文程本人的寵信。

范文程從天聰三年(1629年)進入文館,到祟德元年(1636年)時,就進了內三院,任大學士,進世職二等甲喇章京。他雖不在議政大臣之列,但幾乎參與所有軍國大事的決策。皇太極和他的每一次談話,都得幾個小時,甚至來不及吃飯和休息, 就又被皇太極召入。每逢議事, 皇太極常說: “此事範章京知否? ”每當議事不決的時候, 就會說: “何不與範章京商議一下? ”如果衆臣下回答說: “范文程已經同意。”皇太極方可批准。有時,范文程生病不在朝中, 一些待辦的事皇太極還要等他病好之後再行裁決。

爲什麼說范文程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在處理各項軍國大政中, 范文程最重視延攬人才。在用人上,他大力提拔有才能的人,曾建議皇太極通過辦學校和進行考試選拔人才。范文程所在的文館就招收學生, 每年舉行考試,分爲三等。在很短的時間裏, 就培養出了數量可觀的人才。這些知識分子忠於清朝,成了各級衙門的骨幹, 也是後來統一全國的重要力量。

早在天聰五年(1631年)大淩河之役時,部分明軍被圍困在西山上憑險堅守,范文程單騎抵其壘下, 說降了明將。天聰七年(1633年),明朝遼寧守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來請降時,皇太極派他帶兵接應,並傳諭皇太極思賢若渴的心情。由於他具有身爲漢人的特殊條件, 加上他能說轉鐵石心腸的才幹, 使他多次勸降明朝將官獲得成功。

崇德七年(1642年),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在松山戰敗被俘。皇太極極力勸其投降, 但洪承疇數日不食,罵不絕口,寧死不降。皇太極只好再派范文程去勸降。

范文程見到洪承疇,並不言勸降之意,只是談古論今,天南海北隨便閒談。事有湊巧,說話中, 恰好房樑上有積塵飄落到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這個立意將死之人,卻幾次將落塵拂去。這個情景落入范文程眼中,他一葉知秋,再三好言相勸之後,告別而去。見到皇太

極, 范文程將經過一稟報。皇太極嘆息一聲說:“承疇不降,只好遂其心願了。” 范文程卻有把握地說: “臣看洪承疇是不會死的。” 皇太極急忙問道: “何以見得?”

范文程回答說: “他連自己的衣服都這般愛惜,更何況自己的生命呢。”

在范文程攻心的推進下,大明王朝的骨幹力量逐漸被收攏瓦解,致命非同一般。

從天聰三年起,按照皇太極的規劃設計,內閣開始形成雛形、文館的建立標誌着後金政權向着封建轉變。而范文程正是這一重要的軟實力。

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又對文館進行了改革,成立了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祕書院、內弘文院)。范文程被任命爲內祕書院大學士, 但他的實際權力並不限於內祕書院。他積極支持和幫助皇太極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八旗諸貝勒的王權。天聰九年(1635年)冬,皇太極召范文程商議能否上尊號稱帝的事, 范文程就回答說: “今開順天意, 合人心,受尊號,定國政適當。”極力主張皇太極稱帝。次年春,皇太極正式登基稱帝, 改元崇德, 改國號爲清。清朝的建立, 標誌着機構改革進人質變的新階段。

爲什麼說范文程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祟德元年(1636年),范文程上疏清太宗皇太極,仿照中國曆代朝廷官制, 建議“請置言官”。皇太極接受了他的意見,在祟德元年設立了都察院。都察院與三院六部不相統屬, 獨立地行使檢察之權,這是一項強有力的改革,把皇權與王權鬥爭的主動權操在了皇帝手中。

崇德三年(1638年),范文程奏請每衙門只宜設滿洲承政一員,以下酌量設左右參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皇太極批准了這個建議,並委派范文程協助多爾袞“更定八衙門官制”。經過這樣改革, 停止了諸王貝勒對各部院的干預, 加強了中央集權。

起初時,爲了處理蒙古族事務,皇太極設立了蒙古衙門。到祟德三年, 范文程把它擴充

爲“理藩院” ,由處理單一的蒙古族事務擴大爲包括其他少數民族事務。這對後來推進與蒙古、回、藏等民族的合作, 都起了積極作用。到了崇德末年,清王朝模仿明朝,並有所增加與發展,完成了封建化的過程,成了一個可以在政治上軍事上、文化上、經濟上都能與明朝一比高低的勁敵。

爲什麼說范文程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原因是什麼 第4張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病死。因爲皇位繼承問題事先沒有安排, 滿族貴族之間爆發了殘酷的鬥爭,一時間殺人流血, 勢不兩立。在這場鬥爭中, 范文程始終保持謀略家的清醒頭腦,沒有捲進去。這一年的八月二十六日(1643年10月8日), 由各派政治勢力都能接受的人物、皇太極第九子、未滿六歲的福臨繼承皇位。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翌年改元順治。

范文程從投奔努爾哈赤起,到追隨皇太極這兩代帝王時期,以其雄才大略制定了進攻中源、奪取全國政權的戰略方針,並在處理錯綜複雜的矛盾中,始終堅持這個方針不變,直至最後實現。他恰到好處地在歷史發生大轉變的關鍵時刻, 把握住了時機。 當多爾袞的伐明大軍行至遼河時, 得到了明朝滅亡的確切消息。在這緊急關頭, 多爾袞急召在蓋州溫泉養病的范文程速來商討對策。

四月初,范文程抱病往見多爾袞。建議立即入關, 進攻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他斷言對李自成有三個原因可攻,加上大順軍“行之以驕”,可以“一戰破也”。當時,無論是皇太極, 還是多爾袞,在與明朝作最後鬥爭的前夕,都想聯合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共同奪取明朝政權。唯有范文程抓住了明朝新亡、李自成農民軍立足未穩這樣一個稍縱即失的機會,當機立斷,果敢地提出了清兵入關、進而奪取全國政權的意見。清廷按范文程的建議,確立了入關大策。范文程隨多爾袞大軍向山海關進軍。山海關一戰, 大敗李自成, 隨後大順軍被迫撒出北京。五月初, 清軍佔領北京, 范文程所首倡的“進取中原”的方略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范文程少年好學,胸有大志,投奔努爾哈赤後, 對清廷忠心不二。他爲官清正,不戀高位,有自知之明,在整個清初的三朝四代歷史上,建立了不朽的業績,是清初傑出的政治謀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