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安祿山是什麼出身?爲什麼會有人願意跟隨他

安祿山是什麼出身?爲什麼會有人願意跟隨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安祿山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衆所周知,自唐朝安史之亂爆發以後,短短八年時間,就讓唐朝的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更是爲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情形埋下了一個伏筆。

這場戰亂也因此而被現代史學家稱爲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可問題是《舊唐書》中記載着這樣一段話,“安祿山,營州柳城雜種胡人也,本無姓氏,名軋犖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師,以卜爲業。”

顯而易見,作爲這場戰亂的始作俑者之一,安祿山的出身其實並沒有很多人所想象的那麼好。

偏偏唐朝的門第觀念又十分嚴重,以安祿山的出身想要在唐朝出人頭地顯然就更是難上加難,更別提他乾的還是謀反的事了。

安祿山是什麼出身?爲什麼會有人願意跟隨他

這也就意味着在安祿山的背後,定然是存在着不少堅定的支持者的,就像史書說的,“祿山令嚴肅,得士死力,無不一當百,遇之必敗。”

也確實是有那麼一批爲數不少的人堅定不移的支持安祿山,而且還不止是士兵,更是不乏“史思明、安太清、李歸仁、安守忠、孫孝哲、蔡希德、張通儒、李庭堅、平洌、李史魚、獨孤問俗”等諸多武將文臣。

那麼也就帶來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謀反的結局向來都不會多麼樂觀,那麼這些人爲何會願意追隨安祿山呢?

唐朝官員上升渠道狹窄

畢竟在唐朝時期就已經有了“科舉制度”,而這一制度的推行,也就意味着那些寒門士子也有了足夠的施展空間。

更何況唐朝當時尚且還處於盛世,政治也算清明,那麼直接投奔唐朝的政治權力場施展抱負以及才華豈不是更好嗎?

誠然,科舉制度的出現,確實對此前已經被門閥所控制的九品中正製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但問題是這個時候的科舉制還遠遠達不到相對完善的程度,就拿唐朝來說,其注重的往往只是詩詞歌賦等華而不實的方面,反而對那些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不太關注。

安祿山是什麼出身?爲什麼會有人願意跟隨他 第2張

而且唐朝科舉還有一個很大的短板,在其選官制度裏面並沒有明確關於考生個人品德高低的問題。

但這不是說唐朝不注重官員品德啊,因爲當時對官員品德方面的衡量其實是另外一個選官途徑,也就是自西漢漢文帝時期就已經有了的“賢良方正科”。

其直接對應的還是一些公卿貴族以及門閥名士的舉薦,跟科舉其實是各自獨立的。

相信大家不難發現,封建時期往往能夠在政治權力場上名噪一時的,通常也都是那些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少部分人,至於詩詞歌賦什麼的,只要字寫的好,畫畫的好,多少也都能混個一官半職。

可這樣的人才對於國家的發展能提供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嗎?雖然不能說不能,但也肯定是極少數。更何況如何引起唐朝統治者階層的關注也是一個大問題。

反觀“賢良方正科”,上來就直接能提報到統治者階層的眼前,明顯施展才華的空間要更大,但問題是在於民間那些人才能夠靠才華輕鬆獲得門閥貴族的舉薦嗎?顯然很難。

就好比如唐朝的詩聖杜甫,其就曾帶着盤纏興沖沖的跑到了長安城應試,但結果盤纏用盡不說,還並沒有獲得什麼施展抱負的機會,只能悻悻而歸。很多人願意追隨安祿山的本質

安祿山是什麼出身?爲什麼會有人願意跟隨他 第3張

這也就等同於是給安祿山找到了一個發展的契機,唐朝不收的人安祿山收呀,別人不舉薦安祿山舉薦呀。

相信大家只要瞭解下安祿山手底下那批人的生平,就很輕鬆的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能力出衆的人才在投奔安祿山之前,基本都是一些有思想有抱負,但卻並未受到唐朝重視,甚至還飽受打壓的人。

當然,這也跟安祿山有着精準的看人眼光脫不了干係。

總而言之,安祿山之所以能在出身普通且又密謀造反的情況下還招攬到這麼些願意追隨他的人才,其實跟安祿山自身的人格魅力關係不大。

更多的則是因爲這些人空有施展才華抱負的滿腔熱血,卻在唐朝不斷的打擊中逐漸對唐朝那已經被封閉的上升渠道產生了憤恨。

那麼等安祿山如雪中送炭一般給這些人才送來了他們迫切想要的機會之時,這些人會怎麼想?

毫無疑問,只會是以自己的滿腔熱血來報答安祿山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