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梁死後楚懷王爲何剝奪項羽的兵權 俗話說物極必反

項梁死後楚懷王爲何剝奪項羽的兵權 俗話說物極必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楚懷王和項羽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每每提及歷史上的“楚漢爭霸”,人們的印象裏可能只有項羽和劉邦,其實,在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之後,有個人就成爲這一過渡時期歷史發展的“中心軸”,他就是項羽的伯父項梁。

項梁不但殺了會稽郡守殷通,還聽取范增的建議擁立了楚懷王的後人爲新的楚懷王,不但恢復了楚國,也使楚懷王成爲天下義軍的衆望所歸,紛紛前來臣服。項梁在世時大權獨攬,楚懷王只是一個虛有其名的傀儡皇帝而已,但是,項梁死後,形勢卻瞬息突變,楚懷王不但奪回權力,而且還直接剝奪了項羽的兵權,並着力於提拔劉邦,這也爲後來的“楚漢相爭”埋下隱患

項梁死後楚懷王爲何剝奪項羽的兵權 俗話說物極必反

衆所周知,新的楚懷王在沒有被擁立之前只是一個卑微的“放牛郎”,是項梁賦予了他重生的機會,可他爲什麼會恩將仇報,在項梁死後就迅速剝奪了項羽的兵權呢?咱們還是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吧

楚懷王被立之後,他並沒有隨着義軍主力南征北戰,而是被項梁以安全爲由將他留在了楚國的新首都盱眙。起初,身份的變化和待遇的提高也讓楚懷王相當滿意,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開始對這種權力結構產生不滿。可大權被項梁牢牢掌控,尤其是軍隊,完全掌握在項梁手裏,楚懷王根本沒有與項梁爭權的資本,他不得不暫時隱忍下來。當項梁死於章邯的偷襲時,楚懷王當機立斷,決定奪回權力

項梁死前,義軍主力分爲四支,項梁、項羽、劉邦、呂臣各領一支,但項梁是上將軍,調配權屬於項梁。項梁死後,其餘三支就退守在彭城附近,形成犄角、轉入防守。俗話說“軍不可一日無帥”,可這三支隊伍的首領都很難令其他隊伍信服,一時間羣龍無首。這給了楚懷王一個天賜良機

楚懷王以弔唁項梁爲名從盱眙趕往彭城,併成功接管了對義軍的管控權。他希望義軍能夠按照他的意志行事,於是,就對義軍進行了整頓。由於項梁已經不在,無論是接管、還是整頓,楚懷王都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根本不會出現質疑的聲音

項梁死後楚懷王爲何剝奪項羽的兵權 俗話說物極必反 第2張

楚懷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項羽和呂臣的兵權。按說,楚懷王有權力這麼做,但是,對於呂臣和項羽的處置卻有太大的差別:楚懷王封呂臣爲司徒,封他的父親爲丞相,雖然沒了兵權,但是,表面上看呂臣的地位還是提高了,這也能夠安撫一下呂臣;楚懷王甚至封劉邦爲武安侯,繼續統領自己的軍隊,可對項羽就沒有那麼客氣——項羽被閒置了,既沒有兵權,又沒有任何明確的職務。

要知道,雖然項梁是擁立楚懷王的核心,但是,項羽在起義軍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沒有項羽,那些江東義軍根本不會買楚懷王的賬。現在項梁剛死,就對項羽進行政治迫害,這也讓楚懷王的名聲受到一定損傷。

項梁死後楚懷王爲何剝奪項羽的兵權 俗話說物極必反 第3張

原本,楚懷王奪權與項羽之間並沒有衝突,楚懷王如果能夠妥善運用項羽的能力,對自己將有百利而無一害,興許,還真能夠重振楚國也未可知,但楚懷王的昏招卻將兩人置於對立的雙方,這對義軍的發展極爲不利

再看項羽,從小身負家仇國恨的他對權力沒有太大的覬覦,在項梁的培養下,項羽最大的願望就是像他爺爺項燕那樣成爲楚國人敬佩的大將軍,可楚懷王對他的打壓讓他逐漸對楚懷王失去信心,與楚懷王漸行漸遠。但也正是由於這種打壓,讓剛剛脫離項梁庇護的項羽逐步成熟起來,不再是以前的“莽夫”,而開始懂得心機

楚懷王很無能嗎?從他的經歷來看顯然不能用“無能”這個詞來形容他:

被立之後有名無實、有位無權,但以他的實力很難和項梁爭鋒,因此,他暫時忍耐下來,有這種度量的人,絕對不是平庸之輩;

項梁死後,他能敏銳地察覺到其他三支義軍之間的分歧,果斷出手、掌控大局。奪權的時機抓得恰到好處,這份洞察力也讓人十分敬佩;

最後一點,項梁死後,章邯認爲義軍已經不足爲懼,於是,開始全力攻打趙國,咸陽空虛。這時,楚懷王命令義軍兵出兩路,一路北上救趙、一路西進伐秦。這種戰略安排也展現出楚懷王的軍事才能和大局觀;

項梁死後楚懷王爲何剝奪項羽的兵權 俗話說物極必反 第4張

如果綜合這三點來看,楚懷王非但不是平庸,甚至還有點“英明神武”的意思,但他爲什麼在項羽的安排上失誤頻頻呢?一方面,奪權心切讓他疏忽了項羽在軍中的影響;另一方面,楚懷王長期受制於項梁,很難保證心理上不會對項氏一族產生牴觸情緒。這也許就是他迫不及待剝奪項羽兵權的真正原因

有句話叫做“物極必反”,項梁壓抑楚懷王太久,爲項梁死後楚懷王的“反彈”埋下隱患;無獨有偶,楚懷王又打壓項羽太狠,這也爲項羽後來斬殺宋義、奪回兵權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