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郯子是什麼人?他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郯子是什麼人?他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郯子是什麼人?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郯國,是古代歷史上一個小國,在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一帶。也即郯城縣這一地名,就是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郯國。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王武丁封其子於炎地(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建立侯國,稱炎國。周朝取代商朝後,周武王將其封給商王帝乙長子、商紂王的長兄微子啓,歸附於宋國,爵位爲子爵。微子啓派其裔孫子鷙管理炎地,成爲宋國的附屬國。

郯國在西周的資料非常少,僅有兩件青銅器令簋和召尊可以透露若干信息。周公東征後,郯國降服於周王朝。因爲郯國處於山東與江淮之間,東向大海、南面徐國、北控諸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所以成爲西周一個重要據點。在西周時期,周昭王曾經從郯國出發進攻徐國;衛國君主康伯也長期以郯國爲控制東部的據點,並且贈送白馬給郯國。春秋前後,國名多加“邑”字,炎國演化爲郯國。對於春秋時期的郯國,長期依附於魯國這個姬姓諸侯國。並且,郯國的一位君主,還曾是孔子的老師。

具體來說,對於郯國來說,由於歷史資料匱乏,無法考證它具體的邊界線,但從周邊國家的範圍和現在每個區劃的歷史沿革資料來分析,大體的輪廓還是能夠找出來的。按照介紹,郯國疆域包括在沂河東岸從李莊到歸昌楊集,東麪包括臨沭曹莊大興,以及贛榆部分、東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區。但是,一種說法認爲,郯國曾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北抵琅琊,南至長江,東臨黃海,西接徐州,但是後來淪落了。春秋時期,郯國的周邊國家是鄟國和祝其國。

郯子是什麼人?他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衆所周知,周平王東遷洛邑後,歷史來到了春秋時期。彼時,周王室逐漸衰落,秦國、齊國、楚國、晉國等諸侯國爭霸。在此背景下,郯國逐漸淪爲北邊魯國的附庸。公元前605年,郯國和鄰居莒國不知道因爲什麼事爭執起來,齊國和魯國出面勸架,郯國識相地住手了,莒國卻還想動手,結果被魯國教訓了一頓。而這,無疑體現出魯國對於郯國的偏袒和保護。這段時期魯國和郯國關係非常好,魯國還把公主嫁給了郯國的君主,也即魯國和郯國曾經聯姻。

當然,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聯姻,是比較普遍的情況,也即聯姻有助於各個諸侯國之間的關係。比如秦國和晉國之間因爲聯姻,還形成了“秦晉之好”的說法。之後吳國興起,郯國又一度歸附吳國,但又被魯國聯合晉國、邾國爭了回去;公元前526年,齊國南下降伏徐、莒、郯,但郯君轉個身又朝拜魯君去了,由此可見,郯國和魯國的關係還是比較緊密的。在春秋時期,郯國有一位君主比較著名,被人們稱之爲郯子。

根據史料的記載,郯子(生卒年不詳),己姓,郯國郯城(今山東省郯城縣)人,少昊的後裔,春秋時期郯國君主。二十四孝“鹿乳奉親”故事主人公。孔子周遊列國時到郯國,曾以郯子爲師。當時二十六歲的孔子,其博學早已聞名魯國,郯子見這樣一個知名學者卻能夠如此虛心求教,十分感動,便傾其所有,全部奉告。離開郯子依然興奮的孔子,還忍不住向人惋惜着感嘆着:像郯子這樣有學問的人,已經散落於四方了,這便是“孔子師郯子”的由來。

郯子是什麼人?他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第2張

郯子治國講道德、施仁義、恩威有加,百姓心悅誠服,使郯地文化發達,民風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繼續保持下來,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不過,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期,郯國還是因爲弱小的實力,從而最終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公元前506年,在柏舉之戰中,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孫武攻破楚國都城。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又降伏越王勾踐。吳國成爲春秋末期的霸主之後,就開始北上與齊、晉爭雄,郯國也自然就降服了吳國。

在春秋末期,不僅郯國難以和吳國相抗衡,對於實力不俗的魯國來說,同樣承受了來自吳國的巨大壓力。到了公元前485年,郯國與魯國、邾國組成聯軍,從而和吳國一起討伐齊國。齊國爲了讓聯軍撤退,殺死挑起戰爭的齊悼公以解釋。值得注意的是,吳國的強盛,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對於越王勾踐來說,趁着吳國和齊國、晉國、楚國等大國爭霸的時候,越國偷襲了吳國,並最終消滅了吳國,取而代之,越國得以稱霸中原。

公元前414年,郯國爲越王朱勾所滅,國君郯子鴣被擒。除了越滅郯以外,還有楚滅郯國的說法。楚頃襄王時,還有一個弓手對楚頃襄王說:“騶、魯、郯、邳,羅鷲也。……膺擊郯國,大梁可得而有也。”當然,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這都意味着在戰國初期,郯國這一諸侯國正式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

郯子是什麼人?他與孔子是什麼關係 第3張

在郯國滅亡之後,郯國的後人以郯作爲姓氏,這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比如魯國、鄭國、宋國、齊國、衛國、許國、陳國等諸侯國滅亡後,後人一般都以國號作爲姓氏。當然,就郯姓來說,目前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姓氏,也即在我們身邊,幾乎都沒有見到以郯作爲姓氏的。此外,在戰國時期,齊國和魏國,曾在郯國故地爆發了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是古代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戰例,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戰役中始終居於主動地位。公元前343年,魏國爲了補償在桂陵之戰的損失,發兵攻打韓國。齊威王待魏韓火拼後以田盼爲主將,田嬰爲副將,孫臏爲軍師攻打魏國。魏國派太子申來抵擋,在馬陵全軍覆沒,隨之田盼又以“減竈”之策誘魏國龐涓中計,追至馬陵山中伏身亡,齊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馬陵之戰也成爲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戰例。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