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宣宗要選擇放棄安南,讓它重新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明宣宗要選擇放棄安南,讓它重新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明宣宗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曾派大軍征討安南,就此將安南歸入明朝管轄,建府設衙、加以統治。然而,到了宣德年間,明宣宗朱瞻基從安南撤兵,冊封黎利署爲安南國王,安南自此重新獨立,成爲明朝藩屬國。那麼,明宣宗爲何要選擇放棄安南呢?

明宣宗要選擇放棄安南,讓它重新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安南權臣篡位發生政變,兩國衝突加劇明朝攻打安南

安南爲越南古名,歷史上一直與中國有着密切的聯繫,安南這個稱呼便來自於唐朝的安南都護府。安南自公元前3世紀的秦朝時期便已經成爲中國領土,至五代十國時吳權割據安南脫離南漢,逐漸獨立,此後越南長期作爲中國的藩屬國存在。

明建文二年(1400年),安南權臣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改國號爲“大虞”,之後又將皇位傳給兒子胡漢蒼。因安南本是明朝藩屬國,篡位的胡氏爲了避免明朝猜疑,便於永樂元年(1403年)遣使赴明,聲稱陳氏“宗嗣繼絕,支庶淪滅,無可紹承。臣,陳氏之甥,爲衆所推”,希望得到明朝冊封。明成祖派楊渤前往當地觀察卻並未發現異狀,遂封胡漢蒼爲“安南國王”。

永樂二年(1404年),陳朝遺臣裴伯耆到明廷,控訴胡季犛父子“弒主篡位,屠害忠臣”,請求明朝出兵平叛,並“復立陳氏子孫”。同年八月,一個自稱陳氏子孫,名叫陳天平的人也來到大明,向朝廷訴說胡氏篡位經過。之後明朝開始着手調查,胡氏見狀只得低頭認罪,要求“迎歸天平”。

然而,從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先是廣西和雲南報告越南侵佔領土,雖然之後胡朝迫於壓力予以歸還,但兩國關係開始就此緊張起來,緊接着占城也遣使聲稱遭到胡朝進攻。隨着兩國關係的緊張,朱棣開始爲戰爭做準備,多次派人探查當地山川道路和險要之地。而越南方面也感覺到了局勢緊張,開始積極備戰,於險要之地佈置工事,整頓軍備。

明宣宗要選擇放棄安南,讓它重新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永樂四年(1406年),明朝派廣西都督僉事黃中領兵五千(《大越史記全書》稱領兵十萬)護送陳天平返回越南,但卻在進入越南境內後遭到截擊,明軍不敵,陳天平極部分士兵被俘,陳天平更是被凌遲處死。明成祖得知後大怒,決定發兵攻打安南。

同年中,明成祖派總兵官朱能、左副將軍沐晟、右副將軍張輔、左參將李彬、右參將陳旭等領兵征討安南(《大越史記全書》稱共有八百萬人),明廷一邊節節推進,一邊向安南百姓公佈胡氏父子的各條罪狀,剿撫並用之下進兵神速,很快便攻佔東都升龍。至五月十一日,明朝連戰連捷並最終在奇羅海口俘獲胡氏父子,胡朝滅亡,安南被明軍佔領。

胡朝滅亡之後,明成祖於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下詔,聲稱這次軍事行動是爲了陳氏王室復仇,但因陳朝子孫被胡氏殺戮殆盡,無可繼承,於是在越南設置“交趾都指揮使司”、“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將之直接管轄。

明宣宗朱祁鎮從安南撤軍,安南重新獨立成爲明朝藩屬國

明朝雖然對安南實現了直接統治,但因明朝官府的壓迫、民族問題和陳朝舊臣企圖恢復統治等原因,不久後越人便奮起抵抗,雖然明軍多次平定,但起兵潮流仍此起彼落,持續長達二十餘年。

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後,安南的局勢更加不穩定,再加上明朝永樂年間多次對外用兵,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明仁宗繼位之後,朝廷便開始改變永樂時期的剿滅鎮壓政策,開始轉爲以招撫爲主。

明仁宗去世之後,明宣宗雖然奉行剿撫並用的政策,但朱祁鎮的內心其實已經起了撤兵之意。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明宣宗與內閣討論安南局勢時,表示自己“反覆思之,只欲如洪武中、永樂初,使(安南)自爲一國,歲奉常貢,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這表明他已經想要放棄安南,重新恢復其藩屬國的地位。

明宣宗要選擇放棄安南,讓它重新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然而,此時內閣四位大學士卻產生了分歧,楊士奇和楊榮表示對明宣宗的想法表示支持,但其他兩人卻表示反對,表示“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棄之,豈不上損威望,願更思之”,因此明宣宗只得將這個想法暫時擱置。

宣德二年(1427年),明軍擊敗黎利領導的安南叛軍,斬首萬餘人。九月,黎利上書朝廷,聲稱找到了陳氏後人,請求明朝罷兵,並冊封陳氏後人爲君。雖然英國公張輔等人認爲,如果明朝沒有找到合適的藉口就答應安南獨立,會讓天下人認爲朝廷軟弱,是在向叛軍屈服,但在楊士奇和楊榮的支持下,明宣宗還是派特使宣佈恢復陳氏政權,並宣佈明朝撤兵。

然而,黎利隨後便表示陳氏後人已死,請求明朝冊封自己爲國王,明宣宗表示你這不是扯淡麼,並未對其進行冊封,而是讓其繼續尋找陳氏後人。次年,黎利再度派使進貢並要求冊封,明宣宗仍未例會。

到了宣德六年(1431年),黎利再度上書請求冊封,明宣宗見陳氏後人的確已經無從找起,且黎利署理國事已經成爲事實,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冊封其爲安南國王。於是,明朝就此結束了對安南的直接統治,恢復了其藩屬國的身份。

明宣宗朱祁鎮爲何選擇放棄安南,戰略收縮後的必然選擇

自明成祖朱棣之後,由於明朝初期的連年征戰,明朝國力已經出現了較大損耗,爲了息兵恢復國力,仁宣年間明朝開始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對外呈現出戰略收縮態勢。在這種戰略收縮的大背景下,最終使得明廷做出放棄安南決定的,則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明宣宗要選擇放棄安南,讓它重新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1、明廷對安南的統治並不成功。明朝出兵安南雖然打着“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的旗號,但在攻城略地的同時,卻又對安南百姓大肆劫掠,例如攻佔東都升龍之後,“擄掠女子玉帛,會計糧儲,分官辦事,招集流民。爲久居計,多閹割童男,及收各處銅錢,驛送金陵”,這自然使得當地百姓對明軍極爲反感。此外,明朝雖然對安南一度實現了直接統治,但被派往安南的官員顯然沒有將安南的百姓當作大明百姓,因而往往實行高壓統治,導致當地百姓極爲困苦,反抗情緒極高。

2、安南叛亂牽扯了朝廷極大精力。由於明朝統治的失誤,再加上陳朝支持者企圖恢復統治,以及較爲嚴重的民族問題,自明朝佔領安南之後,當地的叛亂便始終沒有停止過,且隨着時間推移,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黎利領導的叛軍更是多次擊敗明軍,朝廷不得不屢次派出大軍前去平叛。明朝雖然能夠憑藉龐大的軍力屢次擊敗叛軍,但同樣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兵力如果太少根本無法維持安定,如果兵力太多卻又是朝廷極大的一筆負擔。而此時,隨着瓦剌的崛起,明朝北部邊患已經再度擡頭,朝廷的戰略重心北移已經勢在必行。

3、相較於永樂年間安南戰略地位下降。朱棣之所以會出兵安南,其實不僅僅是爲了給安南一個教訓,同樣與鄭和下西洋的戰略意圖有着密切聯繫,即爲了實現明朝在中南半島的軍事存在,從而與鄭和船隊遙相呼應,從陸路和海陸共同鞏固西洋朝貢體系。安南安南地處大陸與中南半島的連接處,可以充當明朝經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極爲重要。“郡縣安南”後,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島,近可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鄭和船隊的存在是暫時的,明朝交趾省的存在是長期的。正如朱棣所說“安南黎賊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肅潔。”然而,隨着戰略重心的北移,安南的這一戰略地位已經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明宣宗要選擇放棄安南,讓它重新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4、明朝的付出與收穫根本不成正比。朱元璋對於安南曾給出了“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評價,並將其列爲不徵之國,這並非沒有道理。安南居於大明最南方,距離明朝的政治中心太過遙遠,明朝對其的統治本就比較困難,再加上平叛、安撫百姓等事宜太過耗費錢財,明朝統治安南的二十年在此地的投入實在太多。然而,由於安南的持續叛亂,明朝從未真正實現過對該地的全面統治,該地的賦稅、民力等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綜上所述,由於安南的持續叛亂,不僅導致明朝在安南的統治並不穩固,且需要付出極大的精力和軍力,再加上戰略地位的下降和付出收穫的不成正比,在仁宣年間戰略收縮的大背景下,朱瞻基放棄安南已經成爲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