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威望最高 最後爲什麼是皇太極繼承汗位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威望最高 最後爲什麼是皇太極繼承汗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努爾哈赤皇位,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威望最高,最後繼承汗位的人爲什麼是皇太極?代善到底輸在什麼地方?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六十八歲的努爾哈赤疽發於背,病死瀋陽,他的十六個后妃、十五個兒子和八個女兒哭作一團。分值四大貝勒本來同心協力,勤理國政,現在卻爲汗位繼承的問題心事重重,互不通氣。

如果按照長子繼嗣的規定,大貝勒代善毫無疑問要繼承汗位、在帶兵打仗、處理政務等方面,代善不僅以大阿哥的身份位列第一,而且他對部下寬宥而不嗜殺戮,在民衆中威望很高,一般的女真人都認爲努爾哈赤死後,“貴盈哥必代其父”。

如果根據女真族古老的軍事民主制推舉的辦法選擇嗣君,當時最有希望的人選是四大貝勒。其中阿敏不是努爾哈赤的直系,一般來說,是不能入選的。餘者照齒序才能而論四十六歲的代善居長,寬厚而得衆心,最有資格繼嗣。其次是四十二歲的莽古爾泰,他自幼隨父兄出征,每遇勁敵,衝鋒在前,是獨當一面的將領和統帥,亦有繼嗣資格。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威望最高 最後爲什麼是皇太極繼承汗位

可是,不幾日,代善卻同莽古爾泰一起通告諸兄弟子侄,共同起草了一份勸進書,請求二十五歲的四貝勒皇太極繼承汗位,而且皇太極辭讓再三,代善和莽古爾泰敦請再三,從卯時一直僵持到申時,皇太極才接受請求。這難道不令人費解嗎?

代善爲什麼讓位給皇太極?有人說他是“特尋常一庸夫”,自知才能、魄力不如皇太極,加上爲人敦厚,所以主動讓位。這只是一種簡單的推測。代善之所以放棄汗位,是他同努爾哈赤父子之間矛盾發展的結果,也是他同皇太極之間兄弟爭

首先,代善同努爾哈赤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使代善失去了繼嗣的特權。努爾哈赤的基本思想是以征戰平天下、以武力治國家基本作法是獨斷專行。代善具有明顯的主和棄戰的思想,而且屢次力勸努爾哈赤不要樹敵太多,公開諫阻努爾哈赤的獨斷專制,父子因而處事多不合。

在攻打葉赫布揚古時,代善招降了布揚古,並答應不殺他。可是,當代善領布揚古去見努爾哈赤時,努爾哈赤卻找藉口把布揚古殺死了,代善大爲不滿。薩爾滸大戰以後,代善在富察迫降援明的朝鮮兵,與朝鮮都元帥姜宏立對天盟誓。答應不殺朝鮮降卒。努爾哈赤又尋找藉口將朝鮮四、五百降卒殺死,代善對此十分氣憤。天命五年,代善同努爾哈赤之間發生了一件更加不愉快的事情,父子矛盾因而大大加深。

一天,小福晉德因澤(又稱泰恩察)向努爾哈赤告發:“大福晉(努爾哈赤的大妃子)兩次備佳餚送給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大福晉還一天兩三次派人去大貝勒家商議要事,並且有兩三次親自在深夜去大貝勒家。”努爾哈赤派人調查,查明告發屬實。諸貝勒、大臣在汗家宴會時,大妃喬裝打扮,故意在大貝勒代善面前賣弄風騷。諸貝勒、大臣對此雖內心不滿卻因懼怕大貝勒和大福晉的權勢而不敢揭發

努爾哈赤對大貝勒同大福晉的曖昧關係極爲憤怒,但他既不願家醜外揚,又不願加罪於兒子,只好藉着窩藏金帛的名義抄了大福晉的家,同時暗中下決心重新立儲,以深受偏愛的皇太極代替代善而爲汗位繼承人。至於莽古爾泰,此時,因殺死生身母親而身譽敗壞,已經不在立儲之列了。

如何以弟代兄,令皇太極繼承汗位,對於努爾哈赤來說,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只好在暗中對代善的地位進行巧妙地否定。於是,天命六年二月,他下令四大貝勒按月分值,輪流執政。這種輪番坐莊的新規定,實際上是否定了大貝勒代善原有的執政地位而四分其權。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威望最高 最後爲什麼是皇太極繼承汗位 第2張

第二年三月,努爾哈赤又召集諸子會議,發佈了實行八貝勒共治國政的詔諭,於四大貝勒之外,又立四小貝勒參預國政,將權力八分。八貝勒“並肩共坐”,共同擁有推舉新汗和廢除新汗的權力。經過這一改變,大貝勒代善繼嗣優先權基本上被削弱了。

其次,代善同皇太極爭權鬥爭日益激烈,結果是代善名譽掃地,被迫讓位。皇太極才智較強,又受到努爾哈赤的偏愛,是諸貝勒中唯一用心讀書、善於運用權術的人。在努爾哈赤面前,他處處都想勝大貝勒一籌,方肯罷休。

每次出戰,他都與代善爭搶頭功。他指使小福晉德因澤告發代善與大福晉之間有曖昧關係,使代善身敗名裂。他還施展手段,將阿敏、莽古爾泰籠絡在自己周圍,並密謀“潛弒”代善。代善聽說皇太極要謀害他時,畏懼萬端,哭着跑到努爾哈赤面前去求救。可見,在努爾哈赤逝世之前,代善已被皇太極鉗制住了。

天命十一年九月一日,皇太極接受代善、莽古爾泰的推舉,舉行了莊嚴的即位典禮,作了清太宗,以第二年爲天聰元年(1627年)。清太宗接受兄弟子侄朝拜以後,親自率諸貝勒向代善、阿敏、莽古爾泰行三拜之禮。這一非同小可的舉動表明了,代善,莽古爾泰作爲太宗的兄長,享有特殊的地位,同時也說明他們二人仍然擁有強大的勢力。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威望最高 最後爲什麼是皇太極繼承汗位 第3張

即位典禮完成後,清太宗又規定代善、莽古爾泰、阿敏三大貝勒與他並肩齊坐,同受將相臣僚的朝拜,保持原來四大貝勒分值理政的形式不變。天聰十年四月,清太宗去掉汗號,改稱皇帝,定國號“大清”,改年號爲崇德。同月,晉封代善爲和碩禮親王。

天聰至崇德年間(1627-1644年),代善、莽古爾泰輔佐清太宗東撫朝鮮,西降蒙古,南征大明,立功頗多。特別是在徵明戰爭中莽古爾泰率軍破明山海關總兵趙率教軍隊,生擒明副將臧調元,還多次統兵至薊州(今河北遷西縣西北)、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等地大敗明軍。

代善被封爲親王以後,同其子嶽託、碩託、薩哈璘等一起統兵南征,都是功績昭彰的將軍元帥。但是,清太宗對實力雄厚的代善、莽古爾泰和阿敏三大貝勒深懷畏懼之意,正在想方設法剝奪他們的權力和地位。

天聰三年二月,清太宗以關心三大貝勒操勞過度爲名,削去他們每月輪流執政的大權,命令諸子侄貝勒代他們理政,使他們的權力下放。天聰四年六月,太宗以十六條罪狀幽禁二貝勒阿敏。

天聰五年八月,莽古爾泰頂撞太宗,並對着太宗欲動刀刃。太宗爲此召集諸貝勒大會,議莽古爾泰“御前拔刃罪”,革去大貝勒爵位,降爲一般貝勒,不得再與太宗並肩而坐,代善也同時改爲侍坐於側。座次的變動,表明朝善、莽古爾泰的地位明顯下降。

天聰六年底,莽古爾泰憂憤而死,因府藏十六枚“大金國皇帝印”之事暴露,被定爲圖謀不軌罪而削去一切爵位,子孫皆因此被罪除名。天聰九年,太宗以代善擅自率旗人行獵、破壞軍風爲藉口,對代善大加訓斥,並罰銀萬兩。經此打擊,代善的權勢大大跌落下來。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突然駕崩,諸王大臣列坐於崇政殿,議立皇位繼承人,爭論越來越激烈。豫親王多鐸根據“立長”的原則推舉代善繼皇位,代善辭而不受,以長者的身份出面,立了太宗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爲皇帝(即清世祖),並薦舉鄭親王齊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政,改元順治。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威望最高 最後爲什麼是皇太極繼承汗位 第4張

順治元年(1644年)六月,清軍攻佔明北京城。清政府進入北京以後,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處理軍國大事,禮親王代善列爲議政王之首,仍然擁有旗主權、用兵權和議政權。

順治五年十月,六十六歲的宗室王爺、風雲一世的大貝勒代善病逝,順治帝賜銀萬兩予以祭葬,並立牌紀功。康熙時追加其諡號爲“烈”乾隆時人祀賢王祠並配享太廟。禮親王爵位由其子孫世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