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張釋之是嚴格執法的大法官?他有哪些事蹟?

爲什麼說張釋之是嚴格執法的大法官?他有哪些事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釋之,字季,西漢時期法學家,是一位嚴格執法的法官,《史記》中記載了幾個相關故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

讀《史記·張釋之列傳》,不禁對張釋之的剛直不阿讚歎不已。漢文帝時,張釋之擔任廷尉,廷尉是漢朝處理司法事務的最高審判官。張釋之爲人剛正,執法公平,他認爲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有法不依,執法不公,老百姓就會手足無措。他說:“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所以,當皇帝的詔令和法律發生牴觸時,他仍然能夠嚴守法律。他認爲,如果皇帝可以個人意志隨意修改或廢止法律,“是法不信於民也”。

爲什麼說張釋之是嚴格執法的大法官?他有哪些事蹟?

張釋之最初擔任公車令時,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和樑王共同乘坐一輛車入朝,到了皇宮外的司馬門也沒有下車。當時有律令:“諸出入殿門公車司馬門,乘軺傳者皆下,不如令,罰金四兩。”張釋之就迎上去攔住了路,不讓太子和樑王進宮。然後,又把他們的“不敬”之罪報告給漢文帝。直到薄太后派人送來了赦免太子、樑王的詔書,才放他們進宮。

爲什麼說張釋之是嚴格執法的大法官?他有哪些事蹟? 第2張

張釋之擔任廷尉後,有一次,漢文帝的車駕經過長安城北的中渭橋時,突然從橋下跑出了一個人,把給皇帝駕車的御馬嚇得又叫又跳。文帝很生氣,把這人抓了起來,交給廷尉張釋之治罪。審訊時,這個人說:“我是長安縣的鄉下人,聽到皇帝經過,發佈了禁止通行的命令,就躲在了橋下。過了很久,我以爲皇帝的車架已經過去了,急着回家,就跑了出來,沒想到驚嚇了御馬。”張釋之認爲此人並非有意冒犯皇帝的車架,只是違反了“清道令”,應判以罰金後釋放。

文帝聽了他的報告很生氣,說:“這個人驚了我的馬,幸虧我的馬很馴良,不然的話,說不定會摔傷我,你怎麼判的這麼輕?”張釋之說:“法律是要天子和百姓一起遵守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陛下卻要加重處罰,如何能取信於民呢?陛下既然把這個人交給我審判,我是廷尉,就應該公正執法。”過了很久,皇帝終於說:“你說得對。”

還有一次,有一個小偷偷盜了漢高祖廟裏神座前的玉環。在現代人看來,這也就是一起盜竊案,沒有什麼了不得,但在當時,這是極爲大逆不道的行爲。漢文帝憤怒之極,下令嚴查,盜賊很快就被抓到了。漢文帝把這個盜廟賊交給廷尉嚴加懲治。張釋之依據漢朝法律中規定的偷竊宗廟的珍寶、服飾、器物的條款,判處盜賊斬首示衆,也就是“棄市”的刑罰。

爲什麼說張釋之是嚴格執法的大法官?他有哪些事蹟? 第3張

看到這個判決,漢文帝勃然大怒,責問張釋之:“這個賊無法無天,胡作非爲,竟敢盜竊先帝廟中的器物。我把這個案子交給廷尉,就是要你嚴加懲處,判以滅族重刑。可是你卻像辦普通案子一樣,只是按照法律條文的規定來定罪。你這樣處置他,怎麼能夠維護先帝的尊嚴呢,也違背了我尊奉祖先的心意啊!”

見皇帝大發脾氣,張釋之趕緊脫帽叩頭謝罪,但嘴裏卻不放鬆,他據理力爭道:“根據法律規定,把竊賊判處‘棄市’就是最重的了。到底怎麼定罪,要依照罪行情節的輕重。現在要是對盜竊了宗廟中的玉環器物的賊就判以滅族的話,那麼有朝一日,再有個膽大妄爲的亡命之徒,若公然去挖掘祖廟,到那時陛下又將用什麼刑罰來加以懲治呢?”

漢文帝聽後無話可說,後來和薄太后商量,同意了張釋之的判決。

張釋之執法嚴明,能夠依法辦事,並敢於堅持正確主張,對皇上也不阿諛逢迎,所以在他擔任廷尉期間,避免了許多冤案,得到了百姓的稱頌。當時人們稱讚他說:“張釋之爲廷尉,天下無冤民。”

張釋之的言行,不僅在皇帝專制、言出法隨的封建時代是難能可貴的,就是放在現代社會,也是值得我們大加讚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