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代阿濟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乾隆當初能爲多爾袞和多鐸平反,作爲多爾袞哥哥的阿濟格爲何沒有得到平反?

清代的孝烈武皇后阿巴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她也是非常受努爾哈赤喜愛,爲努爾哈赤先後生育了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十五子豫親王多鐸三個兒子。

阿巴亥的這三個兒子在清初政壇都曾經叱吒風雲,尤其是多爾袞更是一手操控年幼的清世祖順治皇帝成爲王叔攝政王,可以說在清太宗皇太極去世後,清代入關一統天下的方略就是出自多爾袞,而在前線爲清代南征北戰一統天下衝鋒陷陣的則是阿濟格和多鐸。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但是在多爾袞和多鐸先後去世,順治親政之後,阿濟格和兒子勞親很快被順治賜死,即便在後來乾隆替多爾袞和多鐸平反之後,恢復了兩人名譽,並且還恢復了睿親王和豫親王爵位世襲罔替的待遇,卻並沒有爲阿濟格平反,也導致阿濟格在後世的名譽和地位比兩個弟弟相差甚遠,爲何作爲哥哥的阿濟格反而如此悲涼,連操控順治的多爾袞都能獲得平反,他卻不能呢?

阿濟格有勇無謀,曾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

阿濟格是大妃阿巴亥和努爾哈赤生育的第一個兒子,當時阿巴亥正受努爾哈赤寵愛,因此愛屋及烏,努爾哈赤對阿濟格自幼就十分寵愛。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並不像影視劇演繹的那樣,多爾袞一直深受努爾哈赤喜愛,在歷史上多爾袞實際上是三兄弟中最不受努爾哈赤喜愛的人。

阿濟格是老大,成年之後身材魁偉高大,爲人十分驍勇,曾跟隨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征討蒙古察哈爾部,打的察哈爾部林丹汗敗退而逃,後來又跟隨大貝勒代善討伐蒙古扎魯特部。

阿濟格當時所參與的幾次大戰,他都是親自衝鋒陷陣,作戰十分驍勇,因此努爾哈赤曾經非常喜愛他,很早就將他晉封爲貝勒。當時皇太極的原配妻子鈕祜祿氏曾因見到阿濟格沒有下轎,就引起了努爾哈赤的憤怒,後來努爾哈赤更是強迫皇太極休妻,也爲此皇太極一直瞅阿濟格不順眼。

這些都可以看出阿濟格在努爾哈赤時期多麼受寵愛,而多鐸則因爲年紀最小,因此也很受努爾哈赤的寵愛,反而是多爾袞夾在中間容易被努爾哈赤忽視。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第2張

但是由於阿濟格常年在戰場征戰,衝鋒陷陣,加之他經常與哥哥莽古爾泰、堂兄阿敏這些魯莽勇夫混跡一起,所以他也逐漸被感染成了有勇無謀,喜歡用武力和暴力解決問題的人,阿濟格的勇武絕對有餘,可卻是個有勇無謀之輩,缺乏城府和思考。

到了努爾哈赤晚年,他也逐漸發現阿濟格有勇無謀,他逐漸轉而賞識智勇雙全的多爾袞,因此努爾哈赤將自己所統領的兩黃旗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三人各分了15牛錄,也由此在努爾哈赤晚年三兄弟抱團也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皇太極對阿濟格兄弟三人的分化打擊

因此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掌權之後,三兄弟對皇太極的權力構成了較大的威脅,皇太極先是以黃色爲尊,因此兩黃旗理應在自己手中掌控,於是皇太極就先從旗子顏色入手,他先是將努爾哈赤長孫杜度所統領的鑲白旗旗主之位罷免,將鑲白旗收歸自己所統領,又將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共同統領的兩黃旗與他自己所統領的兩白旗顏色互換,史稱“八旗改色”,在此之後,皇太極自領正黃旗,將鑲黃旗交由長子豪格統領。

雖然“八旗改色”之後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依舊統領兩白旗,多鐸爲正白旗旗主,阿濟格爲鑲白旗旗主,多爾袞協同阿濟格共領鑲白旗,權力上三兄弟並沒有太大變化,但是皇太極已經決定開始向三兄弟下手。

在三兄弟中皇太極其實最爲忌憚的還是阿濟格,畢竟他比較年長,且軍功卓著,而多爾袞和多鐸畢竟年紀幼小,軍功和威望遠不如阿濟格,所以三兄弟形成的政治勢力在這一時期是以阿濟格爲主,因此阿濟格對皇太極的威脅也是最大。

再加上因爲阿濟格,曾經皇太極被迫休棄了結元配子鈕祜祿氏,因此於公於私的皇太極都對阿濟格十分不滿,所以皇太極就定下了分化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策略,皇太極是準備一面打擊阿濟格,一面拉攏年幼的多爾袞和多鐸。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第3張

阿濟格雖然爲人粗莽,但是卻幾乎不犯大錯,當然他如果犯錯主要機會就是在戰場上,可是阿濟格偏偏作戰驍勇。皇太極率兵攻打明代錦州,當時明代總兵滿桂帶兵出城結城列陣,明軍還有火器,清代的王公貴族都不建議出陣與明軍硬碰硬,畢竟人家依城結陣還有火器,硬拼起來吃虧的必定是清軍,但唯獨阿濟格力主衝鋒,於是阿濟格親率八旗兵奮勇衝殺,最終清軍擊敗了明軍,由此可以看出阿濟格非常驍勇,這樣的人在戰場上也不會犯大錯。

因此皇太極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阿濟格的把柄,後來皇太極在天聰二年(1628年),終於找到了理由,原來阿濟格擅自做主替弟弟多鐸指婚,讓多鐸迎娶了親舅舅阿布泰的女兒,這個阿布泰是阿巴亥的親弟弟,在努爾哈赤時期極受喜愛和信任,但是他與皇太極之間關係極爲糟糕,皇太極繼位後曾經明確交代王公貴族禁止與阿布泰家族通婚。

因此阿濟格沒有請示皇太極,擅自做主同意了阿布泰的女兒與多鐸的婚事,這讓皇太極十分反感和厭惡,於是他以阿濟格擅自給弟弟多鐸指婚並主持婚禮爲由,將他罷官奪爵,阿濟格的鑲白旗旗主之位也被交到了弟弟多爾袞手中。

雖然後來恢復了阿濟格的爵位,但是他的旗主之位卻再也沒有恢復,也是從這時開始阿濟格逐漸失勢,皇太極對他的打壓越來越厲害,而隨着多爾袞和多鐸逐漸成年,皇太極反而極力擡舉和扶持二人。

但是皇太極扶持多爾袞和多鐸也不是完全的信任和喜愛他們倆,他在多爾袞和多鐸成年之後,故意將二人的旗主之位調換,讓多爾袞去統領正白旗,讓多鐸去統領鑲白旗,其目的還是主要爲了分化這對兄弟,但是好在兩白旗一直都很團結,一直都擁護多爾袞和多鐸兄弟的統領,沒有讓皇太極的分化目的達成,這也造成了皇太極猝死後,他的長子豪格沒能順利繼位,反而是在多爾袞的扶持之下由幼子順治繼承了皇位,多爾袞也由此開始把持大清代政。

阿濟格政治智商非常低,經常欺凌漢臣,連弟弟多爾袞都瞧不起他

皇太極猝死之後,多爾袞和弟弟多鐸勢力強大,兩白旗支持多爾袞繼位,與皇太極長子豪格形成了兩白旗與兩黃旗爭位的現象。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第4張

後來在兩黃旗重臣索尼和鰲拜的堅持下,多爾袞只得退讓妥協,但是他也沒讓豪格得逞,而是選擇擁立了年幼的順治繼位,由多爾袞和多鐸以及努爾哈赤的侄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最終多爾袞獲取了最高權力,成爲了清代的攝政王。

順治元年(1644年),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率軍攻克了北京,明末帝崇禎皇帝自縊殉國,李自成隨即劍指山海關,阿濟格隨同多爾袞率軍入山海關接應投降的明代大將控制山海關的吳三桂,阿濟格率軍與吳三桂和軍在山海關外一片石擊潰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

隨即清軍攻入北京,多爾袞決定將清代都城遷都北京,但是滿清王公貴族中就屬阿濟格最爲強烈反對遷都北京,阿濟格十分瞧不起漢人,他認爲此前清代受到了漢人的強烈抵抗,因此應該洗劫北京城,然後把河北與遼東一帶的漢人全部屠戮殆盡,最後保山海關而重回盛京瀋陽。

遷都北京其實是皇太極生前的遺願,這也是非常具有長遠政治眼光的想法,多爾袞也是十分贊成和支持皇太極遷都北京的想法,而從關於是否遷都北京就能看出阿濟格不過是一介莽夫,阿濟格在政治上的眼光和見解遠不如皇太極和多爾袞。

因此多爾袞直接無視阿濟格的反對,毅然下令遷都北京,於是年幼的順治在多爾袞的擁立之下,就正式入主北京,開啓了清代一統全國之勢。

此後多爾袞也發現哥哥阿濟格根本就是個莽夫,不是治國理政的材料,於是雖然後來多爾袞以軍功晉封阿濟格爲英親王,但實際上他並沒有拿哥哥阿濟格當回事,這就因爲他了解阿濟格的腦子不靈光,衝鋒陷陣可以,真正決策大事他可能會壞事,所以每次遇到軍政大事多爾袞都是與弟弟豫親王多鐸一起商議決定,也因此在多爾袞攝政期間,多鐸成爲了大清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第5張

阿濟格不僅頭腦簡單,脾氣粗暴,他還格外瞧不起漢人,在攻城略地時,他沒少幹屠城的事情。阿濟格不僅屠戮漢民,還經常欺壓凌辱已經投降的漢臣,這也導致他在政壇上備受指責,也多虧攝政王是他的親弟弟多爾袞,他才能平安無事。

阿濟格欺凌漢臣以至於最後激起了已經投降的漢臣叛亂,這等於憑空給清代一統天下製造了麻煩。阿濟格欺凌漢臣導致叛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同總兵姜瓖在他的欺壓下起兵反清。

姜瓖是前明大同總兵,出身於明代的武將世家,從明末一直都是鎮守大同的守將,姜瓖最初看李自成實力強盛,先投降了李自成,後來又看清代勢力起來,他又殺掉李自成派來監視他的人投降了清代,多爾袞依舊任命他爲大同總兵。

但是多爾袞實際上也並不完全信任姜瓖,因此他就派了哥哥阿濟格去坐鎮大同這個軍事重鎮,阿濟格在坐鎮大同期間,對姜瓖是十分瞧不起,對他極爲凌辱。

後來阿濟格的手下替他搜尋美女,把姜瓖的一個親戚的媳婦兒搶走了,因此姜瓖親自去找阿濟格要人,結果阿濟格不僅不給姜瓖面子,反而將他暴打一頓趕了出去。

因此姜瓖忍無可忍決定反清,順治五年(1648年)多鐸病逝,多爾袞爲此悲傷染病,姜瓖認爲這是一個好的機會,於是暗中聯絡部屬準備反清。

而此時的阿濟格不僅沒有對姜瓖加以提防,反而還寫信給京城的多爾袞,他向多爾袞自薦懇請接替多鐸的位置,想與多爾袞共同輔政,阿濟格在信中強調多鐸去世,其子年幼無知,鄭親王濟爾哈朗並非努爾哈赤嫡系子孫,自己是多爾袞和多鐸的親哥哥,是順治的親叔叔,理應與多爾袞共同輔政,共議軍國大事。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第6張

多爾袞收到阿濟格的信之後差點沒被他氣死,合着阿濟格沒有爲親弟弟多鐸去世而悲痛,反而還在想着如何替代多鐸的位置,就憑阿濟格那缺根筋的腦子,還妄想替代多鐸和濟爾哈朗。

鄭親王濟爾哈朗雖非努爾哈赤親生兒子,但他爲人圓滑,頗有政治頭腦,就阿濟格那智商怎麼能替代他,多爾袞除非是喝了假酒把腦子喝壞了,纔會讓阿濟格替代多鐸和濟爾哈朗,因此多爾袞毫不留情面的罵了阿濟格一頓。

也是此事之後姜瓖突然發難反清,率軍攻入大同的英親王府,毫無準備的阿濟格差點被姜瓖所殺,阿濟格全憑個人勇武率護衛殺出一條血路翻牆逃跑了。

阿濟格逃跑後,姜瓖控制了大同,尊南明永曆帝爲正統,自稱興漢大將軍,舉大同兵馬反清復明。由於阿濟格在山西的殘暴統治,因此大同附近十一個州府都在前明投降的官員帶領下紛紛響應姜瓖舉兵反清,史稱“姜瓖大同反正”。

阿濟格僥倖逃跑回來見到多爾袞之後又被其痛罵一頓,此後多爾袞禁止阿濟格再參與朝政大事,多爾袞在得知姜瓖舉十一州府地區的兵力反清也非常震驚,於是他親自給姜瓖寫信安撫他,希望能勸姜瓖重新投降。

但是姜瓖這回是鐵了心反清,拒絕了多爾袞的招降,多爾袞只得命阿濟格率八旗精銳戴罪立功去平叛。起初姜瓖還多次擊敗清軍,多爾袞眼看阿濟格率軍平叛無果,開始着急了,他不顧病體,調集了華北地區全部的八旗駐防兵力親自去山西平叛。

最終在多爾袞的重兵圍剿下,姜瓖反清才被平復下去,阿濟格在攻克大同殺掉姜瓖之後,他十分惱怒,於是又下令屠殺大同全城軍民,史稱“大同之屠”。

本來姜瓖反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是由於阿濟格爲人殘暴,過度欺凌漢臣所導致,也因此多爾袞對阿濟格頗爲失望,而阿濟格本人也在清初政壇名聲極差。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第7張

多爾袞去世後阿濟格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平定姜瓖叛亂之後不久,多爾袞在塞北狩獵途中去世,多爾袞去塞外狩獵時阿濟格也一直在他身邊,所以多爾袞臨終前與阿濟格商議後事,阿濟格居然此時還妄圖想代替多爾袞成爲攝政王,多爾袞則再次拒絕他,明確告訴他不符合參與朝政。

但是多爾袞死後阿濟格並不死心,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去世,阿濟格想逼迫順治冊封自己爲攝政王叔,於是阿濟格勒令所有人不許將多爾袞的死訊對外公佈,並讓兒子勞親去調兵,等勞親準備充分之後,再公佈多爾袞的死訊,屆時阿濟格和勞親父子就以護送多爾袞靈柩回京爲名趁機以武力控制京城和順治。

阿濟格一面派兒子勞親去調兵,一面又脅迫兩白旗的大臣順從自己,而兩白旗的大臣都是忠於多爾袞的,由於多爾袞生前曾明確表示阿濟格不符合接替自己,更不符合參與朝政,因此兩白旗大臣都不服從阿濟格。

結果阿濟格見兩白旗的大臣不肯服從自己,再次展現出了自己智商感人的一面,他希望用武力解決一切,於是阿濟格率兵圍困兩白旗大臣,希望用武力逼他們就範。

於是兩白旗的大臣們被阿濟格這麼一逼迫,就決定理應“依皇上爲生”,因此跟隨多爾袞圍獵的大學士剛林騎快馬奔馳七百餘里抵達京城,把阿濟格和兒子勞親準備用武力控制京城的事情報告給了孝莊太后和順治以及鄭親王濟爾哈朗。

孝莊當即下令關閉京城九門,並在阿濟格返京的必經之路德勝門外佈置重兵以做防備。與此同時順治也想好了對付阿濟格的辦法,順治當時雖然年僅13歲,但他自幼就是一個頗具雄才大略的皇帝,雖然在多爾袞的威懾之下,順治只能甘做傀儡,可是對付頭腦簡單的阿濟格他還是富裕的。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第8張

順治在阿濟格父子帶親兵護送多爾袞靈柩回京時,他親自出迎,假裝痛哭多爾袞去世,並大加宣慰阿濟格父子護送多爾袞靈柩的功勞,在阿濟格父子被順治麻痹分神之際,順治突然一聲令下就命禁衛軍將阿濟格父子及其親兵全部當場擒拿。

少年順治很輕鬆的就一舉粉碎了阿濟格的兵變計劃,避免了一場即將發生的動亂。最開始順治爲了安撫多爾袞的黨羽,對外稱念阿濟格爲叔王的份上,只是將他奪爵圈禁起來。

但是隨着後來順治對多爾袞展開了政治清算,多爾袞和多鐸都被順治追奪了生前的榮譽和封爵,順治也瞅阿濟格越來越不順眼。

而阿濟格偏偏這時候還非要作死,阿濟格在圈禁中聽說順治對兩個弟弟展開了政治清算,因此他更加憎恨順治,阿濟格在圈禁中一再揚言如果自己能出去,一定要殺了順治,他還暗中私藏大刀,挖掘地道企圖逃跑。

於是順治把阿濟格悖逆的言論擺到議政王大臣會議上,把這事交給議政王大臣們決定,其實大家心裏都瞭解順治是想弄死阿濟格了,於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就順着順治的意思,建議賜死阿濟格及其子勞親。

因此順治順理成章地批准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決定,賜阿濟格及其子勞親自盡,順治八年(1651年)阿濟格與三子勞親一同自盡,阿濟格死的時候享年47歲。順治在賜死阿濟格之後並削除了他這一支後人的宗籍身份。

寫到最後

至此多爾袞的哥哥殘暴無腦的阿濟格就被當時年僅14歲的侄子順治給玩死了,直到乾隆年間,乾隆爲多爾袞和多鐸平反,恢復了兩人的生前榮譽和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但卻沒有恢復阿濟格的榮譽和爵位,只是把阿濟格的墳墓修繕了一遍,並寬恕了其子孫,將之收入宗籍。

乾隆沒有替阿濟格平反,就因爲他在最後行了篡逆之舉,他妄圖聚集兵馬控制京城,逼迫順治,這在任何時期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乾隆稱阿濟格爲“英親王阿濟格秉心不純,往追流賊,謊報已死,又擅至沿邊索馬,且向巡撫囑託公事,過跡昭著。雖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實由自取。”

連多爾袞和多鐸都被平反了 乾隆爲何不給阿濟格平反 第9張

乾隆這意思就是說阿濟格有謀逆之心,即便雖有戰功,也不足以抵消其罪,他被順治褫奪爵位圈禁並賜死,純粹是咎由自取。

其實就真如乾隆所說,阿濟格這一生就是在作死,從他的生平來看,他不止智商低,情商也不高,政治智商更是低下,明明自己爲清代開國立下赫赫戰功,他自己又不是當攝政王的料,卻偏偏想在弟弟多爾袞死後成爲攝政王,順治已經經歷了一個多爾袞,怎麼會再成爲阿濟格的傀儡,因此順治肯定要把他整下去。

關鍵是阿濟格都被關起來還口出狂言,還揚言要弄死順治,這不就是匹夫之勇,痛快痛快嘴嘛,既然你都不顧叔侄之情揚言要弄死順治了,那人家順治還能留你嘛,所以阿濟格最後落得被順治賜死的下場完全就像乾隆說的咎由自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