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王陵是什麼人?身爲西漢丞相的他爲何會被貶官?

歷史上王陵是什麼人?身爲西漢丞相的他爲何會被貶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陵,泗水郡沛縣人。西漢初年大臣。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王陵是繼曹參而後的西漢丞相,在公元前190年曹參病逝於相位,依照劉邦當年關於王陵爲相而陳平助之的吩咐,朝廷設左右丞相,右丞相的地位更爲尊貴些,王陵擔任這一職務。其時劉盈爲皇帝,呂雉實際掌權用事。

01

反對呂雉遭撤職

如果沒有重大的變故,王陵可能會繼續執行已被曹參先前證明爲切實可行的清靜無爲之策,他可能會“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達到“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效果。

歷史上王陵是什麼人?身爲西漢丞相的他爲何會被貶官?

然而,非常不巧,在他任右相兩年之後,皇帝劉盈病逝,太后呂雉因失去了兒子爲帝的依託,準備立侄兒呂產、呂祿等爲王,漢朝的政權格局面臨重大調整與化。呂雉就此徵求大臣們的意見。

這時候,右相王陵明確反對,他說:“當年高皇帝殺白馬訂立盟約:如果不是劉氏稱王,天下人應當共同討伐。我們不能違背高皇帝當年的誓約而封呂家的人爲王。”呂雉聽了這件事之後很不高興。

於是就問左相陳平和太尉周勃,兩人回答說:“當年高皇帝治理天下,封自己的子弟爲王;現在太后行施皇帝職權,封自己呂姓子弟爲王,這是符合禮數的,沒什麼不可以。”數月後呂雉拜王陵爲帝太傅,剝存了他的相權,以陳平爲右相。王陵一怒之下稱病辭職,以後閉門不出,也不入朝拜請,七年後逝於家中。

02

新舊政治勢力的矛盾

要在朝廷的權力格局中增加呂氏勢力,必然與原有的政治勢力發生衝突引發朝廷內部的裂痕。呂雉就她的決定徵求大臣意見,意在得到人們的支持,這樣卻把王陵放在了矛盾衝突的焦點上。

王陵爲百官之首,代表着原有各政治勢力的利益,自然不願看到另外的政治集團進入權力核心,他以劉邦當年與大臣們的盟誓爲據,無非是拒絕呂雉、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

呂雉雖然當時無言以對,但在其他大臣的應允下,經過數月運作,方案的實施已時機成熟,她感到王陵已成了方案實施的絆腳石,於是給了王陵一個帝太傅的閒職。

帝太傳執掌皇帝輔導之職,本是周初三公之一,位極尊貴,但當時的皇帝實際是張皇后養育而爲劉盈後宮所生的幼子,尚無政治上認知和執事的能力,呂雉用明升暗奪的方式廢掉王陵的右相之位,是要搬掉呂氏爲王之路上的大石頭。

王陵當時對陳平周勃兩人未公開支持自己反而縱容呂氏的表態大爲不滿,他在那次罷朝後就當面責備兩人說:“當初與高皇帝血盟誓時你們不是都在場嗎?現在高帝去世了,太后女主要封呂氏子弟爲王,你們卻阿決逢迎,違背盟約,將來有何面目在地下去見高帝?”當後來被罷掉相位後,他最終以激憤的方式表示了與呂氏朝廷的不相妥協。

歷史上王陵是什麼人?身爲西漢丞相的他爲何會被貶官? 第2張

03

觸撞呂后的逆鱗

韓非子在他的《說難篇》中說:“龍在和順時不會傷到人,甚至允許人接近,但是龍喉下有一塊鱗片,碰到這塊鱗片後龍就會發狂傷人。”而韓非子認爲人主也有這種“逆鱗”,人們儘量不要去觸撞。

王陵失去相位,根本原因就在於觸撞了呂雉的“逆鱗”,儘管他的意見實質上代表了朝中大多數官員的看法,他的主張能避免統治集團的裂痕,能維護政局的穩定,形式上也有劉邦當年自馬之盟的支持,但卻與當時最高執政者的意志相違背。

在他所賴以生存的專制政權中,最高當權者掌握着一切生殺予奪的權力,其他官員本質上只是執行意志、爲其服務的僕役而已。

王陵自然也可以像陳平周勃一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違心地認可呂雉的提議,暫時聽任呂氏集團的發展,保持自我勢力,等待合適的機會將其抑制之,但王陵既不具有這樣的韜略,又不具備柔順的性格,在帝之首輔的位置上願意迎風不避,自然就要被逆鱗殺傷,要中刀落馬。

04

剛毅耿直之氣

在漢初諸臣中,王陵以耿直剛硬而知名。他與劉邦同縣,早年爲地方豪強,劉邦貧賤時以兄待之。劉邦反秦入關時,王陵也獨立聚衆數千人屯居南陽,不肯隨從。楚漢戰爭中王陵暫屬漢軍,但長時間沒有忠心歸屬之心,也許他仍然以早年的心態看待與劉邦的關係,也許他一直鄙薄劉邦作泗水亭長時的處事與爲人,總之對漢王劉邦的認識長久沒有轉過彎來。

歷史上王陵是什麼人?身爲西漢丞相的他爲何會被貶官? 第3張

另外,他暫屬漢軍後一直與雍齒的個人關係很好。雍齒是隨劉邦一同起兵的沛人,在爲劉邦駐守豐邑時反叛降魏,之後又被擒拿歸順,但據說數次窘辱劉邦,被劉邦視爲軍中傷害自己感情最深的仇人。

王陵與雍齒交好,可能是相互間情投意合,或者出於某種同情但他不對君上討好,不避劉邦的忌諱,也因此而被推遲封侯,正體現了一種耿直之氣。

王陵之部暫屬漢軍期間,項羽捉來王的母親置於楚軍,王陵派使者去看望,項羽恭敬地對待其母,讓她招降兒子。王母私下送走使者,哭着說道:“替我告訴王陵,用心侍奉漢王。不要因爲我的原因而三心二意。我以死來送使者。竟引劍自殺。項羽爲之大怒,烹煮了王陵的母親,王陵至此跟隨劉邦,直到平定天下。由此看來,母親的態度穩定了王陵的政治選擇,她的剛烈之氣也一定對王陵產生過重要影響。

王陵早年爲沛縣豪強時爲劉邦所敬重,而後來一直與劉邦有種無名的隔膜這都出於王陵的剛直無阿之氣和對權勢的不屑迎合,但正因爲這樣,他反而得到了爲帝后的劉邦的內心看重,寧願把他作爲曹參之後的相國人選。

“江山易改,本性難易。”在呂雉之朝政權結構的大調整中,王陵因爲耿直“觸”終被免相,鬱悶而死,在他所生存的制度中也屬難免,其不幸的結局早就隱伏在自身的性格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