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成祖朱棣的是非功過應該怎麼評判?

明成祖朱棣的是非功過應該怎麼評判?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成祖朱棣的是非功過應該怎麼評判?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朱棣(1360—1424)祖籍安徽鳳陽,出生江蘇應天(今江蘇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代皇帝,即明成祖。

朱棣出生於元末的戰亂時期。朱棣自稱是馬皇后嫡生,實際上他的生母是個貴妃。朱棣少年時代受過很好的教育,在宮廷中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他11歲的時候被封爲燕王。燕王是諸王當中勢力最強的一個,在抵禦蒙古諸部的內擾中,朱棣得到了鍛鍊,也初步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朱棣在就藩燕京以前,朱元璋還爲他完了婚,妻子就是中山王徐達的長女。朱元璋聽說她“貞靜,好讀書”,被人稱爲“女諸生”,就把徐達找來說:“你我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相契的常結爲婚姻,你的長女就嫁給我的四子朱棣吧。”徐達自然是滿口答應。

明成祖朱棣的是非功過應該怎麼評判?

徐氏於洪武九年(1376年)被冊封爲燕王妃,第二年就成了親。這時朱棣18歲,徐妃16歲。就是這位看來賢淑貞靜的徐妃,後來成了朱棣奪天下、治天下的得力內助。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天,朱棣從鳳陽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爲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爲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爲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朱元璋自己沒有多少文化,在戰爭中他深感知識的重要,因此建國後他非常重視文化的建設,特地選聘學問高深的老師調教諸位皇子。朱棣對此印象極爲深刻,即位後他繼承了朱元璋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導文化建設。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於次年十一月編成《永樂大典》。

全書卷帙浩大,僅目錄就有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莊、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

全書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檢索非常方便。《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比18世紀中葉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和《法國百科全書》要早300多年。可惜《永樂大典》公佈於世後,遭受多次浩劫,大多亡於戰火,現今存不到800卷。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爲鞏固皇位,他首先實行削藩政策,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爲庶人;削遼王護衛。明太祖朱元璋時,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鉅細都要皇帝親自處理,所以皇帝非常勞累。

明成祖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開始設置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這個內閣制度後來被西方國家所效仿,一直延續到現在。但內閣品級不高,一般要經過翰林院庶吉士鍛鍊,後來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進內閣”的規則。

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告訐。他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設置鎮守內臣和東廠衙門,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統治。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爲“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免稅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徵派。朱棣還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

明成祖朱棣的是非功過應該怎麼評判? 第2張

朱棣對各地方官吏要求極爲嚴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須深入瞭解民情,隨時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永樂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覲見的地方官吏500餘人各自陳述當地的民情,還規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當者勿問”。

之後,永樂帝宣佈“諭戶部,凡郡縣有司及朝使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觀察員,如果看到民間疾苦而不實報的,要逮捕法辦。對民間發生了災情,地方上要及時賑濟,做到“水旱朝告夕振,無有雍塞”。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經濟繁榮,國力昌盛,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峯。

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北平是他興王統轄之地,他在此經營30多年,有穩定的統治基礎。早在任燕王期間,朱棣就看到了北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思考將北平作爲明朝的新都城。他認爲北平處於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是漢蒙各族貿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與軍事要地,定都於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有利於維護全國統一。

因此,朱棣即位後,即開始準備遷都。永樂元年,朱棣下詔以北平爲北京,改北平府爲順天府。永樂四年,下詔於明年五月興建北京宮殿,同年,北平方面的臣僚開始奉旨徵調工匠、民夫上百萬人,正式營建北京宮殿。從明永樂五年(1407年)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國匠師,徵調了二三十萬民工和士兵,經過14年的時間,建成了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羣紫禁城,成爲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

建成後的紫禁城,佔地面積724250平方米,還沒把護城河與城牆的綠化帶計算在內。宮殿北京紫禁城建築總面積達163000平方米。紫禁城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牆圍繞,城牆的外沿周長爲3428米,城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是護衛紫禁城的重要設施。城牆四邊各有一門,南爲午門,北爲神武門,東爲東華門,西爲西華門。

城牆的四角有四座設計精巧的角樓。紫禁城宮殿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其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世上罕見。紫禁城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中國兩千多年專制社會皇權思想的集中體現。與中國曆代皇宮一樣,故宮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完全服從並體現了古代宗法禮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

今天的故宮、天壇、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等規模宏大的建築,就是自此開始陸續建造的。朱棣的這個抉擇,客觀上爲後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永樂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召集百官朝賀,大祀南郊。遷都聲勢浩大的明成祖遷都工程至此基本完成。此後至明亡,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師。

朱棣爲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永樂九年疏浚會通河,永樂十三年鑿清江浦,使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明成祖朱棣的是非功過應該怎麼評判? 第3張

爲了徹底解決蒙元貴族的殘餘勢力,從永樂八年(1410年)開始,明成祖朱棣親自率領明軍進行北伐。這次北伐,明軍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五萬蒙古鐵騎,迫使蒙古本部的韃靼嚮明朝稱臣納貢,永樂帝封韃靼大汗爲和寧王。隨後明朝大軍一直進入到極北的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爲碑“翰海爲鐔,天山爲鍔。”永樂十年(1414年),永樂帝舉行第二次北伐,擊敗了蒙古另一部瓦剌,瓦剌遣使謝罪之後,永樂帝班師回朝。

永樂十七年(1421年),永樂帝舉行第三次北伐,大敗兀良哈蒙古。蒙古勢力遭到永樂帝的連續打擊後,此後數十年都無法對明朝構成威脅。永樂七年(1409年),明朝在黑龍江下游東岸特林地方,設立了奴兒干都司,管轄今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庫頁島等地,進一步鞏固了明朝北部的邊境。

永樂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鄭和,率水手、官兵27800餘人,乘“寶船”62艘,遠航西洋。明朝艦隊從蘇州劉家港出發,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及錫蘭等地,經印度西岸折回返國。以後又於1407~1433年的20多年間,先後七次出海遠航,經過30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永樂帝在位期間,“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

明成祖一生功績顯赫。他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並且宣揚國威,大力開拓海外交流,後世史學家稱明成祖的統治時期爲“永樂盛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