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明第一理財專家夏元吉是什麼人?他靠什麼執掌戶部27年?

大明第一理財專家夏元吉是什麼人?他靠什麼執掌戶部27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五朝元老夏元吉爲何能執掌明朝戶部27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1424年八月),榆木川,明軍北伐回師途中。病榻之上的朱棣自感大限已到,想到此番北征不僅徒勞無功,而且牽累自己客死他鄉,不禁悔意頓生,他對左右說道:“夏元吉愛我”。

此時的夏元吉還在北京大獄中,是當朝太子朱高熾親自來到獄中,把永樂帝駕崩的消息告訴了他,夏元吉伏地痛哭,長久不起。

這夏元吉是何許人也?永樂大帝爲什麼如此唸叨他?他是“永樂盛世大賬房”,大明朝任職時間最長的戶部尚書。大明朝有127人擔任過戶部尚書一職,平均任職時間2年,而他掌管大明錢糧長達27年之久。

大明第一理財專家夏元吉是什麼人?他靠什麼執掌戶部27年?

夏元吉,祖籍江西德興,出生在湖南湘陰。幼年喪父,獲鄉薦進入太學,被選入宮中抄寫制誥。有時太學生們大聲喧笑,唯獨夏原吉正襟危坐。明太祖看見後覺得他很不一般,破格提升他任戶部四川司主事。他戶部任職生涯從此開始,一直到老。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夏原吉是謹慎沉穩的人,他歷經五朝而不倒,和這性格也是有關係的。

夏原吉對工作兢兢業業,手頭的工作繁重瑣碎,他卻處理得井井有條。當時的戶部尚書鬱新很看重他,對手下說:“夏某才器,老夫誠不及,諸君亦能右乎?”

1398年(洪武31年),夏元吉被提升爲戶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副部長,是戶部的第三把手,當時夏原吉才32歲。

“靖難之役”三年間,夏原吉爲建文帝操持國家財政,籌集軍費糧草,盡心盡力。當朱棣大軍攻破京城時,他還在戶部值班。最早投靠朱棣的兵部尚書茹瑺率兵闖入,綁了夏元吉交到朱棣面前,聲言夏元吉在靖難之役中“助紂爲虐甚多”,激得朱棣頗爲惱火,問夏元吉有何辯解。

夏元吉平靜答道:“君上殉難,臣子理當死節,只是請殿下容臣三天。”朱棣一愣:“爲什麼?”夏元吉答:“戶部尚有賬目未點算完畢,此事關乎黎民生計,請容臣三天內做完,再隨先君赴死。”

朱棣被打動了,當即下令將夏元吉釋放,官復原職留任,兩個月後又提拔爲戶部左侍郎。

大明第一理財專家夏元吉是什麼人?他靠什麼執掌戶部27年? 第2張

原吉爲永樂帝做的第一件重要差事是治水。從洪武31年江浙一帶連年暴雨成災,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江浙一帶是全國的糧倉,連年水患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糧食供給,而地方官員卻束手無策。

永樂元年,朱棣派夏元吉這個理財專家到浙江治水。夏原吉進行實地考察,確定水患主因是太湖下泄河道不暢,以至水患頻仍。於是效仿大禹治水之法,重在疏浚。

他動用十數萬民工,全力疏浚蘇州河、吳淞江、黃浦江,並量地建閘,按季節的變化開閉閘門。(浚吳淞下流,上接太湖,而度地爲閘,以時蓄泄。《明史.夏元吉傳》)

夏元吉疏浚蘇州河、吳淞江、黃埔江之後,不但治理了水患,而且航行暢通。之後上海港逐步發展起來,成爲後來重要的航運中心。

治水期間,夏元吉身體力行,和民工同甘共苦,“布衣徒步,晝夜經營,不遑寢食,目爲之赤”。大熱天也不設棚蓋,在烈日下工作,有人勸他,他說:“民工們如此辛苦,我怎好一個人特殊呢?”

永樂三年,浙江大饑荒,夏原吉奉命賑災。發放糧食三十萬石,救濟災民,還發良種和耕牛給災民,幫助恢復生產。適逢朱棣第一謀士,太子少師姚廣孝回蘇州省親,回到京城對明成祖說:夏元吉“溫而不寵,威而不猛,古之遺愛也”。明成祖因而對他愈加器重。

永樂盛世大賬房

永樂三年(1405),戶部尚書鬱新去世,夏元吉接替他的位置總攬大明財政。

朱棣執政的二十二年,文治武功,豐功赫赫。他五次北征蒙古,前兩次都出兵五十萬。南征安南動兵80萬。派鄭和六下西洋。徵調工匠、民夫上百萬人,營建北京宮殿。重開大運河…朱棣這些“大動作”得以完成,都離不開一個“錢”字。

固然,明王朝經過三十年的休養生息,經濟繁榮,國富民強,但這其中絕對離不開夏元吉的運籌。夏元吉精心計算,做到國不加賦而國用充足。(供億轉輸以鉅萬萬計,皆取給戶曹。原吉悉心計應之,國用不絀。)

他的措施就是“裁冗食,平賦役,嚴鹽法,錢鈔之禁,清倉場,廣屯種,以給邊庶民,且便商賈。”

大明第一理財專家夏元吉是什麼人?他靠什麼執掌戶部27年? 第3張

對此,清朝大學者趙翼曾讚歎說:歷朝論理財能者,唯桑弘羊、夏元吉二人也。

“刺頭”尚書有擔當

當時國家花錢跟流水一樣,身爲大賬房的夏原吉不得不“用度謹慎”,每年他“諫阻奢靡事百件”。夏元吉一心一意爲國家聚財、節財、用財,每樣撥款,細心覈算,能省就省,爲此常常和兵部、工部等衙門發生爭執,人們背後都叫他“夏刺頭”。在當時“刺頭”就是小氣鬼“”的意思。

永樂十九年,北京宮殿發生火災。明成祖要大臣直言進諫,不少人上書說遷都的種種不變,明成祖大怒,竟殺死了主事肖儀。言官藉機彈劾大臣,朱棣讓羣臣跪在午門質辯。羣臣惶恐,大家都責罵言官。這時唯獨夏原吉出來承擔責任,他說:言官應詔進諫,不應有罪,責任在於他們這些大臣沒有幫助皇帝處理好事情。聽了夏原吉的話,朱棣怒氣方消。夏原吉這遇事不推卸責任,敢於擔當的作風,受到了大家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