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馬謖真的被斬的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揮淚是怎麼回事

馬謖真的被斬的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揮淚是怎麼回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諸葛亮和馬謖,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馬謖被殺的原因是什麼?諸葛亮當初爲什麼要揮淚斬馬謖?馬謖到底犯了什麼錯?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事故,世人皆知。馬謖爲何被斬?諸葛亮又爲什麼“揮淚”?相信很多人跟筆者一樣,大多都是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描寫,認爲馬謖不按諸葛亮予定的計謀行事,失了街亭,殘敗而歸,使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就失利,所以諸葛亮不得不將馬謖處斬,以震軍威。由於諸葛亮與馬謖交情深厚,“待之如子”,不忍心殺,又不得不殺,因此,諸葛亮才“揮淚”。《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斬馬謖的理由是“違亮節度,舉動失宜”,所以要“戳謖以謝衆”。但是,根本沒有犯罪事實的具體說明,也沒有被斬過程。

馬謖真的被斬的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揮淚是怎麼回事

那麼,馬謖被斬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諸葛亮“揮淚”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呢?筆者今天查閱大量史料,從自己的角度給大家分析。

筆者查閱《三國志·王平傳》和《張郃傳》記載:導致街亭慘敗的主要原因是馬謖“舍水上山”而“不下拒城”,又不聽先鋒王平的多次苦諫,使魏將張郃輕易地將蜀軍圍困在山上,並斷絕了水源,蜀軍“舉措煩擾”不戰自亂,“衆皆星散”,才被魏軍“大破之”。在這種情況下,唯獨先鋒王平“所領千餘人馬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王平“徐徐收合諸營”散亂逃命的蜀兵,“率將士而還”。事後,諸葛亮不但斬了馬謖,還殺了“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權。加封王平爲“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取代了馬謖職位,並進爵爲“討寇將軍,封亭侯”。

所以筆者認爲,從這段記載不難看出,當是諸葛亮令馬謖統領了王平、張休、李盛、黃襲等“五部”兵馬守街亭。馬謖“違亮節度”時除王平苦諫外,其他將軍並未反對勸諫馬謖。當遭魏軍圍困,蜀軍不戰自亂時,主將馬謖和偏將張休、李盛、黃襲等乘蜀軍“衆皆星散”的混亂中,早已棄軍逃跑保命,使蜀軍羣龍無首,才被張郃“大破之”,失了街亭要隘。最後,是王平將這些無人帶領的“諸營”散兵“收合”在一起帶回來的。所以,諸葛亮在調查清楚街亭慘敗的原因後,“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可能黃襲犯罪較輕,或者有坦白立功表現,所以僅奪了兵權。先鋒王平在街亭之戰中表現的足智多謀,臨危不懼,立有特殊軍功,因此,諸葛亮對其特別加封獎賞。

再看馬謖是否真的棄軍逃跑呢?《三國志·向朗傳》載:“建興五年(公元227),丞相長史向朗“隨亮漢中。朗素與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裴松之注云:“朗坐馬謖免長史”。這段史料,當是馬謖在街亭棄軍逃跑的有力證據。

馬謖真的被斬的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揮淚是怎麼回事 第2張

據史料記載,當年,諸葛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時,作爲丞相長史的向朗只能親隨諸葛亮活動,不可能與馬謖一同去守街亭,史料也無向朗去街亭之說。所以馬謖在街亭的棄軍逃跑,向朗並未親見,守街亭的將士誰都會證明馬謖慘敗逃跑的情況。《趙雲傳》注引《雲別傳》也說:“街亭退軍,兵將不復相錄”,足以證明馬謖在街亭的逃跑事件在當時北伐軍衆所共知,並不存在向朗一人“知情不報”。據此推斷,馬謖從街亭棄軍逃跑後,瞭解自己死罪難免,便想繼續畏罪潛逃。他想到向朗是自己好朋友,又同是“襄陽宜城人”,所以,很可能在向朗的幫助下在他處藏匿避禍,亦可能就藏在向朗家。直到諸葛亮把馬謖抓回來“下獄物故”時,才清楚向朗有意包庇窩藏馬謖而“知情不舉”,故此,諸葛亮深恨向朗,將其“免官還成都”。

自古云:勝敗乃兵家常事。馬謖作爲諸葛亮崇信的帶兵主將,如果僅僅是戰敗或者未聽王平勸諫而“違亮節度”的話,未必會被處死。既便是馬謖該殺,也未必同時處死偏將張休、李盛,又奪黃襲兵權。但如果是戰場脫逃,那怕是士兵也要嚴懲:何況是領兵主將棄軍逃跑,更是罪該萬死。《三國志集解》引趙一清注云“謖之受誅,亦以軍敗而逃身”。由此可見,馬謖是以棄軍逃跑而殺,並非街亭兵敗而斬。

馬謖真的被斬的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揮淚是怎麼回事 第3張

至於不聽王平苦諫而“違亮節度”,則是十分次要的。因爲,歷來帶兵者,對如何利用地形佈置兵力等具體戰術問題,有靈活機動的措置權,不可能機械地照搬固定模式。如果戰術不當造成失利,帶兵者當然要承擔責任,但未必是死罪。當年,馬謖“舍水上山”後,儘管給蜀軍造成了“置死地而後生”的“背水—戰”局面,但他假如臨危不懼,不棄軍逃跑,而是靈活機智地全力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去阻擊魏軍,縱然戰敗,諸葛亮也不會輕易判他死罪。若拒敵有功,不但不會責他“違亮節度”的責任,有可能還會嘉獎他善於用兵的功勳,歷史上恐怕也會總結這次戰例的成功之處。由此而論:“違亮節度”僅僅是戰術上的錯誤責任,不可能是馬謖必殺的理由和根據。但棄軍逃跑,繼而又畏罪潛逃,企圖逃避罪責,纔是馬謖“舉動失宜”的犯罪核心,也是軍法所不容的準則,更是他被諸葛亮所斬的真正原因。

最終,馬謖被殺了,但諸葛亮認爲,街亭之失罪在馬謖,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