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煬帝楊廣難圖大業:其原因在於急政而非暴政

隋煬帝楊廣難圖大業:其原因在於急政而非暴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尚秦漢之規摹”——志向遠大的隋煬帝。隋文帝楊堅給太子楊廣留下了一份豐厚的家業。

楊廣即位的次年改元大業。登上帝位的他,能否像他父親楊堅那樣大有作爲呢?面對着這個古老的中華帝國,楊廣開始了他那波瀾壯闊而又譭譽不一的帝王生涯。

隋煬帝楊廣難圖大業:其原因在於急政而非暴政

  隋煬帝下江南圖畫

千名美女划着龍舟,緩慢前行,她們各自手執雕板鏤金的船槳。這就是託名唐代顏師古所撰的《大業拾遺記》中所載隋煬帝的一次江南出遊。明代小說《隋煬帝豔史》中的描寫則更爲細緻,除了一千名美女之外,又添上了一千隻羊。在香豔化的過程中,隋煬帝下江南的故事也被妖魔化了。

實際上,楊廣是一位胸懷遠大志向的皇帝,他以“大業”兩個字作爲自己的年號,便可窺見他的雄心。《隋書·煬帝紀》說他“尚秦漢之規摹”,處處以秦皇、漢武的功業作爲自己的人生目標。爲了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成爲歷史上的又一位千古一帝,他必須要有所作爲。

祁連山海拔近四千米,楊廣曾經率軍隊從這裏穿過,他是中國曆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到過西部的帝王。據史料記載,隋煬帝曾在燕支山大設宴席,款待高昌王麴文泰及西域二十七國來朝見的大臣和使者,來自武威、張掖等地的許多士女百姓也盛裝出席。各國商人云集張掖進行貿易,“絲綢之路”重新繁榮。

隋煬帝楊廣難圖大業:其原因在於急政而非暴政 第2張

  隋煬帝下揚州復原圖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曾經兩下揚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經略越南,招撫流求。他真正住在長安不足兩年,住在東都洛陽不足四年,其他時間都在各地巡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爲了建立一個幅員廣闊的帝國,成就他的大國之夢,建立一番足以比肩秦皇、漢武的“大業”,煬帝始終在不停奔走,但這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爲隋王朝的速亡埋下了禍根。

東征高麗——隋王朝開始步入險境。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就曾派漢王楊諒率三十萬大軍反擊了高麗與靺鞨對遼西的聯兵進犯。大業七年(611年),隋煬帝決心徹底解決遼東問題,這年二月,楊廣下詔討伐高麗。

爲什麼要打高麗?是爲了實現國家統一。實際上是打遼東,當時“朝野皆以遼東爲意”,因爲遼東原來是漢朝的四郡地,是中國統一王朝的一個部分。遼東沒有統一進來,國家的統一就沒有最後完成。所以說,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個皇帝都打遼東。爲什麼要打?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對一個帝王來說,國家的統一與邊疆的鞏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

大業七年,爲徵遼東,全國各地的軍隊、水手乃至糧草、輜重等 , 都匯聚到涿郡,幾乎所有人都認爲,以大隋當時的強盛,平高麗將會像平陳戰爭那樣順利,甚至比平陳還要輕鬆許多。楊廣對戰爭結果更爲自信。然而,此時的他根本不會意識到,東征高麗這個決定最終拉開了隋王朝空前危機的序幕,當然,也是他個人悲劇的開始。

煬帝忽略了遼東半島、朝鮮半島特殊的地理環境。隋朝的軍隊出海作戰,並沒有什麼優勢,他們不擅長水戰,儘管有一支來護兒的水軍,但最後基本上全軍覆沒了。戰後清點,渡過遼河的三十五萬隋軍,回到遼河以西的才兩千七百人!

隋煬帝楊廣難圖大業:其原因在於急政而非暴政 第3張

損失慘重的隋煬帝很快組織起第二次東征,就在高麗馬上要棄城投降、幾近成功的時候,有人卻從後方匆匆趕來,向楊廣報告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楊素之子楊玄感起兵叛亂了。楊玄感時任禮部尚書,負責在河南督運糧草,他扣下了即將運往前線的軍糧,起兵造反。很多關隴勳貴子弟紛紛響應,叛亂的兵力一度多達幾萬人,直奔東都殺去。楊廣聞訊後立刻下令從高麗撤軍。

隋帝國的各路重臣得知楊玄感造反,怕危及權貴勢力,不待楊廣命令,即紛紛起兵討逆。雖然楊玄感吸引了近十萬各路農民軍前來投奔,但是這些農民軍的戰鬥力實在太差,不過一個月,就被消滅,楊玄感自殺身亡。第二次徵遼東就這樣被叛亂打斷了。

當時追隨楊玄感起兵的,還有一大批像李密和李子雄這樣來自關隴集團核心家族的成員,這個現象表明隋朝的統治階層已經發生了很嚴重的分裂。另一方面,楊玄感起兵使第二次徵遼戰爭很快就失敗了,這樣就動搖了隋朝的統治基礎,使之後的農民戰爭獲得了更大的一個發展空間。

大業十年(614年),楊廣三徵高麗。此時,高麗歷經三年的戰爭,國力早已不支,只好向隋煬帝認錯,並稱臣求和。這次東征大隋取得了名義上的勝利,但是隋朝國內早已怨聲載道,天下騷動。據史學家考證,攻打高麗的兵役徭役量超過了隋代幾項大工程的總和,達到幾乎全國就役的程度。徵高麗前後動用一百三十萬軍隊,除了軍隊以外,還要徵發大量民工爲戰爭服務。拿造船來說,當時就在沿海地區設立了幾個造船廠,比如在東南就徵發了很多人日夜不停地爲他建造戰船,這些民工就站在水裏,天天造戰船,結果腰部以下都生蛆了,死了差不多一半。

隋煬帝楊廣難圖大業:其原因在於急政而非暴政 第4張

徵遼大軍中的大規模逃亡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人逃奔到山東、河北的深山大澤之中。走投無路的百姓高唱《無向遼東浪死歌》:“忽聞官軍至,提劍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吶喊。很快,全國就形成了三個農民軍集團,即李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以及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

百姓搖旗吶喊的時候,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爆發了。大業十三年(617年),唐國公李淵、武威富豪李軌、江都通守王世充等手握重權的大臣不約而同紛紛起兵,割據一方,衆多世族也加入其中。

國破身亡——隋煬帝身後事。大業十二年(616年),楊廣在萬念俱灰之下,帶着蕭皇后,第三次乘龍舟經大運河來到江都,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一次卻是逃避,而且這一次他再也沒能重返關中故土。

楊廣把在長安時就一直置於案頭的名貴銅鏡也帶到了南方。他有時依然會攬鏡自照,面對鏡中的自己感慨道:“這麼好的一顆頭顱,將來會是誰來砍下呢!”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十四日,全副武裝的叛軍闖進楊廣的寢宮,最終楊廣死於江都。丟了江山社稷的楊廣,早就想過自己會丟了卿卿性命,想過後人將會批評自己,但他無法預料,後世人們提到他時往往會聯想到“殘暴”“奢靡”等詞,最終他還丟了名譽。楊廣的悲劇不只是國破身亡,更在於他的形象被後世刻意地貶低。

隋煬帝楊廣難圖大業:其原因在於急政而非暴政 第5張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隋煬帝的統治是一種急政,而不是單純的暴政,事實上,他的很多政策是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要求的。只不過,在當時的情形之下,他推行得急了一點,也早了一點。畢竟,經過了幾百年的割據戰爭之後,廣大百姓需要的其實是安定,他們最基本的要求,是要過上平穩富足的生活。

營建東都,開鑿大運河,打通絲綢之路,西巡張掖,開發西域,乃至攻打遼東,都是爲了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楊廣還進一步推行政治制度改革,完善了三省制與科舉制度,使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大業,這個昭示楊廣滿腔抱負力圖創建宏圖大業的年號,最終只走到了第十四個年頭。應運而起的唐朝繼承了隋朝的物質和制度成果,繼往開來並進一步完善,中華民族的歷史即將走向又一個鼎盛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