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漢朝和親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漢朝與匈奴和親的過程中,爲何漢朝只是出嫁公主而不娶匈奴公主?

與匈奴人和親制度始於漢朝漢高祖劉邦時期,但是好奇的人會發現在歷史上漢朝與匈奴和親的過程中,都是漢朝一直在給匈奴出嫁公主,卻不見漢朝皇帝娶匈奴公主爲妻,這和後來的清代推行的滿蒙和親政策完全不同,要了解清代皇室是既嫁公主給蒙古貴族,也娶蒙古公主回來。難道漢朝皇帝是嫌匈奴女人長得醜嗎?其實漢朝皇帝不娶匈奴女人當老婆與她們美醜沒有太大關係。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漢朝是委曲求全才主動與匈奴和親

匈奴人其實歷史很悠久,是伴隨着華夏文明一同出現的民族,只是文明和生產力遠落後於華夏大地,中原人習慣把自己稱之爲華夏,而對於中原地區周圍的其他民族則分別稱爲西戎、北狄、東夷、南蠻。其中西戎和北狄被統稱爲戎狄,東夷和南蠻被統稱爲蠻夷。

所謂西北戎狄也就是匈奴人的前身,主要就是專指西北方的遊牧民族,大概在戰國時期戎狄則被稱之爲匈奴。

也是在戰國末期,匈奴人開始崛起,由於匈奴屬於遊牧民族,本身民風就十分彪悍,單兵戰鬥力很強,大軍作戰也以騎兵爲主,這些對當時以步兵爲主的中原王朝是非常剋制的,對於中原王朝簡直堪稱噩夢般的存在,所以秦國、燕國、趙國爲了抵禦匈奴騎兵才修築了長城。

大概在秦朝時期匈奴逐漸崛起,隨後匈奴出現了最傑出的首領冒頓單于,他帶領匈奴徹底崛起強盛,先後攻滅吞併了東胡、月氏和樓蘭等國,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建立起了以蒙古高原爲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幹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一帶,幅員遼闊的遊牧民族帝國。

冒頓單于帶領匈奴崛起之後,匈奴也逐漸想入主中原,開始頻繁地入侵中原地區,當時中原地區正是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時,劉邦打贏了楚漢爭霸一統了天下。

面對匈奴的屢次入侵,劉邦派去負責抵禦匈奴的韓王信屢戰屢敗,面對匈奴的強盛實力,韓王信決定私下與匈奴求和,這使得劉邦懷疑韓王信私通匈奴,並公開譴責韓王信,面對劉邦的譴責,韓王信擔心將來會被劉邦誅殺,於是暗中投降匈奴共同攻漢。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2張

於是劉邦親率大軍攻打匈奴並準備平定韓王信,劉邦最開始打得很順利,很快就擊潰了韓王信的大軍,對陣匈奴也是連連勝利,因此劉邦有了輕敵的想法,結果冒頓單于親率大軍利用劉邦的輕敵思想,將其圍困於白登山上,史稱白登之圍。

後來要不是謀士陳平建議劉邦暗中向冒頓單于的閼氏(王妃)行賄,靠着枕邊風加上當時天氣酷寒,匈奴大軍也是損失慘重,因此冒頓單于放走了劉邦,不然的話劉邦在白登之圍中就得交代在那了。

在白登之圍後,劉邦是徹底認識到了匈奴大軍的強大,因此他聽從了建信侯婁敬的建議,決定與匈奴人和親,以懷柔手段穩定匈奴人,好能換來大漢的休養和發展。也是從劉邦定下和親之策後,和親之策就作爲漢朝對待匈奴的主要外交手段。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3張

在和親之策過程中,雖然漢朝送公主出嫁在關係上漢朝皇帝算是匈奴單于的岳父,面子上倒是很佔便宜,可實際上漢朝送出公主的同時還要送給匈奴豐厚的嫁妝,直白地來說漢朝就是送女人再送錢然後換取和平發展。

即便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鼎盛,名將衛青和霍去病封狼居胥,橫掃大漠,但是漢武帝后期漢朝國力衰退,漢武帝也依舊只能繼續執行和親之策,而整個西漢時期基本上都處於匈奴威脅之下,一直到東漢時期匈奴開始衰敗,漢朝纔不再與匈奴和親。

因此在需求關係上是西漢有求於匈奴,希望用和親的方式花錢買平安。而且匈奴人自來崇尚武力,崇拜強者,相比之下西漢與匈奴的關係上處於弱勢防守關係,匈奴人也不會想嫁女給漢朝皇帝,況且匈奴人又沒有漢人那種好面子的自尊心,人家不介意會成爲漢朝皇帝的女婿,只在意的是獲得女人和金錢,因此說不好聽的,就是漢朝皇帝想向匈奴單于求親,人家也未必會把女人嫁給漢朝皇帝。

多重因素使得漢朝皇帝不能娶匈奴女人

在劉邦確定和親政策之時,劉邦本想把自己與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冒頓單于,但是呂后不忍女兒遠嫁,因此日夜在劉邦面前哭訴,最終劉邦改變心意,隨便找了一個宮女冊封爲大公主嫁了過去。

自此之後西漢和親的公主大多都是宮女出身,例如像王昭君這樣的女人,極少數像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這些真正的劉氏諸侯王之女,但她們的父祖輩也都是參與叛亂的諸侯王,她們屬於罪臣後代,代表漢朝出使和親屬於贖罪行爲,可是說漢朝的和親公主十分敷衍隨意。

因此自尊心極強的漢朝皇帝也擔心如果自己請求匈奴嫁個公主過來,匈奴單于會不會也像漢朝這麼敷衍,隨意派個匈奴女孩嫁給過來,那樣的話漢朝皇帝在匈奴那豈不是淪爲笑柄。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4張

提起自尊那就得再提起面子了,漢朝皇帝嫁公主到匈奴,這樣的話匈奴單于就算是漢朝皇帝的女婿,說出來面子上好聽,但是如果匈奴單于把公主嫁給漢朝皇帝,那漢朝皇帝豈不是就成了匈奴單于的女婿,這樣一來漢朝皇帝豈不是成了匈奴的兒皇帝,讓漢朝皇帝顏面何存?

這也是漢朝皇帝與匈奴單于的差別,匈奴單于更注重實際利益,並不在乎所謂的面子,所以匈奴願意接受漢朝的和親政策,畢竟誰也不想拒絕送來的女人和金錢。

而漢朝皇帝不一樣,可以給你送錢送女人,但是面子不能沒了,嫁公主到匈奴,那樣漢朝皇帝就高匈奴單于一輩,反之如果匈奴公主嫁給漢朝皇帝,那漢朝皇帝豈不是矮了一輩失了面子,相比於實際利益,很明顯漢朝皇帝更加註重面子。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5張

除了這些之外,就是漢人當時更注重血統,上面說過匈奴的前身就屬於商周時期的戎狄,而早在春秋初期,一代名相管仲輔佐齊桓公時,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管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齊國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周天子以伐不服,而當時尊王攘夷所討伐的對象主要就是匈奴的前身戎狄。

管仲的這一思想也使得之後的人們形成了保衛華夏地區,排斥戎狄外族的理念,也就出現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說法。

而華夏文明遠比遊牧文明更加先進,禮法制度更加完善,各方面都優於遊牧民族,因此當時的人在內心中是十分排斥和瞧不起匈奴人的。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6張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假設匈奴公主嫁給漢朝皇帝怎麼冊封,如果封爲皇后,那麼漢朝皇帝就會失去天下人心,畢竟當時的漢人內心中都是排斥和瞧不起匈奴人的,如果封爲皇妃反而對匈奴不敬。相反匈奴人則沒有漢朝這些講究,匈奴單于冊封誰爲王后,匈奴人也不會計較這些。

再有就是如果娶了匈奴女人,她生了皇子該怎麼辦?難道漢朝皇帝要把帶有匈奴血統的皇子立爲皇太子嗎?

這也是問題關鍵之所在,其實當初建信侯婁敬給劉邦建議的和親政策核心就在於嫁個公主給匈奴單于生兒子,婁敬認爲漢朝如果把漂亮高貴的公主嫁過去,再加上豐厚的彩禮金錢,那麼冒頓單于勢必會把公主立爲元配,日後公主再生下兒子,肯定也會被立爲儲君,這樣一來冒頓單于活着的時候,他是劉邦的女婿,如果冒頓單于死了,那繼任的單于就是劉邦的外孫,自古以來哪有外孫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禮,即便公主生的兒子不能成爲繼承人,那麼公主也可以帶着兒子從中挑撥匈奴內訌,這樣一來漢朝則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使匈奴臣服。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7張

所以這麼一看婁敬當初提出的和親建議本身就是用兵不血刃來分化瓦解匈奴的計策,後來漢朝的和親公主確實也利用了給單于生兒子來挑唆匈奴內訌爭位。

既然和親本身就是漢朝分化瓦解匈奴的計策,那漢朝皇帝再娶了匈奴女人,是想讓匈奴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嗎?

想一想如果匈奴的公主嫁給漢朝皇帝生了皇子,漢朝皇帝如果立了有匈奴血統的皇子爲太子,將來繼承皇位後,豈不是可以允許匈奴外戚進入漢朝權力中心,要了解西漢最後就是葬送在了外戚專權手中,那這樣一來漢朝不就有了被匈奴吞併的危險。

即便不立帶有匈奴血統的皇子爲太子,那這個有匈奴血統的皇子背後有匈奴母親和整個匈奴支持,他能不出來挑事奪權,甚至匈奴都會直接出兵幫助他,那樣一來漢朝同樣也會被匈奴吞併。

漢朝在和匈奴和親的時候 漢朝爲何只嫁不娶 第8張

因此漢朝皇帝不管是從自尊、面子、血統以及政治因素來說都不可能娶匈奴公主。

寫在最後

其實根據目前已知考古出土的匈奴人屍骨來說,匈奴人屬於一個混血遊牧民族,一部分匈奴人外貌與蒙古人相似,屬於典型的東北亞黃種人,還有一部分匈奴人外貌屬於塞種人也就是屬於印度地中海類型的白種人,另一部分人就屬於這兩者的混血類型,所以這麼一看匈奴女人很可能長得還很美,至少不算醜的類型,所以漢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人與她們是美是醜沒有關係。

漢朝皇帝不娶匈奴女人,在匈奴那來說是對漢朝皇帝的不屑,就是屬於你想娶我還不一定嫁的原因,而站在漢朝這來說,主要還是和親政策本身就是漢朝想用來分化瓦解匈奴人的計策,不可能自己再娶匈奴女人讓人家來一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套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