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畢沅:清朝著名學者,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畢沅:清朝著名學者,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畢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號靈巖山人,江南鎮洋縣人,清代著名學者。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年喪父,師從沈德潛,喜歡金石地理之學。考中舉人,授內閣中書,遷軍機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任侍讀學士、太子左庶子,實授甘肅鞏秦階道臺、安肅道道臺、陝西按察使、陝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湖廣總督。嘉慶帝即位,賞輕車都尉世襲。嘉慶二年(1797)年,病逝,獲贈太子太保。受到和珅案牽連,坐罪抄家,革除世職。著作有《續資治通鑑》,又有《傳經表》《經典辨正》《靈巖山人詩文集》等。

人物生平

僥倖奪魁

畢沅於雍正八年(1730)出生於鎮洋(今江蘇太倉),幼年失父,由母親張藻養育成人,深受其母的薰陶。後至蘇州靈巖山,拜沈德潛從學。

乾隆十八年(1753),順天鄉試中舉。

畢沅:清朝著名學者,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舉人身份,授內閣中書,撰擬、結寫詔令。後來入值軍機處,擔任素有“小軍機”之稱的軍機章京,負責撰寫諭旨、記載檔案、查覈奏議。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畢沅參加會試。會試分三場,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場。四月發榜,畢沅榜上有名。能否登科,還得看四月二十六日的殿試。殿試時間爲一白晝,未能完卷者,列入三甲之末。會試中選的人,不敢鬆氣,緊張地準備,以期考中。

四月二十五日夜,畢沅與同僚諸重光、童鳳三在軍機處值班。他們三人都通過了會試。明日就要殿試了,諸、童二人想回寓所準備考試,讓畢沅一人值班,說:“我倆書法好,可望奪魁。你書法不行,就別作非分之想了,替我們代勞吧!”殿試確有偏重書法的現象,畢沅見二位同僚如此講,也就答應了。當夜,陝甘總督黃廷桂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下轉軍機處,畢沅詳加研讀。翌日,殿試開考,地點在太和殿的丹墀。

殿試的內容是經史時務策一道,讀卷大臣(即評卷人)於考前一日在文華殿密擬,緘封呈皇帝閱。發下後,讀卷大臣同赴內閣,在監試御史的監督下,內閣中書用黃紙謄寫。晚上,傳集工匠,在內閣大堂刊刻印刷。護軍統領帶領護軍校等在內閣門外嚴加稽查。次日凌晨印刷完畢。考卷送至太和殿,諸考生列隊跪受,然後回到各自的試桌答題。畢沅打開試卷一看,時務策正是策問新疆屯田事宜的。他胸有成竹,揮筆立就。

第二、三天,諸讀卷大臣在文華殿閱卷。畢沅的楷書不太好,但立論高深,倍受讀卷大臣的關注,列爲第四名。第四天,乾隆帝在中和殿聽讀卷大臣讀卷,對畢沅的卷子極爲欣賞,擢爲一甲第一名。諸重光得了一甲二名,即榜眼。而童鳳三位列二甲第六名。當諸、童二人得知畢沅那晚的事後,無不嗟嘆。

仕途沉浮

畢沅中狀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狀元例授此官。他的仕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畢沅在陝期間的最大功績在於修文重教,並身體力行,頗多建樹。關中學院是傳承“關學”的一處文化教育機構。這種以學者爲中心的民間教育體制,自北宋的關學鼻祖張載發其端,到明朝馮從吾傾全力創辦的首善書院,已經成爲傳播關學思想的重要基地,其巨大影響很快波及到西北各地,甚至四川、湖北、河南諸省的學子也前來就讀。

清朝初年,陝西巡撫賈漢復於康熙二年(1663年)在廢墟上重建,更名爲關中書院。但是,由於清政府前期實行的文化專制主義政策,使得這種充滿個性的學風顯得不合時宜,各校教育也逐漸陷入沉寂。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年),關中學院也幾近荒廢了。然而,畢沅卻十分看重“關學”的價值,他到任不久,即不避嫌疑, [6] 廣求社會賢達,重新修復關中學院,同時,利用自己的名望,延請教席。在政事之餘,他還親自前往授課,使這座有着近千年歷史的關學重鎮頓放異彩,其光照廣被關中,各地士子紛紛向學,並取得累累成果,志書所謂“關中鄉、會試中或膺館選者,大半皆書院之士”的記載,應該是真實的,所以,當時便有“關中書院英才遍秦中”的稱譽。

畢沅:清朝著名學者,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第2張

乾隆三十年(1765),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乾隆三十一年(1766),遷左庶子,實授甘肅鞏秦階道道員,即鞏昌府(府治今甘肅隴西)、秦州(州治今甘肅天水)、階州(州治今甘肅武都)一府二州的長官。曾隨總督明山出關堪查屯田。後調安肅道道員。

乾隆三十五年(1770),授陝西按察使。乾隆帝出巡,畢沅朝見,奏告甘肅大旱,乾隆帝詔賑濟,免速欠田賦400萬。

乾隆三十六年(1771),擢陝西布政使。

乾隆三十八年(1773),擢陝西巡撫。黃河、洛水、渭河氾濫成災,開倉賑濟,救了若干人的性命。募民開墾荒地80餘頃。疏渠灌田。置姬氏《五經》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墓。繕修華獄廟等名勝古蹟。徵集碑刻,儲藏於學宮。

乾隆四十一年(1776),賞戴花翎(這是賜給有功勳者的殊榮)。

乾隆四十三年(1778),聽說有個叫高樸的官員在葉爾羌私採玉石,運送回京。畢沅逮捕審訊高樸的僕人,沒有問出什麼。乾隆帝降旨斥責畢沅草率。

乾隆四十四年(1779),老母去世,離職守喪。

乾隆四十五年(1780),陝西巡撫缺員,乾隆帝詔:“畢沅在西安任職很久,在家守喪快一年了。特命畢沅署理陝西巡撫。這是特殊情況,不是開在職守喪的先例。”

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甘肅河州發生內亂,畢沅會同西安將軍伍彌泰、提督馬彪等率兵前往鎮壓,事平論功,乾隆帝賞畢沅一品頂戴。甘肅一些州縣謊報災情,冒領賑濟,畢沅未據實參奏,乾隆帝讓畢沅自行定罪。畢沅請罰款白銀5萬兩,以充軍餉。御史錢澧奏劾畢沅之罪應與冒賑等同,當照冒賑議處。

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降旨,褫奪一品頂戴,降爲三品。

乾隆四十八年(1783),復爲一品頂戴。守喪期滿,實授陝西巡撫。

乾隆四十九年(1784),甘肅再度發生內亂,畢沅遣兵鎮壓,受到乾隆帝的獎勵。

五十年二月,調爲河南巡撫。畢沅上疏,說黃河北岸一帶連年乾旱,租稅收不上來,倉廩空虛,請截留漕糧20萬石備用。並不得私自囤積糧米,以平糧價。疏通賈魯、惠濟河以利漕運。他的奏請皆獲詔準。奉詔去調查淮水發源地,查明源自桐柏山。乾隆帝御寫《淮源記》賜他。

畢沅:清朝著名學者,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第3張

乾隆五十一年(1786)六月,賞賜黃馬褂,擢湖廣總督。伊陽縣(今河南汝陽)殺官首犯秦國棟等人遲遲沒有緝獲,乾隆帝降旨責斥,將他罷歸陝西巡撫。

乾隆五十三年(1788),長江在荊江決口,乾隆帝覆命畢沅爲湖廣總督。畢沅到任,上疏:“長江自鬆滋(今屬湖北)流至荊江萬城堤,折而東北流,荊水無處散泄。請築對岸楊林洲土坎、雞嘴石壩,逼水南流,衝涮洲沙,可克壅遏。”又請修築襄陽等處堤壩,鑿四川、湖北一帶長江的險灘,便於雲南鋼鐵的漕運。同年底,章學誠到武昌署投入他的幕下,他在武昌水陸街擇一公館,出其私人藏書20萬卷,讓章學誠編書修志。修成有《麻城通志》、《湖北通志》、《史籍考》等。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的寵臣和珅40大壽。畢沅賦詩10首相贈。

乾隆五十九年(1794),陝西安康、四川大寧(今重慶巫溪)發生叛亂,傳言來自湖北,畢沅被貶爲山東巡撫。

乾隆六十年(1795),再授湖廣總督。湖南苗人石三保造反,奉命赴常德、荊州督餉,克盡職守,'賞戴花翎。

嘉慶元年(1796),枝江(今屬湖北)人聶人傑等造反,破保康(今後湖北)、來鳳(今屬湖北)、竹山(今屬湖北),圍攻襄陽。畢沅自辰州(州治今湖南沅陵)趕赴枝江鎮壓,當陽(今屬湖北)又落入聶人傑手中。嘉慶帝詔罷畢沅官。詔令未到,畢沅攻克當陽,嘉慶帝又下詔復畢沅職,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畢沅擒獲石三保、吳半生、吳八月等人,惟叛亂者的首領石柳鄧還沒捉拿到。畢沅上疏,請撤各省軍隊,留二、三萬兵分守苗疆要隘。未被允許。不久石柳鄧被浮,嘉慶帝命畢沅赴湖南鎮撫。畢沅上疏請求修築樊城城牆,以工代賑。

生前身後

嘉慶二年(1797)六月,畢沅手足麻木,嘉慶帝賜“活絡丸”藥。七月,病死湖南辰州軍營中,享年六十七歲,歸葬於靈巖山的東北麓。嘉慶聞奏,詔贈畢沅太子太保。但說他在湖廣總督任內失察過多,沒加諡號。趙翼曾挽以聯雲:“羊祜惠猶留峴首,馬援功未競壺頭。”

嘉慶四年(1799),太上皇乾隆去世,嘉慶帝查辦太上皇的寵臣和珅,抄了他的家,把他賜死。畢沅曾巴結過和珅。嘉慶聞悉,下令褫奪世職,籍沒家產。一說爲朝廷追究其鎮壓白蓮教不力,濫用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