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巖叟是什麼人?他與司馬光之間有何故事?

王巖叟是什麼人?他與司馬光之間有何故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巖叟是宋朝狀元,書法家,論著家,朝廷重臣。 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天才學霸王巖叟堪稱“神仙放屁——非同凡響”,幼年牙時便無師自通“已知文字。”18歲時,憑大三元“鄉舉、省試、廷對皆第一”高中狀元,開始踏上仕途。

王巖叟出任縣令時,當地有個被罷免官員不甘寂寞,利用精通法律的特長,引誘鄉親作奸犯科打官司,自己從中大撈特撈。王巖叟接到舉報查實後,派人將此人緝拿歸案並在鬧市施以鞭撻之刑。此舉使壞人驚悚,良民稱讚。知府聞訊感嘆:“此古良吏也。!”

王巖叟是什麼人?他與司馬光之間有何故事?

王巖叟剛正不阿,執法嚴明,政績斐然。宋神宗詔令近臣薦舉監察御史,某近臣力薦王巖叟。但因皇帝及朝臣包括舉薦者均不認識王巖叟,此事遲遲未定。親友力勸王巖叟到京師走走關係順便亮個相。王巖叟卻嗤之以鼻:“這不變相讓我去伸手要官嘛!我要是跑京城一趟,豈不成‘呈身御史’!我可丟不起這人!”此事不了了之。

(二)憂國憂民

宋哲宗即位後,王巖叟升任監察御史。上任次日,在部門領導尚未發言前,他“即上書論社稷安危之計。”他認爲,社稷是否安危取決於皇帝是否從諫用賢,且“不可以小利失民心。”他還諫言當下勞役、稅費、法律等“太重”,致使“民力不勝”,希望朝廷體恤民情適當減免。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

江西鹽官花樣百出欺榨百姓,飽中私囊。朝廷接到舉報,欲派專員查實。王巖叟堅決反對這樣的走過場,直言不諱諫言:“此賊荼毒江西已久,派專員查視固然應該,但往返時日之間,不知又有多少無辜者被害死!臣懇請陛下下詔即刻將其罷免!”

宋哲宗爲收買民心,“下詔求民疾苦。”天下百姓爭先恐後到相關部門反映疾苦,相關部門領導生怕被朝廷追責,記錄時敷衍了事,致使百姓訴狀語焉不詳。王巖叟洞若燭火,諫言:“陛下應該不問則已,言則必行,免得天下人認爲皇上是在打嘴炮!以後您再下詔令,如何取信於人?”

宋哲宗一心勵精圖治,全部採納王巖叟以上建議。

(三)直言進諫

王巖叟升任門下省正四品諫官兼給事中後,恪盡職守,毫不留情彈劾濫有職權或尸位素餐的官員。他如此強勢,致使門下省官員個個畏懼,由他簽署所有政令。屬下忿忿不平反應到宋哲宗面前,請求王巖叟公開回應。王巖叟向宋哲宗說明情況後,又情真意切上疏道:“臣既爲諫官,便當直言進諫;作爲給事中,又必須行使糾錯職責。臣絕非喜歡高談闊論,以忤逆大臣爲樂事!臣是在擔心‘命令斜出,尤損紀綱!’”

王巖叟針對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別負責起草詔書、審覈詔書和執行政令)辦理文書的小官員“月饗甚豐,年有節餘”現狀提出異議。他希望宋哲宗將大臣們的思想言行統一到符合禮制的規範內,杜絕這類腐敗現象!宋哲宗採納諫言,爲此專門制定十七條規章制度,徹底糾正了這一現象。

王巖叟是什麼人?他與司馬光之間有何故事? 第2張

適逢“諸路水災”,朝廷欲賑濟災荒,戶部提出應該根據各地受災程度和人數救濟,受災輕微之處可以不予救濟。王巖叟堅決反對:“受災諸路中等人家都已揭不開鍋,平民百姓更是早已行乞度日。陛下是萬民父母,皇恩浩蕩,理應如同陽光普照大地讓天下百姓受到恩澤。臣懇請一視同仁加以救濟!”宋哲宗被說服,詔令施行。

王巖叟改任起居舍人(主修《起居注》的職官)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巧言勸諫,使宋哲宗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給宋哲宗講讀《寶訓》(前朝皇帝的訓諭編集)時,講到節省費用章節,王巖叟借題發揮道勸諫皇帝節儉爲先;講到宋仁宗善於用人治事章節,王巖叟依然自由發揮勸諫宋哲宗兼聽則明;得知宋哲宗退朝後以讀書爲樂後,他順水推舟勸諫皇帝加強積累並持之以恆。

(四)國家棟梁

對待北宋死敵遼國與西夏,王巖叟堅持原則,遊刃有餘,極力維護國家和領土的尊嚴。

遼國特使耶律寬借慶賀大宋元旦(即今春節)之機,請求參觀正月初一當日中原皇帝的宮廷朝儀。王巖叟義正辭嚴一口回絕:“此非外國所宜知!”有利維護了朝廷尊嚴。

王巖叟得知西夏在遣使進貢時,經常故意“每違期日”後,通知邊臣:西夏膽敢再不按時進貢,便拒收所有進貢禮品,使西夏“自後不復敢違。”

蘭州界內的質孤與勝兩個軍事要塞,自西漢時即爲中原屯兵蓄養的重地。西夏對兩地垂涎三尺,“力爭之。”以左丞相蘇轍爲首的朝臣“欲以二堡與夏”,以換取局部和平。王巖叟高瞻遠矚,認爲“二堡若失,則蘭州、熙河遂危!”因此堅決反對放棄二堡.上疏力諫:“此二堡地形險要,物產豐美,豈可輕易放棄!而且即便割讓給西夏,西夏貪得無厭,再提出更苛刻的要求,朝廷如何處理?”太皇太后欣然採納,二堡得以保全。

西夏賊心不死,大舉進犯甘肅搶掠百姓,兵鋒直抵河北。宋廷由此議論不一,有人力主將喪失土地做個順水人情割讓西夏。王巖叟“力言不可與”,否則後患無窮。朝廷採納建議,派鎮守邊疆的范仲淹死守要害之地,朝廷報銷所有軍費開支。

入朝擔任高管處理內務,王巖叟同樣舉重若輕頗有建樹。

他針對京師機構重疊相互扯皮現狀,創造性制定諸官分治之法,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針對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難以按時收繳情況,王巖叟對症下藥提出解決措施,使朝廷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他超羣的工作能力與忠誠態度,得到朝廷認可,得以身居高位。太皇太后高滔滔直接告訴他:“朝廷深知您才望超羣,因此破格提拔您出任要職!”

王巖叟是什麼人?他與司馬光之間有何故事? 第3張

由於深受信任,太皇太后在給孫子宋哲宗選皇后時,首先徵求王巖叟意見。王巖叟否定最初人選,終於使太皇太后重起爐竈選出新皇后。太皇太后欣慰地表揚他:“帝得賢后,(您)有內助功,不是小事!”

朝臣李定貪戀官位,“聞庶母(父親之妾)仇氏死,匿不爲服。”王巖叟彈劾其不孝,李定被免職還鄉。在得知宰相蔡確找藉口召李定回朝後,王巖叟義正辭嚴上書彈劾他們,“於是二人相繼退斥。”

太皇太后遍邀羣臣觀賞新建成的富麗堂皇的儲祥宮,王巖叟在羣臣阿諛讚美之聲不絕時當頭潑冷水“‘陛下親政後,不煩公,不勞民,真乃盛德之事。’只是,臣希望從此不再大興土木!”宋哲宗欲趁此大赦天下,王巖叟諫阻:“昔日兩座宮殿羅成,先帝也沒有過大赦天下的先例。古臣有冒死勸諫帝王大赦天下之人,足證大赦無益於聲明君主治理天下!”

王巖叟被貶爲鄭州知府後,御史覺得處理太輕依然不依不饒時,太皇太后一錘定音:“‘巖叟有大功!’將其貶爲鄭州知府,朝廷已是萬不得已,爾等切勿再羅唣!”

次年,王巖叟病逝,“年五十一。”

王巖叟對朝廷忠心耿耿,“盡忠事上。”只要認定朝廷舉措有過失,必然不顧安危,不管朝廷是否採納建議,一概直言進諫,“知無不言。”如此不以進退安危爲念的職業操守,值得今人效仿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