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李鳳娘爲什麼被稱“悍後”?李鳳娘做了什麼事情?

李鳳娘爲什麼被稱“悍後”?李鳳娘做了什麼事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鳳娘爲什麼被稱“悍後”?李鳳娘做了什麼事情?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慈懿皇后李鳳娘是宋光宗趙惇的皇后,在歷史上有着“悍後”之稱,聽到這個稱呼應該就能想象李鳳娘並非一位普通皇后。李鳳娘生於宋高宗年間,據說曾有道士爲李鳳娘看面相後說:“此女當母儀天下。”後來宋高宗專門讓趙惇立李鳳娘爲妃,此後李鳳娘生下趙擴,也就是此後的宋寧宗。爲什麼說李鳳娘是“悍後”呢?自然是因爲她的處事風格和“悍”字有關,下面就爲大家介紹下李鳳娘,一起來了解下吧。

李鳳娘爲什麼被稱“悍後”?李鳳娘做了什麼事情?

在皇權政治格局下,宮門內的后妃們或自覺、或不自覺地演繹出一幕又一幕的宮廷政治悲喜劇,並呈現出許多張不同的臉譜。這其中,有呂后鐵腕強權的“毒”,有衛子夫長袖善舞的“美”,有長孫皇后母儀天下的“賢”,有楊貴妃玉山傾倒的“慘”,有萬貴妃醋海翻波的“妒”,種種不一而足。而這篇文章的主角——南宋光宗皇后李鳳娘——之所以能揚名史書,靠的則是一個“悍”字。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慶遠軍節度使李道的二女兒李鳳娘出生在軍營中。父母過度的溺愛使李鳳娘逐漸養成了自命不凡、悍妒跋扈的性格。後來,宋高宗將李鳳娘嫁給侄子趙眘(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的兒子恭王趙惇之妃,封榮國夫人,後又繼進爲定國夫人。

紹興三十二年(1162),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侄子趙眘,是爲孝宗。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時候,24歲的李鳳娘生下一男,取名爲擴,封爲嘉王。3年後,恭王趙惇被立爲太子,鳳娘則被立爲皇太子妃。孝宗考慮到太子剛立,宮中缺少姬妾服侍,便將貴妃謝氏宮中的一位侍女黃氏賞賜給太子。

淳熙十四年(1187),81歲的太上皇高宗溘然長逝。孝宗悲慟之餘,對朝政心灰意冷,便於兩年守喪期滿後,將皇位傳給恭王趙惇,是爲光宗。孝宗退居重華宮,被尊爲壽聖皇帝。孝宗皇后謝氏被尊爲壽成皇后。高宗皇后吳氏被尊爲憲聖皇太后。光宗冊立李鳳娘爲皇后,黃氏爲貴妃,鳳娘之子趙擴封爲嘉王,並大赦天下

光宗紹熙二年(1191)十一月的一天,光宗在宮中料理政事已畢,需要浣手洗垢,侍從便讓一位宮女捧着水盆在旁邊侍候。光宗見她皮膚潔白細膩,指若春蔥,不由得稱讚了幾句。鳳娘知道後,心想黃貴妃未除,現在又添此情敵,決計要對付這位宮女。不久,鳳娘便派人將那位宮女的雙手砍下,放在食盒內,送給光宗。當時光宗正在便殿批閱奏章,時間一長,便覺得有些飢餓。恰巧這時有人將食盒送來,光宗只道是美味佳餚,打開食盒一看,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經此恫嚇,光宗便憂懼成疾,大病一場,多日不能上朝理政。

光宗身體剛剛康復,轉眼又到了祭祀宗廟的日期。大祭照例需由皇帝親自主祭,光宗拖着虛弱的身體,暫時離開皇宮,出宿齋宮。鳳娘又趁機將光宗所寵愛的黃貴妃殺死,以暴亡上奏光宗。在祭祀那天,忽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如注,祭壇上的蠟燭盡爲風雨所滅。光宗無法行禮,只好作罷。光宗本來身體就虛弱,經此風吹雨淋,回到宮中,又聽到貴妃暴亡,天災人禍的雙重襲擊,使他再次病倒,比上次更加沉重。鳳娘卻趁機獨攬大權,更加驕橫跋扈,朝野上下,人言嘖嘖,怨聲載道。

李鳳娘爲什麼被稱“悍後”?李鳳娘做了什麼事情? 第2張

鳳娘如此跋扈,高宗、孝宗早有察覺。還在鳳娘當太子妃時,就把宮中嬪妃視如仇敵,經常在吳太后、謝皇后那裏訴說太子左右親信的壞話,弄得太子趙惇也事事讓她三分。高宗知道後很不滿意,就對吳後說:“是婦將種,吾爲皇甫坦所誤。”(《宋史》)孝宗也屢次教訓鳳娘說:“宜以皇太后爲法,不然,行當廢汝。”(《宋史》)面對如此嚴厲的訓斥,鳳娘毫無悔改之意,反而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李鳳娘對自己的丈夫光宗也是心懷叵測。她從不通稟,不分場合,自乘肩輿衝闖光宗內殿。謝皇后規勸她,她卻惱羞成怒說:“我是官家結髮夫妻,名正言順,有何不可?”原來,謝後本是宮中的一位貴妃,淳熙三年(1176)才由貴妃冊封爲皇后。鳳孃的這番話分明是指桑罵槐。孝宗和謝皇后大怒,便找史太師密謀,要廢掉鳳娘。無奈史太師老態龍鍾,無所作爲,認爲鳳娘剛冊立爲皇后不久,現在又要廢掉,未免草率從事,執意不從,廢立之事才擱置起來。(《宋人軼事彙編·齊東野語》)

光宗早想有所作爲,但他的一舉一動都被宦官所監視,再加上有鳳娘從中作梗,政令常常無法施行。因此,光宗整天鬱鬱寡歡,飲食俱減,精神萎靡不振。孝宗聽說兒子有病,十分焦慮不安,一邊派御醫調養治療,一邊遣騎四出,購求良藥,專等光宗來重華宮朝見他時把藥授給他,以免鳳娘加以阻攔。宦官得知這一消息,忙向李鳳娘稟報,以挑唆的口吻說:“太上合藥一大丸,俟宮車過即投藥。萬一有不虞,其奈宗社何?”(《宋史》)鳳娘聽了宦官的挑唆之詞,對孝宗懷恨在心,就極力阻止光宗去重華宮拜見父皇。

光宗有一年多沒有到重華宮省親了。紹熙二年(1191)十一月,又因黃貴妃被害,祭祀宗廟回來後再次病倒。孝宗念及父子之情,就親自過宮探視。光宗病得不省人事,躺在牀上直說夢話。孝宗見光宗病情如此沉重,便訓斥鳳娘說:“宗廟社稷之重,汝不謹視上,使之至此。萬一不復,當族汝家。”(《宋人軼事彙編·朝野遺記》)鳳娘受了責備,對孝宗積怨更深。

由於李鳳孃的撥弄是非,使光宗對孝宗若即若離,反覆無常,時而朝拜,時而推病數月不去。不覺又到了紹熙四年的重陽節,百官上壽已畢,請光宗朝拜重華宮。光宗未經李鳳娘允許,不敢貿然前往。中書舍人陳傅良上疏苦諫。給事中謝深甫也慷慨陳詞說:“父子至親,天理昭然。太上之愛陛下,亦猶陛下之愛嘉王。太上春秋高,千秋萬歲後,陛下何以見天下?”(《續資治通鑑》)光宗又爲之心動,立即傳旨,前往重華宮。羣臣得旨,皆班立兩旁,聽候起駕。不料光宗剛走出屏風不遠,李鳳娘突然拉住光宗說:“天氣寒冷,皇上暫且回宮飲酒,擇日再往也不遲。”(《宋人軼事彙編·齊東野語》)光宗不好執拗,只得轉身退回。百官、侍衛見此情形,面面相覷,不敢言語。

李鳳娘爲什麼被稱“悍後”?李鳳娘做了什麼事情? 第3張

中書舍人陳傅良出於對光宗的一片忠心,搶步向前,一把拉住光宗的衣角,懇請光宗率百官前往重華宮。李鳳娘一腳將陳傅良踢倒,急忙將光宗拉到屏風後面去了。陳傅良也跟着進到屏風裏面。李鳳娘厲聲叱道:“這是什麼地方!一個窮秀才難道不怕砍掉你的頭!”陳傅良無奈,便退到殿下,放聲慟哭。李鳳娘怒氣未消,又派人追問:“這是什麼禮節?”陳傅良毫不讓步地說:“子諫父不聽,所以才嚎啕大哭。”李鳳娘聽了更加惱怒,遂傳旨罷朝回宮。從此之後,不管是大臣苦諫、臣僚諷喻,還是數百名太學生集體聯名上書,李鳳娘一概扣壓下來,阻止光宗朝見上皇。因此,朝野上下、市井街頭,議論紛紛,譴責李鳳娘。

次年,古歷六月九日夜,孝宗溘然駕崩。次日,光宗上朝,趙汝愚奏知孝宗昨夜病逝,請光宗到重華宮成禮。光宗口頭應允,至晚仍不肯過宮。當時,金朝使節也等着祭奠,光宗竟如此不顧大局。十三日是孝宗大殮之日,仍不見光宗車駕到來,羣情洶洶,人心躁動。宰相留正與趙汝愚商議只好請吳太后主喪。吳太后見光宗不肯出面祭奠,只得垂簾代行祭奠之禮。大臣葉適見此情景,就對留正說:“皇上託疾而不肯執喪,將用何辭使天下信服?今嘉王已經長大,如參預大政,不用解釋自然人心就安定了。”留正採納了這個建議,遂率羣臣上疏光宗說:“嘉王仁孝,大器早成,宜早日立爲儲君,以安人心。”光宗看後,只批“甚好”二字。次日,宰相留正再奏。晚上即傳出御札,送給宰相,留正一看,上寫“歷事歲久,念欲退閒”八個大字。留正見御札措辭含糊,一旦出了問題,自己干係非淺,遂與宗室趙汝愚商議。趙汝愚認爲,還是請太皇太后下詔,讓光宗禪位於嘉王。留正以爲光宗既未下詔建儲,現在就即位爲皇帝,是不妥當的,遂詐稱有病,連夜逃出京城。大臣徐誼勸趙汝愚早定大計:“嘉王即位,事在必行,國家安危,在此一舉。”趙汝愚問徐誼有什麼辦法。徐誼說:“此事關係重大,非太皇太后作主不可。韓佗胄乃太皇太后妹妹之子,若讓他稟明太皇太后,立刻讓光宗禪位於嘉王,大事可成。”趙汝愚找來韓侂冑,韓佗胄並不推辭,當即面見吳太后,陳述趙汝愚立嘉王爲帝之意。吳太后深明大義,答應次日在孝宗靈前垂簾接見大臣。

第二天,正是結束喪服換上吉服的日子。嘉王身穿孝服主祭,趙汝愚率百官跪在靈柩前,見太皇太后垂簾而坐,即上奏道:“皇帝疾,未能執喪,臣等乞立皇子嘉王爲太子以系人心,皇帝批出有‘甚好’二字,繼有‘念欲退閒’之旨,取太皇太后處分。”(《續資治通鑑》)太皇太后說:“既有御筆,卿等理當按照執行就是。”

李鳳娘爲什麼被稱“悍後”?李鳳娘做了什麼事情? 第4張

趙汝愚說:“冊立之事關係重大,還需太皇太后下詔方可。”太皇太后許諾,趙汝愚立即拿出事先擬好的詔書,請太皇太后過目。太皇太后立即宣讀:“皇帝因疾至今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閒。皇子嘉王擴,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爲太上皇帝,皇后爲太上皇后,移御泰安宮。”於是,百官扶着嘉王進到簾內,又給他脫去素服,換上黃袍,接受百官朝賀,這就是寧宗。李鳳娘被迫成了太上皇后,只好頤養天年,再也無法撥弄是非了。

孝宗時期,宦官的勢力已很膨脹。光宗即位後,看到宦官楊順卿、林億年等繼續爲非作歹,干預朝政,便親理朝政,屏退佞小,伺機誅殺宦官,以肅朝綱。但由於他性格優柔寡斷,所以遲遲沒有下手。宦官得知消息,惶恐不安,懇請李鳳娘庇護。當時,李鳳娘正準備要離間三宮,參預朝政,深感自己一人孤掌難鳴,就欣然答應,與宦官締結同門,共同離間三宮。因此,光宗對宦官的一舉一動,都被李鳳娘所阻攔。光宗紹熙三年,由於李鳳孃的脅迫,光宗不得不將被上皇所逐的宦官陳源從郴州調回京師。第二年,又將陳源由拱衛大夫、永州防禦使擢升爲內侍省押班。陳源一回到京師,便又和楊順卿、林億年結爲死黨,共同爲李鳳娘出謀劃策,干預朝政。

按照宋朝慣例,皇后不得干預朝政。李鳳娘卻違背祖訓,不僅經常阻止光宗朝拜重華宮,還趁光宗有病之機,越俎代庖,替光宗批閱奏章,起草詔令,幹權亂政,恣意妄爲。

紹熙三年(1192)十二月,李鳳娘歸謁家廟。一路之上,鑾輿車馬,浩浩蕩蕩,各州府縣應接不暇。李鳳娘封其祖宗三代爲王,將家廟修得富麗堂皇,規模之大,衛兵之多,甚至都超過了太廟;又將其親屬26人、幕僚172人各授官職,甚至李氏門客,亦皆封官。這種逾制反常現象,在宋代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李鳳娘作惡多端,天怒人怨,趙汝愚與大臣合謀,迫其退位,移居泰安宮。李鳳娘自感心虧,就請算卦的人給她佔了一卦。卦者說她將來必有災難。於是,李鳳娘就拋卻塵事,悉心事佛,直至寧宗慶元六年(1200),56歲病死爲止。

當她的屍體遷到別的椒殿安放時,一個管理椒殿的人因平時就怨恨李鳳娘,硬是不開門:“奉了誰的命令,要把她放在這裏?”宮人無奈,只得將屍體擡走。安葬時,她的屍體由於連日遭到暴曬,已變得黝黑,臭不可聞。宮人們只好以鮑魚和蓮花瓣遮蓋氣味。葬後不久,她的陵墓便被雷震而毀,人們聽說後,無不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