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慈禧太后的真實形象如何?她的一生如何

歷史上慈禧太后的真實形象如何?她的一生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能夠在政壇上掌權的女子不多,慈禧應該算是其中影響力較大的一個。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翻開中國近代史,晚清老佛爺慈禧太后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且不說她"垂簾聽政"同意簽訂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讓國門大大洞開;就是她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仍鋪張浪費,生活極度奢侈,一餐飯竟要擺上二百多道不一樣的山珍海味,僅是嘗一口而已,便讓人厭惡不已。

不過,在痛罵這位老妖后昏聵誤國其罪昭昭之際,這位晚清最有權勢的葉赫那拉氏,其實也有溫情幹練的人生另一面。

一、慈禧何以"垂簾聽政"?

歷史上慈禧太后的真實形象如何?她的一生如何

慈禧原名葉赫那拉.杏貞,小名蘭兒,於公元1835年出生於滿洲,祖籍開原葉赫,乃鑲黃旗人。

她17歲時便入宮選上秀女,22歲生下皇長子載淳後,咸豐帝即晉封她爲懿妃。次年,又晉級爲懿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

1861年,咸豐帝在熱河病逝,5歲的兒子載淳繼位,這就是同治帝。

母憑子貴,慈禧由此被尊爲聖母皇太后。由於同治帝年幼,專權的慈禧太后便與鈕祜祿氏聯手,串通恭親王奕,開啓"二宮垂簾,親王執政"的攝政模式。

同治帝19歲病逝後,慈禧太后便扶持4歲的侄子愛新覺樂.載湉繼位,依舊"垂簾聽政"。

1884年,51歲的慈禧太后發動"甲申易樞",免去了輔政的恭親王,實行"西宮獨裁"。5年後,又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斬殺變法的"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

到1900年,因"庚子國變",慈禧太后實行新政改革,朝中大權"仍不出其手"。

歷史上慈禧太后的真實形象如何?她的一生如何 第2張

8年後,也就是1908年,光緒帝駕崩。73歲的慈禧立3歲的溥儀爲新帝(大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

這就是着魔於皇權的慈禧太后,無論形勢多麼變幻,她都不願放下所謂"西太后"光環非要把大權集於一身不可。不過,終究是歲月不饒人,當年十一月,被尊爲太皇太后的慈禧在儀鸞殿去世。

這位歷經四朝的女強人才無奈地駕鶴西去。死後,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二、慈禧的溫情

從慈禧的人生經歷而言,肯定是很冷血也很霸道的形象。

不過,她也是多面手,有溫情的一面: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爲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首詩便是慈禧太后爲她的母親富察氏所作的七言絕句。

當時正好是富察氏的六十大壽,慈禧太后正與鈕祜祿氏聯手,處在"兩宮垂簾聽政"的關鍵時期,忙碌於與外國使節商議大清朝外交事宜。

雖說母親入住的錫拉衚衕宅邸與她所在的紫禁城僅咫尺之遙。慈禧太后還是抽不出身爲母親祝壽,只好安排近臣代表自己送去很多貴重的禮物,還親筆寫下這首祝壽詩,裱好後一同送去,向母親表示感恩之意。

可見,慈禧太后拳拳孝順之心,她對母親還是有情有義的。

三、慈禧的幹練

此外,對母親感恩的慈禧太后工於書法,還有文藝方面的愛好,在詩詞方面亦勤於練筆,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她原本不是討人厭惡的女人,早在咸豐帝執政時,即考慮到丈夫體弱多病,還常代他批閱奏章。

歷史上慈禧太后的真實形象如何?她的一生如何 第3張

也許恰是這樣的因緣際遇,使得深居後宮的慈禧太后有了強烈的"干政"慾望,兼之她又極度自私,便在極端渴望掌控皇權的道路上狠毒殘忍,手段無不用所其極。

這也顯示出她行事極爲幹練的一面:關鍵時刻,當仁不讓,能以雷霆手段果敢殺伐。

如與慈安太后聯手,與咸豐帝遺命的"顧命八大臣"對抗,冷酷地處死大學士肅順,逼死怡親王載恆、鄭親王端華等。

後來又毒死慈安太后,自己"西宮獨掌","卸磨殺驢"免去輔政且出了大力的恭親王奕,獨斷朝綱。

"垂簾聽政"及再度訓政期間,鐵腕整飭吏治,重用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能人漢臣;重用"洋務派",發展軍用民用工業,使得晚清有了曇花一現的"同治中興",有了一定的經濟發展,延緩了晚清滅亡的進程。

期間,慈禧太后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苗民起義,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幹練。只不過,她的"垂簾聽政"早已偏離了國本,使得其"幹練"帶來的其實是更多的惡果。

慈禧太后晚年也深知難掩自己禍國殃民的罪行,故在去世時,留下懺悔的遺言:"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爲殷鑑!"

慈禧太后的多面人生,讓人不甚唏噓。

可見,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哪怕是臭名昭著的大反派,也不全都是惡,也有善的一面。所以,正確評價一個人,需得客觀辯證看待,不可臉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