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 一生幸福都被武則天斷送

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 一生幸福都被武則天斷送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她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的小女兒,唐高宗的同胞妹妹。她是銜着玉出生的,數遍史書,所有的公主中,唯她風光佔盡。唐朝有明文規定,公主不能使用“名山、大川及畿內縣”作爲封號,怕惹怒神靈。可她一出生,太宗就迫不及待地爲她破例賜號“衡山郡公主”,足見對她的疼愛。

初唐還規定,公主出嫁時,給食邑300戶。太宗一貫標榜自己是守法模範,並以此沾沾自喜,可他一早就給了衡山公主食邑,等女兒八歲那年,他再次迫不及待地公然違反規定,增加了女兒的食邑。

至於女兒的乘龍快婿,太宗更是要早早定下來。衡山公主九歲那年,大唐糾察官魏徵病重,太宗巴巴地跑去探望老戰友,看見了他病榻旁站着的魏家長公子魏叔玉。魏叔玉年紀不大,卻已經可以看出玉樹臨風的範兒。太宗馬上就盯上了魏公子,他第二次去探望魏徵時,乾脆將寶貝女兒拉上了。他坐在魏徵的病榻前,指着衡山公主,說要把女兒許配給魏叔玉。病得迷迷糊糊的魏徵根本沒看清這個兒媳長什麼樣子,但皇帝的好意,他領了。

以魏徵教育孩子的功夫,魏叔玉應該差不到哪兒去——一個人連皇帝都能教育好,別說自己的公子了。等衡山公主嫁過去,倆人的小日子應該會過得不錯。可是,不久就有人揭發魏徵的奏摺都保存有副本,明顯是在說皇帝智商不行,沒有他魏徵,一定會一溜跟頭栽得鼻血長流。太宗氣得將自己給魏徵立的碑推倒,自己寫的讚美魏徵的碑文也要磨掉,自己的寶貝女兒也要和魏家解除婚約!

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 一生幸福都被武則天斷送

九歲的小女孩什麼都不懂,只說了一句“我聽父皇的”,然後就轉身跑去放風箏了,滿天都是咯咯的笑聲,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

衡山公主第一次“被戀愛”失敗,太宗的眼珠子掃遍天下20歲以下的小鮮肉,然後搖頭長嘆:“怎麼沒有一個讓朕滿意的小男生呢?不是個子不高,就是臉皮不白;個子高、臉又白的人,才華又不行……”太宗爲此傷透了腦筋。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的頭髮白了,身體也不行了,其中有國事的操勞,也有選女婿的焦心。小女生已經長成了大美女,太宗感到自己來日無多,得把自己寶貝女兒的事辦了,才能瞑目離開。他決定甩開膀子,和時間賽跑。

終於,他拍板,要將衡山公主嫁給長孫詮。長孫詮是長孫皇后的族弟,人長得帥,人品也好,太宗超級滿意。至於長孫詮比自己女兒高一輩的事,他根本不管,並馬上告訴長孫詮的爹:我女兒要嫁給你兒子,你們家就偷着樂吧!

雖然衡山公主是外甥女嫁給了舅舅,好在這舅舅不是親的,也年齡相當。情竇初開的衡山公主心靈花開,悄悄看了一眼未婚夫,正和他四目相對,一時間電光閃閃。小公主笑得春光燦爛。

太宗很得意:自己打仗不賴,治國不賴,看來選女婿的眼光也很牛啊。他立刻開始大力操辦女兒的婚事,但還沒有籌備完成,就撒手人寰,把寶貝女兒的終身大事託付給了接班人。

高宗是衡山公主一母同胞的哥哥,對妹妹自然是貼心貼肺地呵護着。衡山公主一天不見自己的長孫舅舅,心裏就空得慌。妹妹的這點兒小心事,高宗當然看得出來。愛情是甜美的,高宗此時和自己的庶母武氏愛得死去活來,推己及人,高宗覺得,得抓緊時間把妹妹的婚事辦了,讓妹妹有更加美滿的生活。

至於日期,高宗早就請欽天監查了,自己登基的那個秋季就有一個黃道吉日。

皇帝決定秋天嫁妹,所有大臣都舉手通過,力挺新皇的英明決策。可這個本來順順當當的喜事偏偏遭到了大臣于志寧的反對。

于志寧非常正直,和當年的魏徵很有一比。他提出,雖然衡山公主已到出嫁年齡,而且現在服喪期滿,按律已經可以完婚,但是,服喪雖滿,“心喪”還在啊!所以,他希望公主在心喪期間,切勿出嫁,否則,不僅違背禮法,連人情也說不過去。

高宗很不高興:我爹希望我妹妹出嫁,我妹妹也想出嫁,這些都符合人情,怎麼就“違於禮經……人情不可”了?他堅持決定要按時將妹妹嫁出去,避免她每天看花落淚、看鳥傷神的,讓自己心裏也跟着傷感。

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 一生幸福都被武則天斷送 第2張

于志寧一看高宗擺出了強硬姿態,立刻換了種進諫方式,說:“陛下剛剛即位,正是需要樹立個人形象的時候。壓抑人情、獲得守禮的美名,比荒廢禮法、收到譏諷要好啊!”這話確實說到高宗的心坎裏,讓他感到通體舒暢,不由得頻頻點頭。于志寧一看有門,又站在國計民生的角度闡發開來,說若推遲婚禮,便是“國家於法無虧,公主情禮得畢,則天下幸甚”的一舉兩得的大好事。

這馬屁拍得也是夠大的。高宗把自己的庶母接進後宮纔會關乎大唐的國計民生,這事不見於志寧出來反對;公主出嫁,怎麼就會給國家帶來危害了?可見這個所謂的直臣也有揀軟柿子捏的毛病。

心喪就得守三年。因爲于志寧這一摻和,衡陽公主三年的大好青春不得不付與“斷井頹垣”,只好嘆一聲“良辰美景奈何天”了。

衡山公主無奈,眼淚汪汪地回到宮中,將自己的吉服收進匣子,也將待嫁的心事藏起來,每天扳着手指算日子。

她的皇帝哥哥也在扳着手指算日子。三年後,離太宗當年離世的日期還差三天,高宗就忙起來,馬上下旨晉封妹妹爲新城長公主,且食邑5000戶,作爲嫁妝。唐朝有明文規定,作爲皇帝的姐妹,長公主出嫁會有600戶食邑。高宗疼愛妹妹,大方地一次就給妹妹賬戶上撥了5000戶。

有哥哥的疼愛,衡山公主在婆家更是如魚得水。別的公主嫁到婆家,往往高升一格,成了祖宗,讓婆家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新城長公主卻性情溫柔,如一朵嬌嫩的牡丹。

高宗更是得意,覺得妹妹給自己長臉,逢人就誇,自己的妹妹和歷代公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用官方文字說就是:公主嫁到長孫家,和老公非常恩愛,可做天下楷模,是婦女界的榜樣。

可惜,好景不長。

高宗妹妹的愛情雖開花結果,高宗自己的愛情也有了着落:他把武氏封爲了皇后。可武氏一天天握緊了印把子,高宗能看得開,想做個五好丈夫,他老舅長孫無忌卻不滿了,帶着重臣韓瑗等人站出來,指着武氏的鼻尖叫陣。

老頭子還沒做好萬全的準備就去和一代女梟雄PK,結果被武氏先下手爲強,誣告長孫無忌家族謀反,將他們一網打盡,長孫無忌也自殺了事。

長孫詮是長孫無忌的族弟,其姐姐又是韓瑗的妻子,武氏自然也饒不了長孫詮。長孫詮被流放到巂(xī)州(今屬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光流放還不行,武則天擔心長孫家東山再起,就派人弄死了長孫詮。

於是,新城長公主在結婚九年之後成爲一個小孀婦。

她心裏自然充滿怨懟,對哥哥特別不滿,可是,面對親舅舅與親哥哥、親嫂子爭權的這個結局,卻只有內心痛苦,對外只能顯示自己的大義。私下裏,她表達出對老公的思念,“貫秋柏以居貞,掩寒鬆而立勁”,期望做秋柏和寒鬆,爲老公守節。

這當然不行。皇帝的妹妹必須和皇帝站在一條陣線,不能給政治敵人守節。

無奈的新城長公主只得違背內心,改嫁給了名門出身的韋正矩。

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 一生幸福都被武則天斷送 第3張

韋正矩迎娶新城長公主的時候,公主還不到三十歲。爲了安慰妹妹的喪夫之痛,高宗不僅給妹妹塞嫁妝,還破格給新妹夫韋正矩提升官職。開始,韋正矩只是個奉冕大夫,是給皇帝戴戴帽子、繫系帽帶的跑龍套角色;自從當了皇帝的妹夫後,幾年之內,他就做到了三品官,成爲殿中監、駙馬都尉,讓所有官員羨慕。

可韋駙馬錶面光鮮,內心卻糾結不已。因爲新城長公主的心明顯不在他身上,而是跟着長孫詮一塊兒死了。韋正矩對她笑,她冷着臉;他討好她,她也冷着臉……他的熾熱感情好像都扔給了一堵牆。

閨中之事,外人難明,史官只看到表面現象,憤憤不平地說韋正矩“遇主不以禮”。其實,韋正矩待之以禮,關鍵是對方不領情。他剃頭挑子一頭熱,最後就出現了爭吵,甚至傳說中的家暴。

自從長孫詮死後,新城長公主的身體一直不好,和新駙馬常產生矛盾,身體自然更差。高宗覺得,都是由於長孫詮之死才造成今天的情況,爲了良心的安穩,他在龍朔三年(663年)爲新城長公主修建了建福寺來祈福。可這反而加深了公主和韋駙馬之間的矛盾。是年三月,新城長公主驟然離世,一個人死在房裏。

高宗憤怒了。他認爲,這一切都怪那個該死的韋正矩不能讓自己妹妹高興起來,當即派人趕到駙馬府,將韋正矩拉到大理寺,下旨令三司審問,韋正矩無力辯駁,於是被殺。

顯然,高宗就是要韋正矩死,以此減輕自己心裏對造成妹妹人生悲劇的愧疚。他首先判定韋正矩是兇手,然後讓韋正矩拿出證據證明自己不是兇手。韋正矩拿不出,便只有死。

這樁皇家徇私枉法的事情一出,其負面影響就是以後沒人想當駙馬了,以至當時流傳諺語說:“娶婦得公主,平地買官府。”娶到公主之後,自己算是將自己帶進了官府大牢,離死只有一步之遙了。

當駙馬當到這個地步,實在是悲劇。新城長公主又何嘗不是一個悲劇?幸福有時真的和地位、權勢等毫無關係。可惜太宗和高宗都不明白,白白誤了寶貝女兒和妹妹的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