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戰掛白旗

華盛頓生於1732年的英屬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亞,是個“富三代”,他的家族有一個蓄奴種植園,出產菸草賺錢,也換回了崇高的社會地位。

十六歲時,華盛頓曾翻過阿巴拉契亞山脈遊歷,廣袤內陸蘊含的無限可能讓他心潮澎湃。他放棄了參加英國海軍的想法,決定爲家鄉出力。於是他加入了弗吉尼亞民兵隊,憑藉家族的社會地位,一進去就得了箇中校軍銜。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民兵不是正規軍,軍餉並非來自倫敦,而是殖民地自己供養的武裝,軍官長期服役,士兵臨時徵召。民兵的主要任務是維持治安,防範印第安人襲擾,膽子肥的時候也會找最大的敵人——法國人惹點是非。

殖民時代,哪裏有英國人,哪裏就有法國人。英法在北美的拓展幾乎同時開始,同步發展,對抗意味十足。路易十四時代,法國人南下佔領密西西比河流域,命名“路易斯安那”,與傳統盟友西班牙佔據的佛羅里達一起,對英屬北美三面合圍。

倫敦那邊還沒什麼感覺,倒是英屬北美人自己感到非常不舒服。多年來多次製造邊境摩擦,還蓄意擴大事態,企圖以此把母國拉下水,好跟法國人正兒八經地幹上一仗。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第2張

1754年初。弗吉尼亞民兵中校華盛頓帶領120名民兵伍西進內陸,奉弗吉尼亞總督令,去法國人的地盤上修建堡壘,製造摩擦。這是華盛頓軍旅生涯的第一戰。

華盛頓出發時自信滿滿。因爲這次惹事行動有兩路人馬,主要任務在另外一邊,自己這邊負擔不大。然而在半路上,他得知另一路人馬已在法國大部隊的包圍下投降,據說現在法國人正四處找他。

此時華盛頓的人馬已經走出弗吉尼亞很遠,來不及回去了。況且,貴族式的榮譽思維也不允許他這麼做。他只能一邊四處求援,一邊繼續向西挺進。

駐紮在附近俄亥俄河分岔口處迪肯尤堡裏的法軍只道有支民兵犯境,其他信息一概不知。因此他們決定先禮後兵,派一個使節團去嘗試以外交手段解決爭端。

使團找到了華盛頓。兩軍相遇,法軍首先按慣例敲起軍鼓,表示此行只談判,不交戰。但是,不知道華盛頓手下的這幫民兵是真不懂規矩還是擦槍走了火,把法軍使節給打死了。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第3張

於是雙方開打。法國人少,吃了敗仗,年輕的華盛頓初戰得手。他向弗吉尼亞總督“報捷”,要他派兵前來助陣。在求援信中,華盛頓寫道:我聽到子彈的聲音呼嘯而過,相信我,那種聲音裏有一種奇妙的東西。

總督晉升華盛頓爲民兵上校,並給他兩百多人的增援。華盛頓膽子更加壯了,他率隊在賓夕法尼亞的尼西塞蒂修築堡壘,等待法國人前來會戰。

初次用兵的華盛頓軍事技巧毛糙得很,他高估了自己人的建築速度,也低估了法國人的報復速度。這邊磚頭還沒壘完,那邊五百法軍就已經來了。幾番交鋒下來,法國正規軍就把這幫民兵打得蹲在堡壘裏等死。

1754年7月4日,餓得頭暈眼花腿打顫的華盛頓掛出白旗,向法軍投降。在降書上簽字之後,法軍恩准他帶着繳械的殘部回家。

華盛頓的這次失敗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事情鬧到這個份上,倫敦不得不過問,這回殖民地當局總算是把母國拉下了水。這是華盛頓第一次戰鬥的戰果。

輾轉迪肯尤

英國政府將此戰失敗的原因歸結爲民兵戰鬥力太差,下令解散民兵隊。華盛頓在這次整編中被貶爲上尉,他咽不下這口氣,辭職回家去了。

幾個月後,倫敦派出兩個團的正規軍抵達,一支海軍艦隊也同時到達。公元1755年初,英法決戰一觸即發。

英軍指揮官愛德華·布拉多克上校作出兵分四路討伐法國的部署,他親率其中一路攻擊迪肯尤堡。血氣方剛的華盛頓終究耐不住寂寞,攛唆弗吉尼亞總督推薦他加入上校的隊伍去“觀摩學習”。上校很給面子,給他中校軍銜,讓他隨軍前進。

英國正規老爺兵們一路走、一路玩,還不忘襲擾沿途的印第安部落,整整十一天才走了40公里,勉強於公元1755年6月16日侵入法控區。而就在他們磨磨蹭蹭的時候,法國援軍已於6月8日登陸北美並迅速就位,等着英軍的到來。

7月9日,英軍抵達迪肯尤堡前的蒙諾加拉河。輕率渡河的英軍遭到法軍伏擊,呼嘯着向英軍招呼過來的,除了法國人的子彈,還有印第安人的飛斧。這次參戰的法軍不到三百人,但他們卻有六百多印第安盟軍。

英軍慘敗一場,華盛頓的外衣被四發子彈擊穿,幸好那時候的子彈不打到致命處就沒多大危險。他的上司布拉多克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只捱了一發子彈,就打到了致命處,奄奄一息地被殘部拖出戰場,回家後不治身亡,華盛頓主持了他的葬禮。這位年輕人對母國的軍隊深深失望,他說:“我再也不想見到紅衫軍。”由於英軍穿紅色制服,所以稱爲紅衫軍。

1755年底至次年初,一番複雜的外交活動之後,英國與普魯士結盟,法國則與奧地利、俄國拜把子,向英普同盟宣戰。後來被丘吉爾稱爲“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七年戰爭開始。

戰爭以英法矛盾爲核心,在歐洲、北美、印度三大戰區同時開戰。戰爭開始後,強硬的威廉·皮特出任英國首相。由於歐洲主戰場上有普魯士作英國的擋箭牌,印度則由東印度公司代表英國出戰,所以威廉·皮特把主要精力放到北美戰區。

公元1758年,英國集合北美殖民史上最龐大的軍隊——四萬海陸大軍,分三路向布雷頓角島、提康德羅加要塞和迪肯尤堡挺進。

“再不想見紅衫軍”的華盛頓,看到了英軍準備認真作戰,也跟着熱情澎湃,連結婚都顧不上,在推遲與愛人的婚禮後,風風火火地帶領着重建的民兵與英軍會師。他被編進攻擊迪肯尤堡的那支隊伍裏,跟隨指揮官福布斯行動。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第4張

7月,英軍主力在提康德羅加要塞戰敗,導致攻擊迪肯尤堡這一路英軍明顯失去進攻時機。但他們卻沒有收到停止進攻的命令,因爲提康德羅加大敗後,英軍的指揮系統暫時短路了。福布斯命令改變原定路線,從另一個方向開闢新路前進。華盛頓對上司的舉動滿腦子漿糊,要打就打,不打就乾脆停止前進,修什麼路呢?這是軍人該乾的事情嗎?

時間成功地被福布斯拖延了,當他的部下們還在辛苦修路時,前方指揮系統恢復,停止進攻的命令下來了。於是福布斯理直氣壯地帶着部隊安然撤退。

主力戰敗的消息傳到倫敦,首相威廉·皮特大爲光火,撤換大批前線將領,唯獨華盛頓的頂頭上司福布斯巋然不動。首相認爲他的修路進軍證明他沒有臨陣退縮,同時又避免了冒進的損失,可謂智勇雙全,所以沒撤他的職。此後,倫敦方面持續地爲北美添磚加瓦,而巴黎方面卻還要忙於跟普魯士纏鬥,海外事務逐漸捉襟見肘。

公元1758年底,以華盛頓爲先鋒的英軍再次攻擊迪肯尤堡。華盛頓遭遇了一座空城——不是空城計,的的確確就是一座空城——兵力不足的法軍已在提康德羅加會戰後放棄迪肯尤堡,以便集中力量保衛加拿大。

佔領迪肯尤堡後,福布斯將這裏的名字改作“Pittsburgh”,意爲“皮特的堡”,將此戰的功勞算在首相威廉·皮特頭上。現代漢語將這個地名譯爲“匹茲堡”。

撿到匹茲堡之後,主戰場轉移至法控區。華盛頓自感保衛家鄉弗吉尼亞的任務完成,征服加拿大是他們正規軍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於是他又退役了。

當他再一次穿回軍裝時,一切都將變得不同。

倉皇紐約城

七年戰爭以英國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可是,和平沒有維持多久,十多年後的1775年,列剋星敦一聲槍響,美國獨立戰爭正式開始。

1775年,鬧獨立的十三個殖民地同意組建軍隊,由時年四十三歲的喬治·華盛頓出任總司令,率軍爲英屬北美贏得獨立。

爲什麼是他?沒別的原因,英屬北美殖民地上所有頭面人物中,只有華盛頓有像樣點的軍事履歷,即使戰績僅爲一勝兩負,還向敵人投降過一次,勝利的那一次也不過是撿漏,也總比本傑明·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這些純粹只會耍嘴皮子的人強。

他手下的那支美軍更是不堪。說是軍隊,其實不過是那些北美政商大鱷們豢養的一羣打手,無組織無紀律,更沒有半點軍事素養。除了擅長仗着人多打亂仗外,沒有絲毫優勢。

1776年7月,英美兩軍聚焦紐約。這裏是北美最大的港口,也是北美殖民地南北方的蜂腰位置,奪取此地就能保障英軍與母國的交通通暢,而反叛的北美殖民地將被攔腰切斷。華盛頓明白紐約的戰略意義,斷定英軍首戰必來此地。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他都要保住紐約。

紐約是哈德遜河口的一堆羣島,緊鄰大陸的是曼哈頓島,往東隔着不到一英里寬的海峽那邊是長島,長島的西端是布魯克林鎮,西南方稍遠處是斯塔滕島,三島呈掎角之勢,相互對峙。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第5張

華盛頓率軍兩萬餘人抵達時,鑑於實力考量,他沒法把三個島都保住,最後他選擇在曼哈頓及鄰近的長島布魯克林市佈防,而斯塔滕島則因爲相對孤立而被放棄,讓給英軍作登陸場。

既然三島反正至少要放棄一個,那麼爲什麼不再放棄一個,集中全部力量保衛剩下的一個?甚至乾脆整個紐約三島都不要了,換個戰場爭取主動?華盛頓沒想過這個,四十三歲的他已經與當年的愣頭青不同,儘量求全是如今他做事的首要考慮。

公元1776年8月,三萬英軍在斯塔滕島集結。這陣勢把對岸的由古惑仔組成的美軍將士們嚇得不輕,一位士兵說:我以爲整個倫敦都飄過來了。

英軍會先打哪個島?華盛頓面臨一場賭博,賭注是紐約全城。思來想去,華盛頓覺得英軍沒必要動用主力攻擊長島,他們完全可以直取核心曼哈頓。於是,他把主力放在曼哈頓,分兵四千餘人前往長島上的布魯克林守備。

敵人沒按華盛頓的預想行事。8月22日,一萬五千英軍登陸長島,攻打布魯克林。華盛頓認爲英軍此戰目的依然是曼哈頓,所以只派出小股部隊前往長島增援。24日,華盛頓親臨長島視察,才發覺英軍並非佯攻,而是主力出擊。

敵方總攻在即,這本是放棄長島,帶領美軍活着離開的最後機會,而華盛頓心存僥倖,非但不走,反而從曼哈頓調來主力,想和英軍硬碰硬。以美軍的軍事素養,哪有能力跟英軍打硬仗?

27日凌晨,在布魯克林要塞東邊小道上放哨的五個大陸軍騎兵,看到一支大部隊走來,稀裏糊塗地以爲是友軍支援,興高采烈地前往迎接。結果,碰到的卻是敵人。英軍沿小道繞到大陸軍背後,長島上的八千美軍腹背受敵,頃刻間敗局已定,只是憑藉數量和士氣拖延時間。

28日上午,華盛頓仍在分批往長島投入支援。如果不是打探軍情的托馬斯·密夫林將軍把實際情況及時告知華盛頓,恐怕日後名震天下的美軍在初生時就將全軍覆沒。

聽聞實情,華盛頓知錯就改,馬上部署撤退。這時,他終於表現出作爲沙場老手應有的指揮能力,一面命長島美軍收拾物資,準備“夜襲英軍”,用謊言保持士氣穩定,一面祕密讓船隻前來接應。這是華盛頓在長島戰役中唯一正確的決定。

那晚的狂風,次晨的濃霧,幫助華盛頓帶走了剩下的弟兄們,避免了美軍開戰之初即遭遇決定性失敗。

紐約失守後,華盛頓看開了,不跟英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他上書建議大陸會議:“是否應該把紐約留給英軍做大本營?”大陸會議心領神會,用假和談的招數迷惑住英軍,華盛頓則趁機帶着大陸軍離開曼哈頓,進入內陸繼續與英軍周旋。

風雪特倫頓

北美獨立戰爭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造反的美國需要顧慮的事很少,輸一百次都無所謂,只要還有人想獨立,就可以繼續戰鬥。而英國則不同,面對衣衫襤褸的對手,英國不僅要贏,而且必須贏得毫無瑕疵,不能有一丁點的失敗,有一大幫人等着看英國的笑話,一旦敵國有了趁火打劫的念頭,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長島戰後,英軍幻想北美很快會投降,因此追擊節奏緩慢。12月隆冬來臨時,英軍總司令威廉·豪認爲不值得爲追擊華盛頓那點殘部讓自己的兄弟們在寒風中凌亂,命令停止攻擊美軍。

他的判斷不無道理。長島之後,華盛頓苟延殘喘,大陸會議放棄首都費城,遷往巴爾的摩。在12月初的戰鬥中,美軍副總司令查爾斯·李還被俘了。一切跡象似乎都預示着戡亂即將勝利結束。

12月中旬,英軍找到了正在特拉華河對岸紮營休整的華盛頓所部,礙於冰河阻隔,他們沒能馬上撲過來。絕境中的華盛頓心中一橫,公元1776年12月25日聖誕節,華盛頓在宣佈“勝利或死亡”的通訊口令後,率部強渡冰冷的特拉華河,在風雪中悄然繞到英軍後方的新澤西首府特倫頓,26日上午8時,突襲駐守在鎮子裏的、還戴着聖誕老人帽子的英軍。

戰鬥持續到當天中午,美軍獲勝,英軍被俘近千人。戰鬥結束後,華盛頓即於當天傍晚率軍撤回,跳出敵人援兵的包圍,承受重大損失再次強渡特拉華河,於27日撤往賓夕法尼亞。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第6張

幾天後的1777年1月3日,華盛頓如法炮製,再渡特拉華河,躲過前來尋仇的英軍主力,突襲英軍後方基地普林斯頓。英國人這下被徹底打醒,放棄過冬再戰的計劃,妄圖立即尋找美軍主力與之決戰。

北美的風雪,畢竟屬於北美人,英軍在其中完全找不着北。戰局打成了一鍋粥式的消耗戰,這種玩法,遠道而來的英國人玩不起。

重擊約克鎮

1777年9月,英軍總司令威廉·豪天威震怒,率主力強行軍,突破華盛頓的防禦,攻佔美國戰時首都費城。再遭敗績的華盛頓帶着部分美軍躲進費城西北方的福吉谷森林。

首都失陷,華盛頓落草,威廉·豪認定叛軍這次鐵定完了,很快就會投降。這種想法使他總是在戰勝之後心慈手軟,不去及時斬草除根,害得勝利果實白白腐爛。也正是英國人的這種想法,才使得華盛頓這種軍事技能勉強及格的統帥,得以獲得萬世美名。

緊接着的費城之戰,英軍上將柏高英率軍六千由加拿大南下,攻擊重要據點阿爾巴尼,企圖切斷華盛頓所部與北方各邦的聯繫。

9月19日,柏高英所部與美軍相遇薩拉託加。激戰月餘,美軍以逐漸累積起來的四比一的人數優勢,將英軍合圍。柏高英彈盡糧絕,走投無路,於10月17日率殘部向美軍投降。

戰役期間,威廉·豪本想北上救援柏高英,卻不想華盛頓突然從林子裏躥出來,在日耳曼鎮絆住了英軍的腳步,成全了薩拉託加大捷。

薩拉託加戰役中,一位身配英國軍隊最高軍銜的將軍向叛軍投降,其惡劣影響是威廉·豪攻下一百個費城也抵消不了的。作爲人所共知的美國獨立戰爭轉折點,薩拉託加大捷的政治意義遠遠大於軍事意義。此後,不論英軍再怎麼血洗北美,都洗刷不了這次戰役的羞恥。

薩拉託加之後,不相干的國家先後前來攪局,法國還派出援軍前來支援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成了一場全歐反英戰爭。

此後,英國放棄與華盛頓在北方的纏鬥,轉而攻擊防禦空虛的美國南方,卻又因爲貿然解放黑奴,激怒種植園主而又再次在南方陷入泥潭。

公元1781年8月,英軍兩大主力分別在北方的紐約和南方的弗吉尼亞約克鎮龜守。經過多年發展和國際援助,華盛頓已經兵強馬壯,有能力吃掉其中一個了。

吃哪一個呢?華盛頓想吃掉紐約,爲此他已經部署了很長時間,他想要一舉將英軍趕出美國北部,並一雪長島之恥。而他的盟友、帶領六千法國軍隊前來支援的法軍將領羅尚博則建議他去吃掉約克鎮。理由是紐約海陸交錯,易守難攻,當年大陸軍沒守住是因爲當時戰力實在太低,而現在英軍的戰力可不低。況且,紐約海域還有英軍艦船遊曳,即使法美聯軍在陸軍數量上佔據優勢,但沒有海軍支持,就算取勝佔領了地盤,英軍主力也能安然撤離,勝果不會很大。而約克鎮不同,那裏靠近南方,加勒比海各地的法國海軍艦隊可以參戰。

問題是法國海軍會參戰嗎?他們叫嚷着支援美國兄弟,結果不過是長時間在加勒比海晃盪,試圖趁火打劫,搶佔英國幾個島嶼而已,此前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地幫大陸軍打過什麼仗。

華盛頓爲此猶豫不決。他沒有停止往紐約方向的軍隊調遣,同時也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請求法國海軍出兵援助。

8月14日,法國海軍回信了,說29艘戰艦近期前往弗吉尼亞,待到十月份就走,你華盛頓自己看着辦。難得法國海軍終於良心發現,願意做點實事,那就趕緊收拾東西去打弗吉尼亞。8月19日,華盛頓和羅尚博帶領一萬七千法美聯軍悄然南下,士兵們並不知道此行目的地何在,紐約城裏的英軍也依然枕戈待旦,而約克鎮那邊的英軍卻一無所知。

華盛頓原本拖泥帶水的猶豫,現在反而“弄拙成巧”,搞成一出成功的疑兵之計。戰爭這種要命的事,如果一方在犯下錯誤之後還能死裏逃生,最後竟然玩出花兒來,一定是因爲另一方同樣也在犯錯誤。讓大陸軍一次次弄拙成巧的,是英軍一次次的弄巧成拙。

9月14日,大陸軍抵達約克鎮外圍,法國海軍於十天前與英軍交戰,封鎖其海上退路。約克鎮外圍的戰役一直打到10月9日。法美聯軍方面憑藉人數優勢,搶佔了幾塊重要陣地。但面對英軍的堅固堡壘,依然有些無奈。關鍵時刻,法國盟友爲大陸軍送來十四門火炮,其中有六門攻城專用的重型臼炮。在法美聯軍徹夜不停的轟擊下,10月19日,七千英軍出城投降。這是繼薩拉託加大捷之後,英軍又一次以主力建制的方式大規模投降。投降儀式上,軍樂團演奏着一首名叫“天翻地覆”的小調。

華盛頓打仗怎麼樣?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第7張

從此,北美獨立戰爭大局已定,此後再無大戰。當天,華盛頓驕傲地致信大陸會議:康沃利斯所統率的英軍投降手續,現已順利完成,特此向國會報告......

1783年,英國與美國在巴黎簽訂合約,美國成功贏得獨立。可是,戰爭結束時的北美,英國的兵力依然強大,紐約等重要城鎮也依然在英國人手中,單從軍事上看,華盛頓的成績單隻算勉強及格。這場戰爭,在軍事上,英國並沒有徹底失敗,美國也說不上完全成功。

至此,喬治·華盛頓的戎馬生涯也基本結束。直到約克鎮戰役結束,華盛頓一生的戰績依然勝少敗多。

關於自己的軍事能力,華盛頓其實心知肚明,早在接受大陸軍總司令的任命時,華盛頓就多次在公開和私下場合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擔此重任。後來的戰爭也說明他的話不是假意謙遜。在世界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中,華盛頓的軍事能力或許是最差的一個,人們普遍認爲美國日後的強大反過來擡高了華盛頓的歷史地位。

在獨立戰爭爆發前夜召開的第二屆大陸會議上,作爲普通代表之一的華盛頓環顧會場四周,發現只有自己有資格穿着軍裝出席會議時,他明白這場戰爭註定將是他的責任,哪怕自己能力有限,他也敢於擔當。

華盛頓憑藉對自己和美軍缺陷的深刻理解,在長島之戰後選擇了正確的戰略方針,在實力不足時避免與英軍正面接觸,保住了初生羸弱的美軍。實力增強時又主動與敵人尋求決戰,不失時機地拼下了戰爭的勝利。

忙於戰役指揮的同時,華盛頓還必須不厭其煩地親自給士兵們講授各種武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教他們熟悉基本軍事操典。這些事情,在美國衆多的開國元勳中,只有華盛頓能做到。

戰爭過程中,華盛頓以自己一諾千金的人格,多次在索要軍餉的士兵們與無賴扯皮的大陸會議之間充當中間人。如果沒有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即使不被英國鎮壓,也可能會在自己人的內訌中恥辱收場。

因此,如果沒有華盛頓,別說日後的強大,美國能否活過一週歲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就算軍事技能一般般,華盛頓依然不失爲一位合格的統帥。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