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宮廷野史 > 春宵一刻值千金:讓皇后夜心醉神迷的皇帝洞房信物

春宵一刻值千金:讓皇后夜心醉神迷的皇帝洞房信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這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一首題爲《春宵》的膾炙人口七絕詩。“春宵一刻值千金”,對於普天之下的尋常黎民百姓如此,而對於那些“一朝選入君王側”的皇后嬪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選正宮的年輕皇后,更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皇家大婚的洞房花燭之夜。在皇帝大婚過程之中,皇帝首先要賜給皇后的彩禮。這些彩禮一般分成兩類:一類在龍亭裏擺着,是給皇后的禮物,先暫存在孃家,等到皇后進嫁妝的時候還要擡回宮裏。給皇后的父母、兄弟的放到彩亭裏,叫做“賜物”,賜給皇后孃家的,可以留在皇后孃家了。當然,皇帝的智力也不差,賜給皇后的東西,比賜給皇后父母的要多很多,比如給皇后黃金萬兩,給岳父母也就黃金五千兩。

大婚的婚前禮節完成後,皇帝還要顯示他的皇權,一定要在迎娶皇后之前搞個冊封典禮。把皇后從原來一個平民女子搖身變爲母儀天下,這樣身份變了才能迎娶。此時,皇帝便可派使節去冊封皇后,迎娶皇后了。從冊立奉迎到合巹這個禮儀程序裏,還有跨火盆、跨馬鞍和“坐帳”等,但都是比較小的習俗。被冊立的皇后首先可以得到皇帝頒發金冊和金印。金印是用五百零三兩的黃金做成的,叫做“皇后之寶”。如清代“皇后之寶”的上面,還刻有漢字和滿文的兩種篆體。但是,皇后知道這個“皇后之寶”和皇后金冊,只不過是皇家的大婚禮儀罷了,而最令皇后心醉神迷的是皇帝在洞房花燭之夜送予的婚姻信物。

其實,這個最令皇后心醉神迷的婚姻信物,就是“玉如意”。這個玉如意不僅是皇帝挑選皇后的憑證,而且還是皇帝皇后的婚姻愛情見證。清朝皇宮就規定,皇帝挑選皇后要送玉如意。在皇帝選妃時,若將如意交給那個女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將成爲皇后。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以及同治皇帝載淳、光緒皇帝載湉都是用玉如意挑選皇后的。儘管有的皇帝是被迫將玉如意送出去的,但是,接到玉如意的那個女人此時無疑是欣喜若狂的。

而更令那個女人喜氣洋洋的是,皇帝迎娶皇后大婚的洞房花燭之夜,除了要在顯眼的位子擺上皇帝送給的那柄玉如意之外,還要在大婚喜牀上的四角都要各放一柄玉如意。迎娶的花轎裏、洞房的案几上,甚至隨行宮娥的手中,到處都是寓意美滿幸福的玉如意。就這樣,在一片吉祥如意、幸福美滿的皇家大婚氣氛中,皇帝皇后同上喜牀,鳳倒鸞顛,共度春宵。說起來,玉如意是由如意而來,因其是美玉製成而叫玉如意。“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中國古代有“搔杖”,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

春宵一刻值千金:讓皇后夜心醉神迷的皇帝洞房信物

關於玉如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及初唐編撰的《晉書》都有記載。只是當時的材質、形狀等現在都不明瞭。如意源於爪杖,即民間俗呼“不求人”。清代如意有以整塊玉料雕琢成形的,如此器。而以揚州產白玉如意最著名。另一種爲“三鑲如意”,即以紫檀、琺琅、金銀等材料作柄,柄首、腰、尾均作橢圓,分別嵌鑲玉飾,多種材質,珠聯璧合。如意的形狀像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明、清兩代的“玉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是供玩賞和饋贈的吉利器物。

中國歷史上關於如意的記載,見之《晉書·王敦傳》:孫權曾得如意柄,“每酒後,輒味魏武帝樂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邊盡缺。”唐代詩人李賀《始爲奉禮憶昌谷山居》詩中也有:“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之句。由此可見,魏晉、盛唐時代,中國的如意,主要是用來搔癢的。

在古代,如意除了可以用於搔癢之外,有人還用它決策軍國大事,其威勢有些近似了權杖。如南朝的韋睿在徐州的戰事中,就是用了“如意”指揮千軍萬馬,一日數合,連獲大勝。如意也是文人雅士的所喜愛之物,吟詩詠賦時,用它作爲打節拍之用,清雅悠閒之時還可以隨身帶之玩賞。如意還是舞蹈的道具,故“如意舞”。梁簡文帝蕭綱的詩中有:“腕動苕花玉,衫隨如意風”。東吳的孫和,曾在月下作如意舞,不慎打傷所寵愛鄧夫人臉頰,後雖治好了,但臉上仍留下了瘢痕。引誘後宮人效仿,遂成古代點靨之風。

到了明清時期,玉如意不僅成爲民間工藝美術品,而且走進了紫禁城,成爲皇宮裏皇帝和后妃心愛的品玩之物。在皇帝的御座旁,在後妃的寢殿中,都有玉如意的身影,以示吉祥順心,萬事如意。乾隆皇帝弘曆就有一首題爲《泳商銅如意》的七絕:“一柄曲拳代談者,琳玢古色錯金銀。誰知子氏猶尚質,已有欣於如意人”。在乾隆皇帝的心中,這柄商代的銅如意是價值連城、無可替代的國寶。

玉如意成了觀賞品、珍藏品,一時身價百增。清代的玉如意不僅是皇帝挑選皇后的信物、恩賜嬪妃的禮品,也成了朝中大臣敬獻皇帝的貢物。據清宮的檔案、軼案記載,每逢皇帝即位、皇后和妃嬪生日、節日及喜慶佳日,大臣們都要向皇帝后妃等敬獻如意。最爲有趣的是有位大臣一次進獻了“九九如意”,就是用九柄如意爲一盒,九盒共八十一柄如意。皇帝身邊的大臣有的爲了加官得寵,也進貢珍奇的如意等。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如意中,就保存有進貢者題款的如意。慈禧太后在六十壽辰時,光緒皇帝進獻了一套九柄玉如意,王公大臣們自然也不甘落後,敬獻的玉如意珍品就有八十多柄。玉如意一時成爲最爲時尚的壽禮。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