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歷史上關於蔬菜的軼事:秦始皇冬天種瓜誘殺儒生

歷史上關於蔬菜的軼事:秦始皇冬天種瓜誘殺儒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645年12月9日(唐貞觀十九年十一月庚辰日),唐太宗從遼東返回長安,途經易州。易州司馬命百姓於地下室蓄火種植蔬菜,進獻御前。唐太宗非但沒有褒獎易州司馬,反而說他一心鑽營媚上,浪費了民力財力,一怒之下將其罷官。這個倒黴的司馬因丟了烏紗帽而“留名青史”,可他卻擁有了中國領先於世界的一項農業技術——溫室栽培。

 秦始皇冬天種瓜誘殺七百儒生

溫室栽培首次在中國歷史上出現時,給700多人帶來了殺身之禍。那時,秦始皇一統天下,一班儒生對他的統治頗多指摘,令他十分不快。一年冬天,他在驪山腳下種瓜,結出了果實。秦始皇讓這些儒生親自去驪山觀看這個“奇蹟”,儒生們一到那裏,就被亂箭射死,700多人無一生還。

驪山腳下溫泉衆多,秦始皇種瓜利用了這個有利條件。而真正稱得上開始運用溫室栽培的,大概還得算西漢。當時宮廷中爲了在冬季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在房屋裏種上蔥、韭菜及其他蔬菜,然後燃燒成捆的茅草來提高室內溫度,並獲得了成功。當時還有一種“四時之房”,在這種溫室中培育的不僅是蔬菜,還包括各種“生非其址”的“靈瑞嘉禽,豐卉殊木”。

  堂花術被稱爲“通仙靈”

東漢時也有溫室栽培技術,時人認爲這種技術就是“鬱養強孰”。與以前不同的是,東漢的溫室是“言火其下,使土氣蒸發,鬱暖而養之,強使先時成熟也”。也就是利用加熱土壤的辦法。這種方法直到唐代一直留存,並且導致了易州司馬的悲慘命運。

秦漢以後,溫室被廣泛地運用於花卉和水果的反季節栽培,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堂花術。堂花術又稱唐花術,方法是用紙做成房子,房中有溝,在溝中倒上熱水,再施上牛糞、馬尿和硫磺,不僅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還能提高室溫。這種栽培方法在當時被看作是一種“足以侔造化,通仙靈”的奇蹟。

歷史上關於蔬菜的軼事:秦始皇冬天種瓜誘殺儒生

明清時期,每至新年,北京文人都要互相饋贈牡丹。要是沒有溫室栽培技術,恐怕這個風俗也要大打折扣了。

 溫室灰池變花園北京反季菜果稱“洞子貨”或“窖菜”

明代北京城裏有一處地方叫灰池,人們在這裏“種植瓜蔬,於炕洞內烘養新菜,以備春盤薦生之用。立春日進生(一作鮮)蘿蔔,名曰咬春”。其名稱的由來可能與溫室栽培有關,因爲溫室栽培需要燃火加溫,燃火過後的灰燼被倒入池中,因而名爲灰池。

清代改灰池爲南花園,種植各種花卉、樹木,從江寧、蘇州、松江、杭州等地進貢來的盆景等也放在這裏灌溉、培育。

灰池這個地方還建有“暖室”,用於“烘出芍藥、牡丹諸花”,於每年除夕時點綴城市。由於北京的反季節栽培主要在炕洞內進行,所以培育出來的蔬菜瓜果又被稱爲“洞子貨”或是“窖菜”。

明代徐光啓就曾提及:“今京師窖藏菜果,三冬之月,不異春夏。亦有用法煨藝,令冬月開花結蓏者。”

用溫室來催生非應季的菜蔬還不算難事,而要用來移植就不太容易了。漢代長安所建的扶荔宮可能就是一處移植荔枝的溫室,儘管經過多次移栽,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唐代設有溫湯監,專門負責利用溫泉進行蔬菜瓜果的促進栽培,唐代宮廷很有可能也將此項技術用於種植橘樹。同漢代一樣,這種嘗試也極不成功。僅有一次,大概因爲樹種及氣候的緣故,居然結出了150餘個果子。雖然其餘都未能成活,但這150個果子也足以讓人熱血沸騰,因此皇帝馬上將這些果子稱爲祥瑞。中國溫室蔬菜領先歐美兩千多年

雖然溫室栽培好處多多,但人們接受起來還是比較困難。漢代就有人認爲,溫室蔬菜是“不時之物”,可能會對人體有害,於是朝廷一度下令禁止食用溫室栽培出來的作物。漢元帝末年,管理宮廷供應的官員召信臣就以生產“非時之物”爲理由,奏請撤銷太官園溫室。東漢永初七年(公元113年)鄧皇后下令,宮室儘量避免用“或鬱養強孰,或穿鑿萌芽”的辦法培育“不時之物”。爲了減少“不時之物”的危害,僅留下幾種作物繼續培植,而其餘的23種一律不許再種。

唐代宮廷中利用溫泉栽培出來的瓜蔬主要用於祭薦陵廟,並不直接用於食用。用以觀賞的花卉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溫室栽培的技術主要用於花卉。這或許就是灰池變花園的原因。

相比之下,溫室在國外的出現要晚得多。1684年,英國倫敦郊外切爾賽的農場上蓋起了一座玻璃溫室。1855年,美國最早的溫室建築師之一洛德在紐約首次建成了自己的溫室。1818年,日本的《草木育種》和《通賢花壇抄》分別提出了“方燈室”和“岡窖”的建築方法,這是日本最古老的溫室。日本的溫室稱爲“紙屋”,這與中國唐花術似乎還頗有關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