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用石油大敗突厥騎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用石油大敗突厥騎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經高達150美元一桶的價格和最近幾乎跌破25美元的窘境,它的每一下變化都牽動着世界的神經,它用途廣泛,歷史悠久,它就是有工業血液之稱的石油。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開始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石油在典籍中名稱極多,有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現在通用的“石油”一名首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鄜、延境內有石油”。

但有關石油的最早文字資料是成書於西周時期距今3000多年的《易經》。書中說“澤中有火”,“上火下澤”,這裏的“澤”指的是湖泊,而所謂的“澤中有火”據專家解釋描述的正是石油蒸汽在湖面自燃起火的現象。

當然《易經》講到僅僅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種普通現象,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石油的性能。大約在兩漢時期,人們發現石油的這種燃燒性其實可以挪作民用。

用石油大敗突厥騎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網絡配圖

在班固的《漢書》裏,他明確寫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 “定陽,高奴,有淆水,肥可蘸”。 高奴縣在今天的陝西延安一帶,淆水是延河的一條支流。其中“肥可蘸”,“肥”指的是水面浮油層比較厚,“蘸”指的是用羽毛採集水面浮油。可見早在兩漢,先人們就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利用石油了。

在稍後范曄的《後漢書》裏,類似的記載就更加明朗,“(延壽)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這裏的“石漆”指的也是石油,“燃之極明”一句更是說明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把石油作爲照明之用了。

不過根據沈括在《夢溪筆談》裏對自己親身試驗的記載,石油照明的效果很不好,其中最主要的缺點就是油煙太大。“(石油)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用現代化學的分析方法,油煙太大乃是原油中所含雜質過多所致。於是古人又想到了製成石燭。

兩宋著名詩人陸游在其《老學庵筆記》中,就提到自己用“石燭”照明的事。石燭燃燒時間較蠟燭長,但是油煙依然很大,所以沒能取代蠟燭,在當世和後世推行開。

油煙太大對照明來說是一件壞事,但對於制墨卻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在沈括的《夢溪筆談》裏,作者就曾親手將沾在幄幕上的油煙掃下來用於制墨“黑光如漆,鬆墨不及也”。 據說沈括用石油製成的墨還受到當時的制墨行家大文豪蘇東坡的賞識,可惜後世沒有繼承下來。

此外石油燃燒還有一個特點,遇水不熄。因爲石油屬於油脂,與水不相溶,所以當石油着火後以水滅之,往往是徒勞無功,有時甚至還越燒越旺。古人也很早就注意到石油的這個特點,《太平寰宇記》說“(石油)得水則愈熾也”,於是在古代就有人把石油裝備到了戰場。

在唐朝李吉甫所著的《元和郡縣誌》中有這樣一段故事:“周武帝宣政中(公元578年),突厥圍酒泉。取此脂(石油)燃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賴以獲濟”。彪悍的突厥人騎着高頭大馬來圍攻酒泉,守城的將士便點燃澆灌有石油的火把向他們投擲,見攻城的器械紛紛着火,突厥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用水滅火,滅了半天,火越滅越大,最後突厥人傻眼了,於是酒泉之圍遂解。這是石油在軍事上非常成功的一次應用。

用石油大敗突厥騎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第2張

網絡配圖

到北宋時,西北的邊防城市很多都配備了石油,用以對付隨時可能圍城的邊疆少數民族。北宋曾公亮寫的《武經總要》就把石油升格爲不可缺少的軍用物資。

除了燃火和制墨,石油也能用於潤滑,就像今天市面上出售的種類繁多的潤滑劑一樣。晉代張華的《博物志》提到甘肅玉門一帶有“石漆”,可以用於“膏車”和“膏水碓缸”,“膏”就是現在所說的潤滑。《資治通鑑》也說古人在出徵前常常“秣馬脂車”,也就是餵飽馬匹,潤滑好車軸,而且潤滑用的也是石油。

另外石油還可以拿來藥用,對於石油藥用論述最爲詳細的是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石油)主治小兒驚風, 可與他藥混合作丸散,塗瘡癬蟲癩,治鐵箭人肉” “氣味與雄硫同,故殺蟲治瘡,其性走竄,諸器皆滲。惟瓷器、玻璃不漏,故錢乙治小兒驚熱、膈實、嘔吐、痰涎,銀液丸中用,和水銀、輕粉、龍腦、蠍尾、白附於諸藥爲丸。不但取其化痰亦取其能通透經絡,走關竅也”。

可見在古代,石油的應用同樣廣泛,沈括在《夢溪筆談》裏說“此物後必大行於世”。果然,在1000年後的今天,石油不僅“大行於世”,而且幾乎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沒有了石油的世界真得難以想象。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