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伯夷叔齊“抱節守志”餓死也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抱節守志”餓死也不食周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伯夷叔齊

伯夷叔齊的典故被史記撰寫者司馬遷列入了列傳之首,足見典故中所弘揚的儒學思想是司馬遷所尊崇的,非但司馬遷極爲敬重此二人,歷朝歷代凡事受到孔子儒學思想影響的思想家、史學家、藝術家、文人學者以及帝王將相皆以伯夷叔齊爲道德典範,歌功頌德。

伯夷叔齊“抱節守志”餓死也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圖片

伯夷叔齊典故講述的是商周時期,商末貴族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兄弟二人以恪守仁義而成爲商周時期的仁義典範,故而將此二人的思想融匯於儒學思想中,流傳至今。

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愛小兒子叔齊,有意推翻嫡長子制度命次子繼承家業,待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執意將家業由兄長伯夷繼承,然而伯夷也不願繼承,爲了避免叔齊爲難,遂於夜深遠走他鄉,但叔齊也是恪守禮制之人,見兄長不告而別,二話不說便尋他而去。

皇天不負有心人,叔齊終尋得其兄長,二人便決定不再回歸故里,於是投奔周國,過上了尋常百姓的生活。但不久周國舉兵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認爲周國屬於商朝的附屬國家,以下犯上,視爲不仁,便上朝勸諫,二人秉持仁心並未阻止此次討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來殺身之禍,被下令拘禁。

後來周朝建立,伯夷叔齊仍爲出去心中的芥蒂,認爲周朝的建立違背禮制,發誓不與周人往來,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後守着心中的執念,餓死在首陽山。

伯夷叔齊的故事

伯夷叔齊的故事發生於商周時期,被儒學尊爲典範,史記匠才司馬遷將其典故載入列傳之首,流傳至今。

伯夷叔齊“抱節守志”餓死也不食周粟 第2張


伯夷叔齊的故事

伯夷、叔齊本爲商代貴族孤竹君之子,孤竹君臨死意欲將君位傳於次子叔齊,但叔齊嚴守禮教,認爲長子不繼承君位,反倒讓自己繼承,是不仁不義之舉,誓死推脫。而伯夷認爲弟弟叔齊賢於自己,要讓位給叔齊,叔齊堅決不肯接受,於是兩兄弟一起隱居。

正因爲如此,幾百年後的孔子才把二人作爲“賢”的代表。當武王興仁義之師伐紂時,二人卻出來阻止武王滅商。後來又以遺臣自居,不食周朝之粟而餓死首陽山上。自古多說二人高義,但漢代東方朔卻說二人愚夫。而且頗有道理。二人“不食周粟”是“賢”還是“愚”,其實都有道理。歷史是統治階級編寫的,特別是中國歷史向來是官方編寫的,目的是爲了鞏固現在的統治。需要社會安定時,就讚揚伯夷叔齊這樣“賢者”,需要改革時就批判這些“頑固派”。其實都是當時歷史條件的需要。

伯夷叔齊是商末周初人,商朝是中國鬼神論的頂峯時期,一切事情都要問卜後才執行。商王更被看作是上天的代表,他的統治是上天的意志,商王“賢”與“不賢”有上天判斷,凡人是不能反抗的。所以放在這樣的歷史侷限下,伯夷和叔齊的作爲就不難理解了。

對伯夷叔齊的評價

古代對伯夷叔齊的評價極高,他們是備受先賢盛讚、品格高尚的隱士高人。他們的高風亮節被《論語》、《孟子》、《莊子》、《呂氏春秋》等典籍高度讚揚。太史公司馬遷把他們放在列傳之首,加以褒揚。

伯夷叔齊“抱節守志”餓死也不食周粟 第3張


伯夷叔齊勸解武王圖

但將伯夷叔齊的事蹟放置今日,並加以評頭論足,會有很多以當世思想難以理解的地方,我們會認爲伯夷叔齊正是恪守陳規、不懂變通的教條主義者,是老古董,在歷史進程中是要被時代所淘汰的。不過正因爲我們與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自君王到臣子學士皆視伯夷叔齊爲思想最高標準的理由,正是因爲伯夷叔齊的思想符合了當世社會制度。

把伯夷、叔齊上升到“餓死不食周粟”的高度,使他們成爲忠孝道德觀的典範,更有利於教育臣民,恪守君臣父子之道,嚴格遵守社會統治秩序,保證統治者牢牢把握政權。春秋戰國期間,各國王侯爲爭王位,爭霸權而發生的子弒父、臣弒君的流血事件,層出不窮;如果都像伯夷、叔齊那樣謙虛讓位,與世無爭,逃離塵世,社會也就平安無事了。因此,伯夷、叔齊的結局很可能是諸子百家爲說教諸侯,減少紛爭,而加以發揮利用的素材。

伯夷叔齊之死

伯夷叔齊的故事發生於商朝末年,自古以來備受古代先賢盛讚、被譽爲是品格高尚的隱士高人,在經典的著作中也多處提及伯夷叔齊的典故,例如《論語》、《孟子》、《莊子》等。

伯夷叔齊“抱節守志”餓死也不食周粟 第4張


論語中的伯夷叔齊

關於伯夷叔齊之死,《史記》中記載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采薇餓死”,足見伯夷叔齊驚人的意志與堅守,世人因此將此二人作爲“抱節守志”的典範。

那麼“恥食周粟,采薇餓死”的故事具體是什麼呢?商朝末年,商紂無道,民不聊生,但在以天爲大的初始社會,民智尚未開化,世人皆尊奉君王爲天,無人敢推翻商朝政權,但周武王以救世主的姿態橫空出現,衝破了封建社會固守陳規的限制,舉兵討伐商紂王。

周武王率軍,殺進殷都朝歌,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伯夷、叔齊聽說現在是周朝的天下,他們都變成了周的子民,兄弟倆無法接受這種歷史的必然更替。他們認爲做弒君奪位的武王之臣民是可恥的,對商紂王是不忠不義的,因此逃到首陽山上采薇菜爲生,堅決不食周粟。伯夷、叔齊餓得面黃飢瘦,奄奄一息,他們就做《采薇歌》以明心志:“登上西山去采薇,以暴易暴不知悔,神農虞夏時代遠,命運多舛勿怨誰。”伯夷、叔齊終於餓死在首陽山上。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