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十年寒窗只盼衣錦還鄉 古代高考竟如此獨特

十年寒窗只盼衣錦還鄉 古代高考竟如此獨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像大家都知道的一樣,高考是一種通過考試,從而來選拔優秀人才的公平的競爭方式,歷年來都是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進而實現人才的選拔和歸類。然而古代的科考方式,又是怎樣的一個劃分呢?

十年寒窗只盼衣錦還鄉 古代高考竟如此獨特

網絡配圖

衆所周知,在古代都是用科考的制度來選拔人才,選拔官員的一種科考方式。當然,這也是古代平民唯一的一種當官的方式。秀才是人們耳熟能聞的一個詞,在古代,任何人都可以去考秀才,只是需要通過重重的關卡纔有機會考中。

考秀才的人羣不分老少,有些七老八十的人還是一樣可以考,需要通過縣、府、院的層層把關,通過的人才有機會考上秀才。縣的考試通常是由知縣監製的,通過後在同年的四月參加由知府監管的府試。通過府試的人才能夠參加院試,院試通過後就是以秀才之稱了!

各學府會在三年內對這些秀才進行兩次大考,知道這些科試都考過了之後,名列前茅的一等二等的人士,纔有資格進行鄉試的考試。但是即便沒有考取好的名次,這些秀才也同樣能夠獲得微弱的補貼,以貼家用不至於窮苦,還有可以免去勞役。

十年寒窗只盼衣錦還鄉 古代高考竟如此獨特 第2張

網絡配圖

但是這些補貼顯然沒有高官厚祿一樣的待遇,若是許多次還沒有考上的人,他們會去當私塾的老師或者是行醫、經商。但是這些往往沒有當高官的富裕,所以纔會有那麼多人的擠破頭皮在爭奪這樣的職位,年復一年的考試。

古時候的讀書人都有這三個願望,兩袖清風高官所在,家裏房屋田地千畝,有妻妾兒女成羣。但是這三個願望,無疑是最現實也是最理想的寄託,古代的書生大多都想依靠這個辦法來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

但是古代的考試製度可比現在的嚴格多了,秀才只是一個入場券而已,真正的大考還在後頭,鄉試、會試、殿試通常是三年才舉行的一次考試,如果沒考過就只能再等三年了,而殿試有時候還會是皇帝出考題,可見想要金榜題名,真的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啊!

十年寒窗只盼衣錦還鄉 古代高考竟如此獨特 第3張

網絡配圖

鄉試的合格的人成爲舉人,會試合格的人成爲貢士,殿試前三的成爲狀元、榜眼、探花。如果通過這些重重考試的人,就能衣錦還鄉、高官厚祿了。有些考上舉人的已經年老了,有的甚至一輩子都在苦讀考試,卻無望而終。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