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揭祕甄妃有多美:爲什麼曹丕要殺死甄妃呢

揭祕甄妃有多美:爲什麼曹丕要殺死甄妃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八年過去了,曹操已經穩穩地掌握了北方的局勢,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劃爲魏國,封曹操爲魏公,定都於鄴。在誰來繼位的問題上,曹操生前就十分矛盾,因爲長子曹昂早亡,還有四個兒子爲卞氏所生;長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四個兒子中曹操最偏愛曹植,傾向於封曹植爲世子。但曹植不治威儀,放蕩恣肆,而且三番兩次耽誤大事,擅自開啓司馬門,使得曹操對他失望透頂。在這種情況下,曹丕順利地當上了世子。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爲魏文帝。

揭祕甄妃有多美:爲什麼曹丕要殺死甄妃呢

網絡配圖

魏國建立後,曹丕對甄氏和曹植錯綜複雜的關係難以釋懷,因此僅封她爲妃,所以甄氏始終未能得到母儀天下的皇后地位。甄妃此時已經年逾四旬,而曹丕正值三十四歲的鼎盛年紀,後宮佳麗衆多,甄妃逐漸色衰而失寵,在曹丕當上皇帝之後的第二年便鬱郁而死。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曹丕遂將甄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裏還在翻騰着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這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一般人欣賞其文字的優美,到處傳抄,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後(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爲《洛神賦》。曹丕死後,羣臣本來想迎立當時爲雍丘王的曹植爲帝,因此曹睿即位後,對於他這位才華橫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產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飄萍,不堪顛沛之苦,遂寂寂無歡而死。後人有詩說:"君王不得爲天子,半爲當年賦洛神。"

揭祕甄妃有多美:爲什麼曹丕要殺死甄妃呢 第2張

網絡配圖

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氏認定成洛神了。《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一《蕭曠》篇和《類書》卷三十二《傳奇》篇,都記述着蕭曠與洛神女豔遇一節。洛神女說:"妾,即甄后也……妾爲慕陳思王之才調,文帝怒而幽死。後精魂遇於洛水之上,敘其冕抑。因感而賦之。"李商隱在他的詩作之中,曾經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節,甚至說:"君王不得爲天下,半爲當時賦洛神。"

但是另一種觀點卻認爲,所謂的"洛神"並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沒有發生過戀情。

他們的理由是:第一,曹植不可能愛上他的嫂嫂,曹植與嫂嫂之間的感情只是親人之間的感情。曹植在年輕的時候與嫂嫂之間是一種親人關係,長大後,曹丕與曹植兄弟之間存在着緊張的政治鬥爭,曹植不會有很多的機會接近甄氏。假若《感甄賦》真是爲甄氏而作,曹植這是色膽包天,曹丕不會讓這樣的文章到處流傳。

第二,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很看重各種倫理。圖謀兄妻,這是"禽獸之惡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況身爲帝王者乎?"《洛神賦》不過是由於曹植倍受兄侄猜忌,建功立業的理想始終無法實現,因此借《洛神賦》中"人神道殊"來表明自己壯志難籌、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

第三,李善注引《記》所說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並把此枕賜給曹植,"里老所不爲",何況是帝王呢?極不合情理,純屬無稽之談。既然曹丕沒有將玉枕贈給曹植,那麼就不會有曹植睹物生情,而爲甄氏作《感甄賦》了。

揭祕甄妃有多美:爲什麼曹丕要殺死甄妃呢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四,《感甄賦》確有其文,但"甄"並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與"甄"通,因此應當是"感甄"。曹植在寫這篇賦前一年,任鄄城王。胡克家在《文選考異》中認爲這是世傳小說《感甄記》與曹植身世的混淆,作品實是曹植"託詞宓妃,移寄心文帝"而做,"其亦屈子之志也","純是愛君戀闕之詞",就是說賦中所說的"長寄心於君王"。朱幹在《樂府正義》中指出,"感甄"之說確有。但所感者並非甄妃,而是曹植黃初三年的被貶地鄄城。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