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戰國時第一個“霸主”:魏國盛衰轉折的幾次大戰

戰國時第一個“霸主”:魏國盛衰轉折的幾次大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軍攻取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大規模作戰。

魏國位於今山西西南、陝西東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區,是三家分晉後建立的諸侯強國,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自魏文侯執政以來,任用李悝、吳起等一批賢臣、名將,致力於國家與軍隊的改革,使國家日益富強。吳起在魏國推行徵兵制,選練了一支精銳的軍隊。其“武卒”能全副武裝,帶三天的糧食“日中而趨百里”(《荀子。議兵》)。魏國欲向西發展,奪取秦國東部河西之地。秦國是西部諸侯大國,都涇陽(今陝西涇陽西北),因內部權力之爭,頻繁更換君王,不能形成強有力的統治,亦未完成社會變革,雖有東進之意,但軍事實力弱於魏國。魏大將軍吳起採用了先在河西站穩腳跟,再大舉進攻擴大戰果,最後鞏固佔領地區的戰略。七年,魏軍首先在河西少樑(今陝西韓城西南)修築城池,建立鞏固的前進基地,以便屯兵積糧進攻秦國。

戰國時第一個“霸主”:魏國盛衰轉折的幾次大戰

網絡配圖

秦國隨即發兵進攻少樑,阻止魏軍修城。兩軍在少樑交戰,魏軍擊敗秦軍,繼續築城,進行備戰。秦軍沿黃河邊修築防禦工事,以阻止魏軍向外擴張。十三年(前413年),魏軍準備完畢,開始向河西秦軍進攻,深入至秦縱深的鄭地(今陝西華縣西南)附近,大敗秦軍。十四年(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擊率軍攻克繁龐(今陝西韓城東南),驅其民而佔其地。十七年(前409年)魏軍經過三年休整,再度發起進攻以擴大戰果,一鼓作氣,連續攻克臨晉(即王城,今陝西大荔東南)、元裏(今陝西澄城東南)兩城邑,並在臨晉築城。十八年(前408年),魏軍復克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邰陽(又作合陽,今陝西合陽東南)兩城邑,亦在洛陰築城屯兵駐守,至此,魏軍已盡佔河西之地。秦軍則節節敗退,至洛水沿岸修築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邑(今陝西蒲城東南)以防禦魏軍,阻其繼續西進。

河西之戰,魏國採用先建立鞏固的前進基地,再大舉進攻,後擴大戰果的方略,有效地完成了進攻河西之地的作戰,將秦軍趕到洛水一帶,擴大了魏國勢力,給秦國以沉重打擊。

【陰晉之戰】

陰晉之戰是指公元前389年,秦軍爲奪取被魏佔領的河西地區,而動用50萬大軍攻魏,而魏軍在名將吳起率領下以在陰晉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戰爭概述

陰晉之戰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魏軍在陰晉(今陝西華陰東)反擊秦軍,最後以少勝多痛殲秦軍的重要戰役。

戰國時第一個“霸主”:魏國盛衰轉折的幾次大戰 第2張

網絡配圖

戰爭背景

魏文侯在位時,國力強盛,曾派出大批軍隊攻取了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秦軍退守洛水一帶(參見魏攻秦河西之戰)。秦國失去河西戰略要地,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經過數年的準備,秦國於周安王元年(前401年)開始進攻魏國,九年(前393年)與魏國戰於汪(今陝西澄城境內),十二年(前390年)又與之戰於武城(今陝西華縣東),企圖奪回河西要地。魏國軍隊則全力與秦軍作戰。

戰鬥過程

十三年,秦國再次調集50萬大軍,進攻秦國東進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陰晉。秦軍在陰晉城外佈下營壘。形勢危急。魏國在河西駐守着一支精銳軍隊。西河郡守吳起,激勵軍隊保持高昂士氣。

戰國時第一個“霸主”:魏國盛衰轉折的幾次大戰 第3張

網絡配圖

他請國君魏武侯舉行慶功宴會,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銀、銅等貴重餐具,豬、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貴重餐具適當減少;無功者坐後排,不得用貴重餐具。宴會結束後,還要在大門外論功賞賜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屬。對死難將士家屬,每年都派使者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以示不忘。此法施行了三年。秦軍一進攻河西,魏軍立即有數萬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冑,要求作戰。面對這次秦軍大規模進攻,吳起請魏武侯派5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爲步兵,由自己率領反擊秦軍。武侯同意,並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戰前一天,吳起向三軍發佈命令說:諸吏士都應當跟我一起去同敵作戰,無論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吳子。勵士》)。然後,吳起率領魏軍在陰晉向秦軍發起反擊。這一天,魏軍人雖少,卻個個奮勇殺敵,以一當十。魏軍經反覆衝殺,將50萬秦軍打得大敗,取得了輝煌戰果。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