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吳承恩筆下觀音如此迷糊 只是因爲情節需要嗎?

吳承恩筆下觀音如此迷糊 只是因爲情節需要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話說唐僧師徒送了鉢盂之後,終於拿到了有字的真經,這便啓程回國。自然這番回國的路便不用再走十幾年,更不用騎馬打怪,而是由八大金剛駕雲護送。

也就在唐僧起步之後,那觀音菩薩卻想起了一件要緊的事,什麼事呢?那便是唐僧師徒一共經歷了多少磨難——尚未來個最後的清算。

嘿嘿!要說這佛界的管事還真是七顛八倒,你非要說湊滿了磨難數字才能給經書,那你就該在唐僧上山之前就把八十一難給整齊全了,至於師徒四人都取經完工了纔想起要考覈他們的八十一難是否完整?

唯一的解答,只能說是佛界的會計算術實在不好,記帳也不認真,以至於到此時才翻開作業本來做加法——那麼之前唐僧究竟經歷了多少難呢?

西遊記是這麼說的: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出城逢虎第五難,落坑折從第六難,雙叉嶺上第七難,兩界山頭第八難,陡澗換馬第九難,夜被火燒第十難,失卻袈裟十一難,收降八戒十二難,黃風怪阻十三難,請求靈吉十四難……失落兵器七十三難,會慶釘鈀七十四難,竹節山遭難七十五難,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難,趕捉犀牛七十七難,天竺招婚七十八難,銅臺府監禁七十九難,凌雲渡脫胎八十難。

但這八十難仔細看的話,其實大有問題。譬如說金蟬遭貶、出胎幾殺、滿月拋江是難可以理解,但尋親報冤爲什麼也是難?黃風怪阻是難,可請求靈吉分明就是找到了解決辦法,爲什麼也成了難?又譬如說失落兵器與那釘耙會,分明就是同一件事,爲什麼要分成兩難?

吳承恩筆下觀音如此迷糊  只是因爲情節需要嗎?

要尋求個答案的話,只能說觀音工作沒做好(或是背後的作者江郎才盡,沒轍了只好拼湊)——而難就難在,儘管七拼八湊,也只能湊出八十難,達不到八十一難的標準數字。

哈哈!這時候觀音便出餿主意了,叫來揭諦,讓他們趕上護送唐僧師徒的八大金剛,中途拋錨——乖乖!要知道護送唐僧回家是如來佛的命令,按說老大的命令,你觀音不過是個中層幹部,豈有改變的道理?可事實上老大的命令就是不如中層實際管事幹部說的管用,八大金剛一聽說是觀音的密令,立馬就把唐僧一幫人,連馬帶經書,一把扔下豪華班車!

說到底,在這吳承恩的筆下,佛教世界就是七顛八倒的一套邏輯——可爲什麼是這樣呢?

其實我們該知曉,吳承恩所寫的,只是一部神話小說,而不是頌揚佛教倫理的文字。在明代,印度的佛教本身,已然在穆斯林與印度教的兩面夾攻中,失去了立足之地。換句話說,在吳承恩這個時代,西天真的只是一種奇思妙想而已。

那麼印度如此,中國的佛教又如何呢?就元明時代而言,佛教其實是在中國經歷了一個相對繁榮的時代。可正是因爲繁榮,更滋生出種種怪象來。明代佛教文化便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方面一切由國家包辦,規定嚴格的考試製度,考試合格者,“方許爲僧”,取消歷代計僧僧牒的“免丁錢”制度,免費發給度牒。另一方面,民間私自度僧現象激增,國家集中管理的規定往往落空,反而爲僧尼氾濫開了方便之門。後來因爲救濟饑荒,收費發牒的制度又捲土重來,私度的變爲公開,僧侶和寺院大量增加,到明憲宗成化年間僅京城內外官立的寺觀(包括道觀)就有600多所。

寺廟如此多,僧人修行又如何?我們不妨看水滸傳中,那些和尚是如何一種形象?《水滸傳》第四十五回便這樣寫的:“原來但凡世上的人,惟有和尚色情最緊……緣何見得和尚家色情最緊?惟有和尚家第一閒。一日三餐,吃了檀越施主的好齋好供,住了那高堂大屋,又無俗事所煩,房裏好牀好鋪睡着,沒得尋思,只是想着此一件事。”至於那大戶人家,日夜有錢物掛念,一般小百姓們,白天勞累,晚間憂慮生活艱難,“因此輸與這和尚們一心情靜專一理會這勾當”。

所以,在《水滸》中,便有崔道成這樣酒肉女色皆不耽誤的“生鐵佛”,也有裴如海那般嘴裏唱着一口好梵音肚裏卻想着一夜情色經的“阿闍黎”。

和尚在施耐庵眼中是這般形象,而在吳承恩筆下其實亦是如此。也正因爲平日裏的所見所聞,他其實並不相信唐代的玄奘會是如何一個智勇雙全的得道高僧,更不會認爲他就是爲了追慕佛法而去西天取經。

吳承恩筆下觀音如此迷糊  只是因爲情節需要嗎? 第2張

也正是因爲這個緣故,所以西遊記中的唐僧,始終是個遇事畏首畏尾、見妖不能識別的庸僧,在吳承恩筆下,若不是孫猴子的保護,他早已被那妖精吃了幾回又騙了幾回。

也正是因爲這個緣故,所以西遊記中,有偷袈裟不成而被害的金池長老,更有如來忽悠孫猴子,更有阿難與迦葉貪一個紫金鉢盂,也有觀音算錯帳——呵呵,這些故事在尋常僧人看來,簡直就是對佛教的大不敬,可是偏偏就深入了人心。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