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師說》的原文是什麼?這篇古文該如何理解呢?

《師說》的原文是什麼?這篇古文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的原文是什麼?這篇古文該如何理解呢?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註釋】

《師說》的原文是什麼?這篇古文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1.學者:求學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交給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所以,用來……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傳授。業,泛指古代經、史、諸子之學及古文寫作。惑,疑難問題

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識和道理。《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知,懂得。

4.其爲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當於“於”,與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6.聞:聽見,引申爲知道,懂得。

7.從而師之:跟從(他),拜他爲老師。師,意動用法,以……爲師。從師,跟從老師學習。

8.吾師道也: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師,用做動詞。

9.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哪裏去考慮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庸,發語詞,難道。知,瞭解、知道。之,取獨。

10.是故:因此,所以。

11.無:無論、不分。

1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意思說哪裏有道存在,哪裏就有我的老師存在。

13.師道:從師的傳統。即上文所說的“古之學者必有師”。

14.出人:超出於衆人之上。

15.猶且:尚且。

16.衆人:普通人,一般人。

17.下:不如,名作動。

18.恥學於師:以向老師學習爲恥。恥,以……爲恥

19.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因此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發。

20.於其身:對於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21.惑矣:(真是)糊塗啊!

22.彼童子之師:那些教小孩子的(啓蒙)老師。

23.授之書而習其句讀(dòu):教給他書,(幫助他)學習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習,使……學習。其,指書。句讀,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文辭意盡處爲句,語意未盡而須停頓處爲讀(逗)。古代書籍上沒有標點,老師教學童讀書時要進行句讀(逗)的教學。

24.句讀之不知:不知斷句風逗。與下文“惑之不解”結構相同。之,提賓標誌。

25.或師焉,或不焉:有的(指“句讀之不知”這樣的小事)從師,有的(指“惑之不解”這樣的大事)不從師。不,通“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