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田子方(2)原文及白話譯文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田子方(2)原文及白話譯文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又稱《南華經》,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田子方》出自《莊子·外篇》,全篇內容比較雜,具有隨筆、雜記的特點,不過從一些重要章節看,主要還是表現虛懷無爲、隨應自然、不受外物束縛的思想。

莊子·外篇·田子方(2)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髮而幹,蟄然似非人。

孔子便而待 之。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曏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 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老聃曰:“吾遊心於物之初。”孔子曰: “何謂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闢焉而不能言。嘗爲汝議乎 其將: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 和而物生焉,或爲之紀而莫見其形。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 ,日有所爲而莫見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 ,而莫知乎其所窮。非是也,且孰爲之宗!”

孔子曰:“請問遊是。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遊乎至樂,謂之至人。” 孔子曰:“願聞其方。”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 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夫天下也者 ,萬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則四支百體將爲塵垢,而死生終 始將爲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棄隸者若棄泥塗 ,知身貴於隸也。貴在於我而不失於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夫孰 足以患心!已爲道者解乎此。”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 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脫焉!”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田子方(2)原文及白話譯文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於汋也, 無爲而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若天之自高, 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 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白話譯文

孔子去見老聃,老聃剛洗完發,正在披散頭髮晾乾,木然而立不象一個活人。

孔子蔽於隱處等待,過一會兒人見,說:“是我眼花呢?還是真的呢?剛纔先生身體獨立不動象槁木,象遺棄萬物離開衆人而獨立自存的樣子。” 老聃說:“我在神遊物初生之渾沌虛無之境。”孔子說:“這是何意呢?” 老聃說:“心困惑於它而不能知,口對它開而不合不能言說。嘗試爲你議論一下它的大略:地之極致爲陰冷之氣,天之極致力炎熱之氣,陰冷之氣恨於天,炎熱之氣本於地。兩者相互交通和合而生成萬物,誰爲這一切的綱紀而又不見它的形體。消亡又生息,盈滿又空虛,一暗一明,日日改變,月月轉化,每日有所作爲而不見其功效。生有所萌發之處,死有所歸往之地,始終相反沒有邊際,而不知其窮盡。沒有它,誰來作主宰啊!”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田子方(2)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2張

孔子說:“請問神遊大道之情形。”老聃說:“能得神遊於此爲至美至樂。能得至美而遊於至樂,就叫作至人。”孔子說:“請問達於至美至樂之道。”老聃說:“食草的獸類,不擔憂更換沼澤地;水生的蟲類,不擔憂改換水。實行小的變化而未失去基本的生活條件,喜怒哀樂之情就不會進入心裏。至於天下,是萬物共同生息之所。得到共同的生息之氣而能混同爲一,則四肢百體就將成爲廢物,而死生終始也將如晝夜之更迭,不能混亂,何況得失禍福之所分際啊!遺棄隸屬於己之物如同拋棄泥土,這是知曉身貴於隸屬之物。知自身之貴又不失與變化俱往。而且千變萬化是未曾有終極的,又何必爲此心憂!得道之人會理解此理的。?”孔子說:“先生之德與天地匹配,而還藉助至道之言以修養心性。古之君子誰又能免於修養呢!”

老聃說:“不是這樣,水之於澄澈,是無爲而才質自然如此的;至人之於德行,不須修養而成,萬物不能離開它。就象天自然就高,地自然就厚,日月自然就明亮,何用修養啊!” 孔子出來,把這些告訴顏回,說:“我對於道之認識,就如同醋甕中的飛蟲般渺小!沒有先生揭開我之矇蔽,我就不知道天地大全之理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