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曹雪芹《菊夢》: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寫菊花的夢境

曹雪芹《菊夢》: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寫菊花的夢境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牀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曹雪芹的《菊夢》,一起來看看吧!

曹雪芹《菊夢》: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寫菊花的夢境

菊夢

曹雪芹〔清代〕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這首詩是《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詩。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寫菊花的夢境,實際上是寫黛玉自己夢幻般的情思,帶有明顯的讖語的意味。詩的第一句寫入夢,以下依次寫夢境,末後兩句承“蛩鳴”“驚回”好夢而道出夢醒時的“幽怨”之槽。詠者一進入夢境,就說是“和雲伴月不分明”。那種恍惚不定,依稀難辯的夢中情景,猶如人的命運之不可主宰。次聯說的是夢中的追求。“莊生蝶”,指莊周做夢化爲蝴蝶翩翩飛舞的故事。這裏引來點出“夢”。“陶令”即曾做過彭澤縣令的陶潛,他與菊花有着不解之緣。這裏借來指所要追尋的知音。

曹雪芹《菊夢》: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寫菊花的夢境 第2張

詩的前四句,其中之意,可證諸黛玉的乎生遭遇。林黛玉父母俱喪,寄食於賈府,世身可憐。但是,她的叛逆的思想,卻是封建貴族大家庭所絕不能容讓的。她懷抱的希望,只能從夢中去尋找,而她所迫尋的夢,又是如此的輕飄模糊,追不到,摸不到。她在“億舊”即“夢舊”當中,最終也是不能尋得“海上鷗盟”那樣的知交好友的。於是林薰玉唱出“登仙非慕莊生蝶”,把“夢”都了結於“逝者登仙界”的最後歸宿之中。

詩的後四句寫“驚回”“醒時”的情景。“醒時幽怨同誰訴”。黛玉有滿肚子的‘幽怨”,她雖然有視爲平生知己的寶玉,但是又沒有誰可傾訴。黛玉的《詠菊》詩寫過“滿紙自伶題素怨”,《問菊》更直白地說“孤標傲世偕誰隱”。這樣看來,黛玉存有的“幽怨”,那是她孤高的品格不能融合於賈府的鄙俗;而黛玉的這種品格,又是以她的叛逆思想作爲基礎所形成的。可以這祥說,封建社會的道德思想,對叛逆者的思想行爲的壓迫和摧殘,是造成林黛玉“幽怨”滿懷的最根本原因。林黛玉的“幽怨”,即深藏的哀怨之所以找不到訴說之人,想來曹雪芹原著所寫,是黛玉還淚未盡“登仙”之時,寶玉已因賈府事敗、抄沒而遭禍。所以黛玉夢醒時找不到知己傾訴,剩下的卻只有“衰草寒煙無限情”的衰敗悲涼的肅殺秋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