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姓氏文化 > 万俟姓的起源 百家姓中万俟姓的起源是什麼?

万俟姓的起源 百家姓中万俟姓的起源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万俟氏屬地]

開封郡,今河南開封縣。

  [万俟氏來歷]

單一源流:万俟姓源於敕勒族,出自南北朝時期敕勒部万俟氏族,屬於以部族稱謂漢化爲氏。關於万俟氏的姓氏來源,在史籍《尚友錄》中記載:“後魏獻帝季茅之後爲十姓,<魏書·官氏志>稱万俟氏。”指明万俟氏是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過程中才出現的,在北魏政權十大貴族中,万俟氏爲其中之一,至今有一千七百餘年的得姓歷史。万俟氏,在一些史書中認爲是鮮卑族的部落名稱,北魏政權是由北魏道武帝拓拔·珪所創建的,拓拔·珪原是代北鮮卑君主的後代,在戰亂中長大。他成年後,不失時機地召集父王的舊部,佔地稱王,擴展勢力。北魏政權的君位傳至第六代,由北魏獻文帝拓拔·弘繼承,他的三弟之後代就是万俟氏的始祖。南北朝時期,鮮卑万俟部後來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入中原,後來就以部落名稱作爲姓氏。按史籍《魏書》中的記載,第一個以“万俟”爲姓氏的人叫万俟·醜奴,是高平人(今甘肅固原)。

万俟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詡執政時期(公元515~528年在位)高平酋長鬍琛的部中族人。若按《魏書》中的記載,該酋族當爲北魏獻帝之兄紇骨氏的後裔,而紇骨氏後改爲漢姓胡氏,但諸多文獻皆稱万俟氏“爲獻帝之弟”,而北魏獻帝只有其兄“紇骨氏,後改爲胡氏”,其弟中並沒有胡氏,也沒有能夠與“万俟”諧音的“莫齊”或“莫奇、穆奇”等姓氏。顯然,高平酋長鬍琛既非北魏獻帝之族,因此也就不是鮮卑拓跋部的十姓族裔。高平酋族,是北魏時期分佈在高平地區的民族,實際上是敕勒民族的一個分支部族。而“高平”,也並非諸多文獻中所述的“山西高平”,而是漢末魏晉時期的古高平,即寧夏固原地區。敕勒,在漢朝時期稱作“丁零”,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狄歷、敕勒”,到隋朝時期稱作“鐵勒”。因所用車輪高大,亦稱“高車”,即後來唐朝初期著名的突厥民族之先民。在史籍《隋書》中,記載鐵勒各部分佈於東至獨洛河以北(今圖拉河)、西至裏海(今裏海)的廣大地區,分屬於東、西突厥。其後來唐朝初期的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部與回紇部爲最著。唐朝貞觀末期,唐太宗李世民曾於東部鐵勒故地分設都督府、州,隸燕然都護府。”在秦、漢時期,敕勒的祖先丁零居住在北海一帶(今貝加爾湖),南邊是匈奴民族,西南是烏孫民族。匈奴民族在冒頓單于統治時期,先後征服了很多部族,當時的丁零也和其它周邊的部落一樣,遭受匈奴貴族的奴役。不少丁零族人被匈奴擄去作了奴隸。

公元一世紀中葉以後,匈奴民族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無法調和的鬥爭,分裂爲南、北兩部。漢章帝劉炟元和四年(公元87年),丁零民族聯合了南部匈奴、鮮卑民族及西域各族共同夾擊北匈奴,北匈奴大敗,被迫遠徙西遷。東漢時期,除大部分丁零族人仍遊牧於貝加爾湖一帶外(北丁零),一部分丁零族人向西遷徙遊牧於伊犁河流域和阿爾泰山一帶(西丁零),還有一部分丁零族人則向南移,在今山西和河北境內形成了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部落。“五胡十六國”時期,丁零族人在中原一帶先後參與了各民族統治者的混戰。後來,這部分丁零族人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丁零”這個民族即消失了。漢末魏、晉時期,有很多的丁零族人南遷,當時富饒的漠南地區成爲敕勒族人遊牧的地區。不過大部分敕勒族人還留在原來的牧地。當時敕勒族人的遊牧地域東到貝加爾湖,西到土拉河、阿爾泰山一帶。由於敕勒人造車業很出名,他們的車車輪直徑最長者達一米四左右,有鐵箍(鐵勒),甚至超過了當地牛身的高度,與馬的身高相差無幾。這種高輪大車,可以在草茂而高、積雪深厚且多沼澤的地區順利通行。所以當時中原人多稱他們爲“高車、鐵勒”。

万俟姓的起源 百家姓中万俟姓的起源是什麼?

據史書的記載,當時的鐵勒部落分佈廣在大漠南北的九個地區,共有大小四十來個不同名稱的部落,其中比較著名的部落有副伏羅部、斛律部、吐突鄰部、袁紇部、敕力犍部、幡豆建部等。由於遊牧在北方的敕勒各部落日益強大起來,對當時的柔然民族和北魏統治階級構成了威脅。北魏統治階級曾多次攻打敕勒各部,很多敕勒部落相繼歸附北魏政權。公元五世紀初,北魏王朝曾把貝加爾湖東部的敕勒族人數十萬落都遷徙到漠南一帶,使漠南一帶畜牧業得到迅速發展。由於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許多部落後來逐漸轉向定居農耕。據記載,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執政時期,“五部高車合聚祭天,衆至數萬,大會走馬殺牲,遊繞歌聲忻忻,其俗稱自前世以來無盛於此。”這樣空前的盛會,數萬敕勒族人乘着高車,唱着優美的牧歌,行進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來也是很壯觀之事。由於漠南地區當時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們把漠南一帶稱爲“敕勒川”。千古流傳的一首著名敕勒民歌,就反映了當時畜牧業興旺發達的景象:“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由於北魏統治階級對敕勒人民的掠奪日益加劇,敕勒各部經常被迫向北魏王朝遣使朝貢,因此敕勒人民的反抗鬥爭日益激烈,歷史上發生了多次敕勒人民反抗北魏的武裝鬥爭。到了北魏明帝時,由於敕勒統治者爲爭奪王位殘殺不已,再加上已經逐漸強大起來的柔然民族的不斷侵擾,力量日益削弱,最後爲柔然所敗。當時日益強盛的柔然民族也對敕勒族人進行瘋狂的軍事掠奪。有的敕勒部族淪爲柔然貴族的奴隸部落,如後來興起的敕勒民族的一個分支突厥部落,就曾經是柔然貴族的“鍛奴部”。副伏羅部也曾經被淪爲柔然貴族的奴隸。齊武帝蕭賾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副伏羅部的首領副伏羅·阿伏至羅和其弟副伏羅·窮奇擺脫了柔然的統治,遷徙到車師前部(今新疆吐魯番),建立了自己本族的政權即高車王國。但是,整個敕勒民族並沒有消亡,後來在隋、唐時期稱霸一時的薛延陀部、回紇部、突厥民族及蒙古民族中的汪古部、克烈部等,均爲敕勒民族的後裔。敕勒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通用突厥語,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大小聚會時都要唱歌跳舞。敕勒民族是遊牧民族,敕勒族人對漠南地區敕勒川(今陰山山脈沿向山前平原)經濟文化發展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因此,万俟氏並非是鮮卑民族的拓跋部後裔,他們曾經在歷史上被北魏王朝所統治,但並非後魏獻帝拓跋·鄰的族裔,更非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三弟之後裔,而是不斷反抗北魏王朝統治的敕勒民族的一個分支氏族。

万俟氏,早已分別融入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等各民族之中,如今大多省文簡改爲單姓萬氏、俟氏,但依然有維持万俟氏複姓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万俟氏名望]

第一位出現的万俟氏,是北魏的農民起義領袖、僭號關中、置署百官的万俟醜奴。此外,北齊太尉万俟普,宋代宰相万俟卨、詩人万俟雅言,都是万俟氏的名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