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遼朝幾次嘗試南進中原,爲何最後不了了之?

遼朝幾次嘗試南進中原,爲何最後不了了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遼朝南進中原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契丹人創建的遼朝,雖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稱霸北方草原,並且由於沙陀人石敬瑭進獻“燕雲十六州”而把疆域推進到長城以內,然而,由於兩個極其鮮明特徵的存在,遼朝自始至終只能算作一個異族創建的邊疆王朝:1,國境內雖然有大量從事農耕的漢民存在,但始終處於少數地位;2,其南部疆界最遠處的河北和山西北部,並不屬於傳統中原的部分。

如同其他在北方草原上強勢崛起的異族王朝一樣,遼朝並非沒有進軍中原的渴望、企圖和實際行動,然而,兩次主動的嘗試全都以失敗告終,難進之路被阻斷,最終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向西向北發展。

契丹人的第一次嘗試是在王朝的創建者阿保機時代進行的。

遼朝幾次嘗試南進中原,爲何最後不了了之?

917年,後唐(此時仍奉唐朝年號)與後梁兩國爲了爭奪魏博鎮的控制權陷入曠日持久的大戰,壽州刺史盧文背叛後唐,引契丹軍南下,於是阿保機親率大軍,入寇幽州,守將周德威孤軍堅守幽州達兩百多天,契丹軍久攻不下,師老兵疲。後唐李嗣源率援軍抵達幽州城外,與守軍內外夾攻,大敗契丹軍,解除了幽州之圍,契丹軍損失慘重。

921年,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勾結契丹,意圖背叛後唐李存勖,結果被義子王都囚禁,王都繼任節度使,不久便被契丹軍圍困在定州。李存勖親率五千鐵騎北上,先後在新城、望都大敗契丹軍,解除定州之圍,並乘勝追擊至幽州。

由於李存勖在923年消滅了後梁並正式創建自己的後唐,完全控制了中原地區,並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將整個北方地區悉數征服,且消滅了四川的割據勢力,國勢達到了頂峯。無論是疆域還是人口軍力都遠遠超過了遼朝,迫使阿保機不得不放棄難進中原的幻想,轉而去征服漠北和西部草原上的遊牧部落。

契丹人的第二次嘗試是在遼太宗時期。

942年,向契丹稱臣並進獻了燕雲十六州的後晉皇帝石敬瑭病死,繼位的石重貴拒絕繼續稱臣,於是遼太宗發傾國之兵入寇,後晉軍隊奮起抵抗。契丹軍隊非但沒有佔到便宜,甚至多次遭到慘敗,最嚴重的一次遼太宗本人竟然只能騎着駱駝逃跑,最終竟然是依靠後晉軍統帥杜重威的率部投降才獲得勝利。

947年初,契丹軍隊在後晉降軍的導引之下順利進入都城開封,然而後晉的太原王兼任北面行營都統劉知遠,先是拒絕承認遼太宗爲皇帝,隨後更是自立爲帝,建立後漢王朝。

由於契丹軍進入中原後軍需不足,到處以“打草谷”的名義大肆掠奪財物、殺害無辜百姓,中原地區人民反抗不斷,劉知遠乘機下詔禁止爲契丹括取錢帛,慰勞保衛地方和武裝抗遼的民衆,在諸道的契丹人一律處死等等,於是晉朝舊臣紛紛投誠歸附。

契丹軍眼看側翼被威脅,急忙北撤,沿途又接連不斷遭到地方軍隊和民衆武裝的襲擊,損失慘重。

這次開局便非常不利的南征以災難結束,既說明了遼朝的軍事力量遠遠稱不上強大,也印證了山西戰略地位的重要。自此之後,遼朝的皇帝們吸取了教訓,再也沒有去策劃完全征服中原的戰爭。

後唐的李存勖和後漢的劉知遠,這兩位先後阻斷了契丹遼朝南進中原之路的皇帝,都是沙陀人,且都是依靠山西起家的沙陀軍事貴族,故而我們可以說,實際上是盤踞在山西的沙陀人阻斷了契丹人的南進之路。

備註:沙陀族爲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原名處月,西突厥別部。處月分佈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說爲尼赤金山)南,蒲類海(今新疆東北部巴里坤湖)東,名爲“沙陀”的大沙漠一帶,因此號稱沙陀突厥,簡稱沙陀。唐代文獻將沙陀原來的名稱處月,譯寫成“朱邪”,作爲沙陀統治者氏族的姓氏。沙陀人從唐末迅速崛起在代北後,一度成爲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民族:鎮壓黃巢起義,爭霸中原,左右唐室,並最終在五代建立了自己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