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曹魏和蜀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作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部經典著作的出名程度不必多說,很多人瞭解三國曆史,都是通過這本書得知的。因爲這本書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我們甚至可以說有兩種三國,一種是小說家的三國,一種是歷史研究者的三國。大家更熟悉的肯定還是第一種,但要了解三國真實歷史,其實還得以後一個三國爲準。

我們研究三國,不僅要看《三國演義》,還要讀《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鑑》等。這樣不僅能幫助我們糾正從少年時期就有的偏見,還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明白三國時期的歷史與政治變遷。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有些人很好奇,爲什麼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不能和平相處,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呢?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爲了證明自己是“正統”。在中國古代,正統就代表着天命,代表着民心,所以對每一個政權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放在三國,那就是誰有資格繼承大漢王朝的王統,就可以稱之爲正統,三國中有資格評選正統的國家那就是魏國和蜀國了。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第2張

漢獻帝劉協

說魏國是正統,是從程序交接方面來講的,曹丕建立的魏國是來自漢獻帝的禪讓,等於魏國接過了漢朝政權的接力棒;說蜀國是正統,是從血統方面考慮的,因爲劉備一直號稱自己是漢室的後裔,所以劉備的確有資格說自己是漢朝的合法繼承人,他也一直以匡扶漢室爲目標,在蜀地建國後的國號也稱爲“漢”,史稱“蜀漢”。

關於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學者對三國正統的理解

早在中國古代,對於三國的正統之爭就已經爭論不休了。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也並非空穴來風,都會涉及到一些歷史背景和糾葛。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第3張

譙周畫像

首先我們來講陳壽寫的《三國志》,這本書是以魏國爲正統。陳壽將魏國作爲正統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正處於西晉時期,西晉的政權是來自魏國的禪讓,所以他要尊魏貶蜀;二是:陳壽寫《三國志》受老師譙周的影響比較大,譙周在《三國演義》中就被定義爲是個投降派的反面典型,其實在歷史上他也的確是這個形象。譙周身爲蜀國人,卻一直希望蜀國被魏國取代,甚至還勸說過劉禪主動投降魏國。譙周這樣的思想,也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學生陳壽。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第4張

習鑿齒畫像

再來說一下東晉習鑿齒寫的《漢晉春秋》,這是第一本以蜀國爲正統的史書。《三國志》是西晉所寫,奉魏國爲正統,爲何到了東晉的《漢晉春秋》就以蜀國爲正統了呢,東晉不也屬於晉朝嗎?其實這或許與東晉的政權有關係,東晉是西晉滅亡後,跑到江南又重組的政權,不得已偏安於南方,這就跟蜀國只能佔據蜀地有些相似,所以《漢晉春秋》以蜀國爲正統,也有些爲自家政權作正當性辯護的意思。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第5張

朱熹畫像

到了宋朝,又再次出現了魏國和蜀國正統之爭的情況。北宋比較著名的史書就要屬司馬光所寫的《資治通鑑》了,司馬光與衆不同的地方是他對魏蜀吳三國的正統性皆不承認,只是爲了記錄時間方便,而採用了魏國的年號。到了南宋,朱熹所寫的《通鑑綱目》,卻與司馬光唱起了反調,他把《資治通鑑》的魏國紀年改作蜀國紀年,開始以蜀國爲正統。朱熹把蜀國比作南宋,把魏國比作遼國、金國這些政權,並開始大肆渲染曹操的奸雄形象,這樣一來,魏國當然不可能被認爲是正統了。

曹丕和劉備爲正統所做的一些小把戲

公元220年,漢獻帝退位,曹丕稱帝。爲了凸顯出自己的正統性,他還玩了一個小把戲,因爲漢室是堯的後裔,他就宣稱曹姓是舜的子孫,堯曾經禪位給舜,那麼漢獻帝禪位給自己,也就是依照先輩們的做法接替了正統。這種掩人耳目的做法,在如今看來確實有些奇葩。

劉備做得比曹丕更絕,他聽說曹丕篡漢,自己就立刻在成都稱帝了,國號“漢”,年號“章武”。劉備稱帝是在公元221年,僅比曹丕晚一年。當時流傳着一個謠言,就是漢獻帝被曹丕殺死了,劉備沒有考證這個謠言的真實性,就直接將謠言當作是真的,然後利用這個謠言來做宣傳,迅速召集羣臣爲漢獻帝服孝,追諡他爲孝愍皇帝,因爲只有這樣,他才方便稱帝。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第6張

最令人感懷的吳國

魏國和蜀國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絞盡腦汁,而在一旁的吳國,卻反倒有那麼一些感懷。吳國並沒有什麼資格去追求正統性,偏安一方守住自己的地盤,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孫權在稱帝之前,一直臣服於魏,被冊封爲吳王。按理說,他應該使用魏國的年號纔對。然而,吳國只有對外才使用魏國的年號,在國內還是繼續使用漢朝的建安年號。曾經在1996年,湖南長沙出土的走馬樓木桶那些文物中,就發現過“建安二十七年”的字樣。事實上,建安到二十五年就已經結束了,所謂建安二十七年,應該是曹丕執政的黃初三年。

三國中有資格評爲正統的國家是蜀漢和曹魏 兩國中誰更能被稱爲正統 第7張

孫權冒着跟魏國翻臉的風險,依然使用漢朝的年號,對漢室的忠誠反而在貌似局外人的吳國身上得以殘存,也是令人非常意外。終於,在曹丕稱帝九年後,劉備稱帝八年後,孫權才正式稱帝,這才真正開始了三國鼎立之局面。

明白了魏、蜀之間的正統之爭,我們就能明白爲什麼三國必須敵對。因爲魏、蜀都宣稱自己的法統來自於對漢朝政權的繼承,而正牌繼承人只能有一個,如果承認了對方,那就等於否定了自己。到底誰纔是正統,這個答案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只要你能說得有理有據,論點論據充分,並能做到邏輯自洽,那就是一個好的答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