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的國語滿語,沒有在全國普及的原因是什麼?

清朝的國語滿語,沒有在全國普及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清朝的故事。

清朝時期的“國語”實際上是滿語,大清王朝與歐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便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不平等條約的正式文字是用拉丁文、滿文、俄語撰寫的,並沒有用漢字撰寫的。

漢族士人在清朝中後期之前,若想得到皇上的器重,也必需學習滿語,如雍正皇帝曾明文規定八旗漢軍“如不能以清語(滿語)奏對履歷者,凡遇升轉俱扣名不用”,作爲大清王朝“國語”的滿語,爲何到乾隆皇帝後期快速邁向衰落呢?這就不能不從漢字的特徵和中國古時候的識字率講起。

秦始皇推行了“書同文”,但卻沒有推行“語同音”。漢字是表意文字,中文內部有各式各樣的家鄉話,但並不會影響我們學習漢字,東亞世界各國,每一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的民族語,日本人說日語、越南人說越南語、朝鮮人說朝鮮語,但在中國古時候,漢字則是東亞世界各國的通用的文字,換句話說漢字能夠被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的人們作爲一種通用的文字而應用。

清朝的國語滿語,沒有在全國普及的原因是什麼?

清代定滿語爲“國語”,事實上是以滿文爲“國語”,滿文在清朝中後期之前,只不過是在頂層人員當中應用,並沒有引向全國各地,唯一引向全國各地的很有可能便是康熙通寶、乾隆通寶這種銅幣上的滿文,這也是那時候的普通百姓最經常性使用到的滿文,因爲這種銅幣上的文字是滿漢文字另外撰寫的,因而一般普通百姓在平常生活在壓根就不用懂滿文。

中國古時候並沒有現代社會這般比較發達的院校教育體系,普通百姓中的大部分人不但不認識滿文,甚至也不認識漢字。因此中國古時候識字率低的狀況,比較嚴重限制了滿文在全國各地的推廣。那時候的官府都沒有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資金去普及文化教育,唸書認字是少數人的專利權,清代執政者連推廣漢字文化教育的工作能力也沒有,談何推廣滿文文化教育呢?

漢字是表意文字,不用統一視頻語音,在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之前的較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的英語口語一直以來全是“南腔北調”,中文的“官話”還是不能推廣,回過頭來,滿語的英語口語怎樣在全國各地推廣開?

廣東、福建等地的高官早朝時,清朝皇帝經常聽不明白她們的家鄉話,感於此,雍正皇帝以前在廣東省和福建省推廣中文的官話,設定了正音書院,讓知識分子學習北京官話,可是沒什麼進展,在廣東、福建推廣北京官話難度係數這般之大,滿語又怎樣在全國各地普及化開呢?

清朝的國語滿語,沒有在全國普及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此外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清代執政者無法放棄應用漢字,漢字古時候的東亞是通用的文字,漢字是文明行爲的代表,安裝着優秀的文化藝術、優秀的科技進步,捨棄應用漢字,相當於喪失使用優秀文明行爲的機遇,日本人、越南人、朝鮮人還是害怕隨便捨棄漢字,更何況清朝皇帝呢?

清朝皇帝一方面定滿語爲“國語”,但卻又不能不學習漢字,事實上導致了清代中後期之前,在上層社會發生過“雙語版狀況”,滿洲皇室必須學習漢字,漢族士人若想得到皇上的器重,又需通曉滿文,這類“雙語版狀況”促使滿語得到了發展趨勢的室內空間,但卻分毫沒有搖擺不定中文的影響力。

科舉制考的是儒家經典著作,儒家經典著作全是漢字撰寫的,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唸書識字必需學習漢字,中文的影響力更爲不能搖擺不定。

清朝的國語滿語,沒有在全國普及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清代定滿語爲“國語”,只不過是相對比較關鍵的官方公文中應用滿文,人們在平常生活中並不會經常性使用到滿語,一種語言假如在平常生活中不被普遍應用,明顯是不能推廣開的。這就是爲何到後面,連盛京將軍愛新覺羅·琳寧都不會說滿語了,甚至是乾隆不得不在八旗中推行“國語騎射”的制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