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皇帝的漢語水平究竟則麼樣?比滿語還好嗎

清朝皇帝的漢語水平究竟則麼樣?比滿語還好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滿文沒問題,那皇帝的漢語水平又如何?在寫詩數量超過全唐詩的乾隆之前,帝王們到底對漢語熟不熟悉?

一般來說,對一門語言的掌握程度可分爲兩個階段:一是口頭上的無障礙交流;二是語言熟練度達到同時代知識分子平均水平。清初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沒有邁過基本的語言門檻,日本學者平田昌司在《清代鴻臚寺正音考》引用藤本幸夫的研究,指出努爾哈赤跟通漢語的朝鮮俘虜談話時全靠漢語翻譯。

太宗皇太極時滿人開始啓用漢官,但漢族大臣日常對太宗奏事交流,如用漢語表達,太宗理解起來依然非常困難。寧完我《請變通大明會典設六部通事奏》就言明瞭這一點,其中說道:“臣又想六部漢官開口就推說不會金話……汗之左右,亦該常存兩個好通事,若有漢官進見,以便問難,覘其才調。不然同於木石,何以知他好歹……”

由此可見彼時皇太極的漢語能力是極爲有限的,需要依靠翻譯(通事)才能與不通“金話”(即滿語)的漢官交流。

直到清世祖順治,皇帝漸習漢俗,才基本實現與漢族大臣口頭無障礙交流。順治不但能使用漢語,而且對漢語本身也有一定了解——《弘覺忞禪師北遊集》一書中,說到禪師見到順治時的一段對話:“上一日持一韻本示師曰:‘此詞曲家所用之韻,與沈約詩韻大不相同。’……上曰:‘北京說話獨遺入聲韻。蓋凡遇入聲字眼,皆翻作平上去聲耳。’……”

清朝皇帝的漢語水平究竟則麼樣?比滿語還好嗎

可見,順治皇帝不但能看出詩韻和曲韻的不同,並且知曉北京話當時入聲已經消失,其漢語水平和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已不能同日而語。

事實上,順治皇帝語言能力相當出衆:當時許多大臣只懂自己的母語,順治帝召見大臣時,只好見機行事,見滿臣說滿語,見漢臣說漢語,見蒙古人說蒙古語。

遺憾的是,順治漢語書面閱讀能力仍然不強,《順治實錄》記載“皇上博覽羣書。內院諸臣、繙譯不給。”愛讀書到了翻譯跟不上的程度,可見離開滿文輔助皇帝讀書尚不順。負責翻譯工作的“啓心郎 (mujilen bahabukū)”職稱還是存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到了康熙,皇族教育模式逐漸成熟,已經是二代移民的康熙皇帝漢語水平纔開始突飛猛進。《庭訓格言》記載,康熙“八歲登極,即知黽勉學問,彼時叫我句讀者,有張、林二內侍,俱系明時多讀書人,其教書惟以經書爲要,至於詩文,則在所後。”與其父祖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清朝皇帝的漢語水平究竟則麼樣?比滿語還好嗎 第2張

康熙早期的滿大臣,無論在公務還是生活中,大多數還是以滿語爲主要語言的。如上面這幅康熙時期的畫像,左側題字亦是隻有滿文

伴隨皇帝和旗人漢語水平的提高。專業翻譯啓心郎們也完成了歷史使命——順治十五年裁撤各部院啓心郎,康熙十二年裁撤宗人府內啓心郎,康熙以後的清朝歷代皇帝漢語水平都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