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都有其發展的必然性,那麼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歷史都有其發展的必然性,那麼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以奉密旨入朝討伐楊國忠爲名,率領部將史思明及其他蕃將總共十五萬兵力起兵范陽,發動了震驚朝野的安史之亂。開創於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的盛世局面,隨着安史之亂的爆發而不復存在,從此,唐朝走向了衰落。

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古今史學家對於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大致持有以下幾種觀點,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唐玄宗晚年對政事倦怠,過於寵信李林甫、楊國忠且耽於聲色。

歷史都有其發展的必然性,那麼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2、“外重內輕”的軍事佈局導致朝廷勢弱,邊陲勢強,使安祿山那樣的節度使有了叛亂的資本。

3、唐玄宗重用蕃將爲邊帥,“諸道節度盡用胡人,精兵鹹戍北邊,天下之勢偏重,卒使祿山傾覆天下……”

4、安祿山與楊國忠的權力鬥爭推動安祿山造反。

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拋開以上前面三點,第四點可以說是天寶年間安史叛亂的導火線。據《資治通鑑》記載:“安祿山專制三道,陰蓄異志,殆將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駕然後作亂。會楊國忠與祿山不相悅,屢言祿山且反,上不聽;國忠數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於上。祿山由是決意遽反……”可以看出,安祿山早有了謀反的心思,不管有沒有楊國忠,他早晚都會背叛李唐,不過楊國忠對於安祿山發動叛亂確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歷史都有其發展的必然性,就如法國大革命中沒有拿破崙,一定會出現一個拿破崙似的人物建立法蘭西帝國。同樣,發生於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亂也不是偶然的。值得關注的是,安祿山發動叛亂打的是誅殺楊國忠的名號。安祿山與楊國忠之間又有什麼矛盾糾葛呢?這就要從安與楊兩人的崛起說起了。

安祿山本姓康,名軋犖山,後隨母改嫁改姓安姓,名祿山。安祿山長大後,鬼靈精怪,出身貧賤的他不僅有副好身板,又通曉邊境六蕃語言,成爲互市郎將(唐朝與少數民族買賣市場的管理員)。安祿山雖然體態膨脹,但卻善於諂媚逢迎,他被節帥張守珪收爲義子,攀上了高枝後地位便一路提高。後漸升至千盧將軍。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祿山爲平盧兵馬使,以賄賂交結唐廷派往河北的御史,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稱許與寵信。

歷史都有其發展的必然性,那麼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第2張

開元二十九年,官營州都督;天寶元年(742年)爲平盧節度使;天寶三載,兼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十載,又兼河東節度使,掌握了今河北、遼寧西部、山西一帶的軍事、民政及財政大權。又受封爲東平郡王。到了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已經成爲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勢力極度膨脹。

安祿山是一個情商很高,懂得專營的人。先是張守珪,後來又博得了玄宗的賞識和恩寵,憑藉自己的“憨厚”又巴結上了楊貴妃成爲楊貴妃的義子。安祿山身爲節度使,既手握重兵又有皇帝的寵信,他不但愈加囂張跋扈,更是野心勃勃,妄圖在玄宗死後取而代之做皇帝。

這種狼子野心一般人看出來了也不敢揭發,唯有當時的宰相楊國忠害怕自己的權利受到挑戰,所以一直慫恿唐玄宗去滅掉安祿山。當時,楊國忠貴爲一朝宰相,又是皇親國戚,而安祿山是邊疆節度使不常接近皇帝,按理說和安祿山是沒有什麼直接的利益衝突,爲什麼楊國忠一直向皇帝進言安祿山要反呢?說來說去還是權力的爭奪罷了,安祿山這個人左右逢源,不管是安祿山的出身還是他的品行都讓楊國忠不屑。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不但成爲一方節度,爲人還不知收斂,這就不得不讓楊國忠忌憚了。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安祿山與楊國忠都怕因爲對方動搖自己的地位甚至危及性命。於是,一個不斷向皇帝煽風,一個沉不住氣決定先發制人。天寶十四年的叛亂,表面上是安祿山被激造反,實際上還是一場蓄謀已久的以下犯上的叛亂。安祿山打着“誅殺楊國忠,清君側”的名號,不過是自欺欺人。世人怎麼會看不出安祿山與楊國忠的心思?最後,一個被殺謝罪,一個被兒子殺害。自古成王敗寇,安祿山最後的結局也是他咎由自取。只是,安祿山與楊國忠爭來爭去,兩敗俱傷,卻爲歷史多添了一場動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