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宋朝,人們是如何吃魚的?發生過哪些奇聞軼事?

在宋朝,人們是如何吃魚的?發生過哪些奇聞軼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宋朝,人們是如何吃魚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想要一嘗魚肉的鮮美,去早市挑一尾活魚,回到家中清蒸紅燒任君選擇。對於現代人來說,吃魚不算什麼難事,除了一些昂貴的海魚,諸魚皆可吃得。但對於宋朝人來說,吃魚卻並非易事了,倒不是因爲魚肉珍貴,而是因爲宋人的吃魚思維太過“隔路”。

正因爲宋朝人的腦回路清奇,所以當時發生了許多因吃魚而引發的奇聞軼事。

北宋魚類的市場價,和現在不一樣,經常跌宕起伏。行情不妙的時候,一尾魚價值千錢;便宜的時候,則只需幾十文。之所以宋朝的魚價起伏不定,大抵是因爲長途販賣、不易保存的緣故。例如:北宋中期,出產於漢陽長江的淡水魚乾若運到江西,每斤就能賣出一百文的高價,相比之下豬肉便宜多了。北宋後期,登州特產真鯛魚的價格突破數貫,雖然這種“皮厚於羊,味勝鱸鱖。至春乃盛,他處則無”的價格昂貴,但熱衷此味者不計其數,往往有價無市。

外來的魚價格貴得離譜,那些專門經營魚肉生意的商人樂開了花,但老饕們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若讓他們戒了這口鮮味,有點兒心有不甘;若咬緊牙關買上兩條解饞,腰包又不允許,那這該如何是好呢?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在宋朝,人們是如何吃魚的?發生過哪些奇聞軼事?

——《江上漁者》

這首詩是范仲淹所作,現代人在讀這首詩時,往往會理解爲老範同志關注民生疾苦。但若換個角度來思考,這何嘗不是一種繁榮呢?

漁民雖“出沒風波里”,但他們的魚根本不愁銷路,只要打撈上來,岸邊就有無數嘴饞的吃貨等着買。住在江邊的吃貨們,又能隨時隨地享受到價格實惠的鮮魚,真可謂兩全其美。

魚肉價不便宜,所以許多吃貨便開始想辦法“蹭魚”。

某天,蘇東坡的鐵哥們佛印在廟裏蒸了條魚,蘇軾這個嘴饞的傢伙聞着味便趕來了。聽到蘇東坡的敲門聲,佛印連忙將蒸熟的魚藏到磬裏。

蘇軾在禪房裏繞了一圈,都沒找到蒸魚,但聞到磬裏傳來一股令人心馳神往的鮮味,於是,便打趣道:“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聞言,當即回道:“積善人家慶有餘。”

蘇東坡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立即說道:“原來魚在磬裏,快快交出來!”於是,摳門的佛印不得不拱手讓魚,和哥們搓了一頓。

宋徽宗時期,開封市場上的魚價持續走低。或許是因爲吃貨們都已吃夠了鮮魚,愛上了其它珍味,所以開封的魚價被穩定在六十文以下。至於那些沿海城市或水鄉,魚價更是便宜,均在三十文以下。通州、泰州這些盛產鮮魚的產地,“水濱積魚如坻。土人荷罛罣往,必盈載至,無有持竿負苓笱者。間一二日不售,則往往畚取諸小魚,投棄磧中”,那些分量不夠的小魚,連被做成魚乾的資格都沒有。

魚價穩定,對於普通吃貨來說是一件幸事,但對於地位尊崇的老饕來說並非如此。蔡京退休回家的過程中,泛舟於高郵新開湖,“呼得一艇來,戲售魚可二十鬣,小大又勿齊。問其直,曰:‘三十金也’”。這裏說的‘三十金’並不是金子,而是三十文錢。只需三十文錢,就能買到二十尾大小不一的魚,這價格足夠便宜。然而,蔡京卻撇着嘴不屑一顧道:“這麼賤的東西,怎能滿足老夫的口腹之慾?不買不買!”

南宋雖然偏居一隅,但經濟仍高度繁榮。吃貨們有了錢,所以他們與魚的故事便不再拘泥於銀錢了。

紹興年間,蜀州一帶發生過這樣一檔子事。話說,有個四川的地方官想要吃魚,沒想到廚子在烹飪的過程中一着不慎,讓一條好幾斤重的魚溜走了。眼看着魚從案板上蹦出窗外,飛向咫尺之外的江濱,廚子的心涼了半截。

在宋朝,人們是如何吃魚的?發生過哪些奇聞軼事? 第2張

因爲這條魚是主人“欽點”的,意義重大,所以廚子便自掏腰包拿了一貫錢,向當地漁民求助,想要買一條與溜走的大魚一模一樣的魚。那條僥倖逃出生天的大魚自然變得無比聰明,怎會輕易地讓人抓住?所以廚子最後用於交差的魚,多半是被調包的另一條魚。

不知列位是否發現,這則故事裏廚子買魚花的錢有點不對勁。南宋時期的魚價不高,就算是十幾斤的大魚也賣不上一貫,廚子何以花高價買一條一模一樣的魚呢?想來,這條魚定是主人精挑細選的食材,有些特別之處,所以這一貫錢具有懸賞的性質。

紹熙二年冬,湖北武陵有個年輕人張道僧在湖邊垂釣,得到一條大魚。溪西鐵爐下人陳長三看到後,想要買下這條魚,可人家壓根就沒打算賣。陳長三見狀,立即允諾要出一百文錢買魚,誰知張道僧堅持不賣,說要將魚拿回家孝敬年事已高的祖母。

兩人爭執之下,陳長三與張小哥大打出手,張道僧失手打死了陳長山,惹出一段公案。“隨我到壚下,以百錢償汝。”從陳長三的語氣來看,一百文顯然是高於市場價的,可見,老陳還是很捨得爲食材花錢的。但關鍵在於,張小哥壓根沒打算賣魚。

因爲,他想用這條魚孝順與自己相依爲命的奶奶,人家重視的是孝順而不是這點小錢。偏偏這陳長三和張小哥一樣,都是一根筋的倔驢,倆人因爲一條魚爭執不下,揮舞老拳。最終,陳長三敵不過年輕力壯的張小哥,枉送性命,張小哥也因此吃了官司。

在宋朝,人們是如何吃魚的?發生過哪些奇聞軼事? 第3張

根據文獻顯示,南宋時期的魚價持續走低。除了一些罕見的品種之外,每斤常見魚的價格在三十文以下。到了捕魚旺季,魚的價格只會更便宜。

不過,凡事均有例外,淳熙年間,兩浙地區的曹娥江上,有個漁夫便賣了一條高價魚。當時,漁翁在江上撈了一條七八斤重的大鯉魚,這條魚剛擺到市場上便被一個土豪買走了,花了五百文錢。算下來,每斤的價格大約在六十文左右。五百文對於富貴人家來說不算多,但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已足夠一家人半個月的吃穿用度。

那麼,爲啥這條鯉魚能賣出超出市場價一倍的高價呢?

還要得益於買主們爭相較勁,在那天的菜市場上,這條七八斤重的大鯉魚可謂“魚魁”,沒有任何鯉魚的重量能與其媲美。這樣的大魚擺在攤子上,肯定會有不少買主來問價。這個出二百文,那個出二百五十文。沒過一會,這條魚的價格便被炒到了五百文。

土財主順利地買到了心儀的魚,殊不知以當時的行市來說,他能以同樣的價格在別處買到十五斤魚。好在一樣是爲了魚而較勁,這件事並沒有引發張小哥和陳長三那樣的命案官司,反倒讓老漁翁賺了筆意外之財。

漁夫回到家裏,和自己的老伴顯擺。老伴見到五百個銅板之後,朝漁夫豎起了大拇指:“老頭子幹得漂亮,今晚便給你燒幾個好菜解饞,再給你打一壺酒。”想來也真是可樂,買主之間大搞競標,搶購七八斤重的活鯉魚,反倒成全了貧苦的漁夫。

對於那些不愁吃穿用度的有錢人尤其是吃貨來說,吃魚就是一件較勁的事。他們不在乎魚的價錢,價格越高的魚越能得到這一羣體的青睞。若是遇見了一文錢一尾的便宜魚,反倒會像蔡京之流一樣不屑一顧。這些人吃魚除了看重魚本身的鮮美之外,似乎更像是在跟魚慪氣。

爲了一條魚與人鬥富,甚至,因強買而大打出手,真是不知道所圖爲何。然而,對於那些貧苦百姓來說,在外面辛辛苦苦幹了一天活,若能在晚飯桌上看到一條魚,甭管是一文錢一條的便宜貨還是沒人要的小魚乾,那都是莫大的幸福。

在宋朝,人們是如何吃魚的?發生過哪些奇聞軼事? 第4張

到了南宋中期,魚肉的價格創造了歷史新低。“平生聞說沌魚美,滿籃不受百錢直”,一籃子鮮魚,僅售一百文錢。這樣的價格,讓那些常年徘徊在溫飽線附近的窮苦人家也能一嘗魚肉的鮮美。乾道六年,黃州一帶“魚賤如土,百錢可飽二十口,又皆巨魚”。

這時的魚價已“賤如土”,只需一百個大錢,就能買到一條讓二十人吃飽的大魚了。

回憶《水滸傳》裏曾出現這樣一幕,當獄卒的李逵來到江邊,想要從浪裏白條那賒幾條鮮魚。李逵這粗漢身無分文,張順自不會賒魚給他,於是乎,兩人便大打出手。起初在岸上,張順根本不是黑廝的對手,被揍了幾套老拳。隨即,張順略施小計,將李逵騙上小舟,靠水上的本事順利地將李逵壓入潯陽江。

這場爭執的結果,自是宋江出面,救了李逵這小老弟一命。倘若,宋江戴宗沒有及時出現,多半這又會成爲宋朝史上又一起因魚而引發的命案,蠻橫買主命喪江頭,張小哥捲入官司,最終,以悲劇收場。誰讓北宋的魚價走高呢?若這檔子事發生在南宋,幾條“賤如土”的魚拿去便是,又怎會惹出接下來的是是非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