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白登之圍的另一面,裝備落後的匈奴如何反敗爲勝

白登之圍的另一面,裝備落後的匈奴如何反敗爲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白登之圍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漢文帝時期的一封奏疏向我們展示了當時漢匈真實實力的對比,它的作者是文景時期十分重要的名臣晁錯。

《晁錯言兵事書》: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衆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遊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鬥,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

按照晁錯對匈奴人和漢軍兩方長處、短處的研究,可以總結出一點:如果是正面交戰,匈奴的軍隊完全不可能打得過上漢軍。

白登之圍的另一面,裝備落後的匈奴如何反敗爲勝

因爲匈奴人的裝備,是十分簡陋的木製盔甲、劣質兵器、粗製弓箭。而匈奴人的軍隊,不過是單于和諸王們臨時聚集起來的部落民,他們不是一支經歷過訓練的正規軍隊,而是一羣湊起來的烏合之衆。

漢軍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兵器裝備也是多種多樣的,由長戟兵、劍盾兵、戰車兵、勁弩兵、突騎組合而成。弩兵在盾兵圍成的方陣中遠程攻擊敵人,方陣可以隨時移動,找到最有利的進攻位置。方陣中,戟兵在盾兵後面一排,攻擊衝擊方陣的匈奴突騎。

匈奴人的兵器難以砍穿漢軍的堅甲,而他們木製的盔甲無法抵禦勁弩的射擊,他們的戰術更是無法衝破漢軍方陣。

他們臨時組織起來的“軍隊”,無法抵禦漢軍戰車和突騎的衝擊,幾個衝鋒就可以讓他們陣腳大亂。

事實上,從秦朝時蒙恬大破匈奴,一直到東漢時大司馬竇憲攻滅匈奴,匈奴人從來沒在大的戰場上打贏過中原的軍隊。

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強大的機動性,匈奴的馬可以在山地和溪谷之中如履平地。主要由步兵組成的漢軍,無法追擊到匈奴的大軍,各個小部隊常常被匈奴大軍以多打少,匈奴的戰術就是誘敵深入、圍而殲之。

總的來說,大軍對陣,匈奴大軍是無法打贏漢朝大軍的,那麼漢朝初期劉邦率領32萬大軍北伐匈奴,結果被包圍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上七天,最後不得不用令人不齒的計謀脫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如果有人連戰神項羽都能打敗,那麼他也有理由在兵事上輕視一切強敵了。在劉邦眼裏,匈奴算得上什麼?不過是當年秦將蒙恬的手下敗將,不過是一羣一戰就被打得不敢“彎弓抱怨”不敢“南下牧馬”的烏合之衆罷了!

蒙恬死後,秦朝倒塌後,中國迎來了羣雄割據的楚漢時期,匈奴乘着中原的亂局,乘機蠶食北方邊境,又敢回到河套地區。

高帝六年,冒頓單于帶領匈奴大軍侵入北方邊境,他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漢朝的藩國【韓】,韓王信被匈奴大軍包圍在馬邑,最終無奈之下向他們投降。

白登之圍的另一面,裝備落後的匈奴如何反敗爲勝 第2張

高帝七年,劉邦率領32萬大軍攻打侵入的匈奴,匈奴派左賢王、右賢王率領一萬多名騎兵,與韓王信手下大將王黃會和,一同屯駐在廣武。劉邦親自率領大軍進攻他們,打得他們丟盔棄甲、大敗而逃。漢軍乘勝追擊,雖然戰果頗豐,但是……

當時是冬季,那一年又特別寒冷,漢軍對氣候沒有防備。後來突然降溫,沒有保溫措施的漢軍將士被嚴寒天氣“打敗”,平均十個將士中就有兩三個被凍掉了手指!

這三十二萬大軍中,有六萬到七萬人被凍掉了手指,等於是徹底失去了戰鬥力;其餘那些運氣好的將士,估計也因無法忍受嚴寒天氣而戰鬥力受損,能出現這種情況,漢軍的後勤狀況想必也是較差的。

但是劉邦顧不得這些,他要給“不知輕重”的冒頓單于一點顏色悄悄。他打聽到冒頓單于的大軍屯駐在代谷,就準備與其決戰

漢軍既然初戰告捷,雖然忍受着低溫天氣,士氣還是很高昂的。漢朝君臣都想借此立威,想通過一場大的勝利,讓匈奴像畏懼秦朝一樣畏懼漢朝,而再不敢侵犯邊境。

劉邦先派使者去與單于“談和”,藉機窺探匈奴大軍的情況。冒頓單于作爲一代雄主,自然也能識破劉邦的計謀,漢朝使者一來,他就讓軍營中的壯年人都躲起來,讓一些老弱病殘夾道迎接。

漢朝共派去了十多批使者,回來後都還報說:“匈奴大軍不足懼,他們的戰士都很弱,糧草也不足。”

得到了這些振奮人心的消息,劉邦大喜過望,漢朝君臣都是主戰派,堅決支持與匈奴決戰。只有出使後回來的劉敬(婁敬)表達了反對意見:“兩軍交戰敵國使者過來,按照常理一般都要示強,我看匈奴是故意示弱,想要引誘我們出擊。其中必有詐謀,貿然出擊必定要遭到失敗。”

此時漢軍士氣正盛,大軍已經開拔,要去代谷攻擊匈奴大軍。箭在弦上,豈能不發?大軍已經出動,劉敬在這時候說出這樣令人沮喪的話,劉邦即便是信他的話,也不會出爾反爾又讓軍隊停止出擊了。他勃然大怒,說劉敬是妖言惑衆、滅自己威風,令人把劉敬捆了起來。

白登之圍的另一面,裝備落後的匈奴如何反敗爲勝 第3張

大家都知道,漢軍大部分由步兵構成,機動性十分差。劉邦爲了抓住戰機,親自率領一支機動性很強的先鋒軍趕到平城,把大軍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劉邦到達平城後,親自去白登山上查看四周地形,剛想要部署後面的戰略,冒頓單于已經率領大軍趕來,將劉邦等人死死地包圍在了白登山上。

可想而知,劉邦帶去平城的只是一支人數不多的先頭部隊,他去白登山既然是爲了視察地形的,想必也不會帶多少人。而冒頓單于打聽到白登山上的人是劉邦,也立刻徵調了國內前後共40萬大軍,將白登山圍得水泄不通。

等漢軍主力趕到,早就爲時已晚,匈奴的戰略部署已經十分嚴密了,漢軍不敢貿然出擊。白登山上就那麼一點人,敢突圍嗎?所以劉邦最後不得不用陳平的計謀脫圍。

現在很多人以偏概全,講白登之圍時只說:“漢軍32萬人被匈奴軍隊包圍在白登山上,連主動出擊都不敢”,他咋不說被包圍的只是劉邦和他的近衛軍呢?漢軍和匈奴大軍並未決戰,就說白登之圍能看出匈奴人強破天際,是否太過不實了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