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戊戌變法爲什麼會失敗?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戊戌變法爲什麼會失敗?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戊戌變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偉大的嘗試,不出意外,它像中國歷史上無數次變法運動一樣失敗了,但是我們不妨猜想一下,如果它成功了,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譚復生一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成爲其英雄生涯的絕唱,而浩浩蕩蕩的戊戌變法也徹底失敗了。

戊戌變法爲什麼會失敗?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如果當日康有爲變法成功,中國究竟會走向何方?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是不是能像日、英之流實現君主立憲制呢?那我們不妨回頭看看,他們到底有可能成功嗎?

長期以來康有爲都被認爲是維新派,人稱其派系“康黨”,慈禧及其爪牙榮祿、徐桐、剛毅等人被劃爲守舊派。但我認爲康有爲還是典型的保皇黨,跟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國內一度盛行的“尊王攘夷”一派大有精神上的相似。一個標誌性的特點就是忠,對皇帝忠,對大清帝國忠。清王朝被推翻之前康有爲拼了命地參加科舉考試,踏上仕途,想通過光緒帝維新變法,這我們可以認爲是中國求變之捷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孫中山,能用不流血的辦法富國,爲何不試?況且有日本明治維新之鑑,從1868年到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日本用了26年就完成富國強兵的過程,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康梁可是組織公車上書的啊,他們知戰敗之恥,但更加堅定他們的是維新之必須,維新之可行!

但是往後的事又怎麼解釋呢?1916年1月1日袁世凱正式復辟,康有爲咬牙切齒,恨這袁賊。梁啓超的弟子、康有爲的徒孫蔡鍔將軍雲南起兵反袁,成爲袁世凱的掘墓人,也是中國國葬第一人的英雄。1916年6月,袁世凱病逝,同年11月,蔡鍔將軍在日本病逝。可笑可惡的復辟草草收場,可大家沒想到的是,翌年張勳搞了一場更可笑的復辟,要把年僅12歲的溥儀再次推上帝位,而這次,康有爲舉雙手贊成,還要出任宣統帝的首席內閣學士。典型的保皇派啊!只要是大清的江山,只要是大清的皇帝,康有爲都願意爲其赴湯蹈火,拋頭顱、灑熱血。

而康有爲維新變法之基礎,必須是建立在大清的聖明君主之上。而事實上,自1890年梁啓超在廣州萬木草堂拜康有爲爲師直至1927年康有爲病逝,除去兩人變法那幾年的蜜月期,兩人總是在爭吵中度過。梁啓超恨啊,老師你爲何心心掛念那清皇朝、那光緒帝,就是辛亥革命以後還是掛念着復清。

戊戌變法爲什麼會失敗?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圖)康有爲(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

單從領導者康有爲的政治覺悟,我認爲戊戌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了。那我們想,他們有偶然性的成功可能嗎?

百日維新的核心力量是什麼?讀書人啊,這最起碼的一點是他們不具備改革必須的軍事力量。其次,這羣讀書人有多少話語權呢?

戊戌六君子之一,康廣仁,一介布衣,託他哥哥康有爲的福,那是慈禧絕對不放過的,慈禧甚至燒了康有爲的萬木草堂,扒了他家的廣東祖墳。

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官大點,光緒帝擢此四人爲軍機四卿,拜四品官,算是維新的中堅力量了。

康有爲本人呢?中了進士,做了個工部主事,拜正六品官。梁啓超中過舉人,主要在製造輿論上做貢獻,辦《萬國公報》、《時務報》、《知新報》等,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

概括來說,這是一場就是一羣中下級官員領導的運動,並且這幾個人之間意見也常常相左,楊銳更是向光緒帝進言:康不得去,禍不得息,認爲康有爲過於偏激的舉動會禍及皇帝。那一個更核心的問題是,當時的慈禧太后住進了頤和園,光緒帝親政了,同時光緒年輕氣盛、勵精圖治,要做前人祖宗沒有過的事業,復興大清,他又那麼地欣賞康有爲,爲何不給他升官啊?

事實上,慈禧太后一直都把權利攥在自己的手上。二品以上官員任免權在慈禧手裏,光緒只能任免中下級官員,就是對徐桐、剛毅再恨得牙癢癢也無可奈何,就是對康梁再喜歡也無補於事,就是連康有爲想當個京師大學堂總辦也不行。同時榮祿榮中堂是典型的“後黨”,軍權從來就在慈禧手上。換句話說,維新黨依靠的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所以後來的是就順理成章了。1898年9月14日光緒和慈禧衝突,慈禧破口大罵“小子爲左右熒惑,使祖宗之法自汝壞之,如祖宗何?”次日,光緒密詔楊銳,並且大體接受他的意見,康有爲過於心急激進,已經觸怒皇太后了,還是讓他趕緊離開北京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戊戌英雄流的血值得紀念,但戊戌失敗之殤同樣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