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樓蘭古城是如何消失的?後來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樓蘭古城是如何消失的?後來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樓蘭古城是上個世紀在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發現的,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發現的話,那就是轟動,這裏蘊藏着數不清的文物和財寶,並有着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其價值根本無法估計。

樓蘭古城是如何消失的?後來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1900年3月27日,傍晚,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個白人老頭和幾名嚮導、幾頭駱駝在緩慢地行走着,夕陽下,他們的身影被拉得很長很長。沿着古塔里木河的河道,他們想尋找行蹤不定的羅布泊,在太陽落下的時候,他們終於來到了一個土崗上。這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白人老頭髮現駱駝身上的水袋在漏水,所剩的用水已經寥寥無幾。禍不單行,嚮導發現他們落腳必須用的鐵鏟也丟失了。老頭決定,所有人員立刻就地休整,嚮導獨自返回尋找鐵鏟。

行進中,獨行的嚮導意外地發現了一座古城的城牆、街道、房屋,甚至還有烽火臺。嚮導以爲自己產生了幻覺,使勁揉了揉眼睛,纔敢確定這一切並不是幻覺。他立刻返回把這個發現告訴了老頭。老頭異常興奮,他們循着嚮導的指引,再次來到了那一片古城。由於沒有了水,匆匆查看後他們就離開了,第二年他們又按照原路回到了這裏,進行了大量發掘。老頭根據當地出土的佉盧文簡牘“kroraina”一詞,推定古城名爲樓蘭。此後,樓蘭這個名字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而最早發現樓蘭古城的維吾爾族嚮導,名叫艾爾迪克,那位白人老頭,就是赫赫有名的探險家、瑞典人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在這裏發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錢幣、絲織品、糧食、陶器、36張寫有漢字的紙片、120片竹簡和幾支毛筆。這個被斯文·赫定稱爲“沙漠中的龐貝城”的古城震驚了整個世界。隨後,許多國家的考古學家、地理地質學者、探險隊接踵而至……

1905年美國的亨廷頓探險隊;

1906年英國的斯坦因探險隊;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險隊;

1910—1911年日本的大谷光瑞第二次探險隊……

樓蘭古城是如何消失的?後來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第2張

各國探險隊在樓蘭古城及羅布泊地區發掘出的文物數量之豐富、價值之大,震驚了全世界。這裏出土了各個時代的石器、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品種極其繁多,歷史久遠。在各種出土文物中,樓蘭古城出土的漢錦和晉代手抄《戰國策》最爲珍貴。漢錦大約製作於公元1—2世紀,做工精細,色彩絢麗,並繡有文字,如“延年益壽”、“昌樂光明”、“延年益壽宜子孫”等吉祥字樣。這裏發掘出的晉代手抄字紙,比歐洲人最早的紙張都要早六百餘年。在出土的文物中,還發現了西晉時期西域長史李柏寫給焉耆王的信件,即“李柏文書”。以斯文·赫定爲代表的探險家們,盛讚樓蘭是一個湮沒在“沙漠中的寶地”,是遺落在歷史角落的“博物館”,是“東方的龐貝城”。

延續了數千年的文明,湮沒了數千年的記憶,慢慢揭開了神祕面紗,樓蘭古城,在風沙和荒煙中漸漸顯露出來。

考古專家根據樓蘭古城附近遺址出土的古墓乾屍推論,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時間,樓蘭地區生活着一羣以遊牧爲生的人,他們金髮碧眼,與古歐羅巴人種同宗。或許是因爲逐水草而獵,他們僅留下幾具乾屍,就神祕地消失了。

其後2000餘年,這一地區的歷史出現斷層,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中均找不到樓蘭一絲痕跡。當時,樓蘭地區的自然環境不像今天一樣惡劣,而是非常適合遊牧或農業,但這一段歷史成了不解之謎。

西漢時,樓蘭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張騫通西域後,樓蘭成爲東西方交通的要道。《史記·大宛列傳》記載:“于闐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南河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司馬遷時代,“樓蘭”一名已爲漢人所知,這些記錄就是依據張騫出使西域的所見所聞而來。

魏晉時期,中央政府設置西域長史一職,治所就在樓蘭,樓蘭也因此成爲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從長安出發,古絲綢之路一路西延,到達樓蘭時開始分爲南北兩道。樓蘭作爲亞歐大陸心臟位置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處在強大的漢帝國、匈奴和周圍許多遊牧民族國家夾縫中的樓蘭,時常面臨生存危機,各國也經常爲爭奪樓蘭進行大規模戰爭。

晉代之後,樓蘭突然再次消失,一個曾經繁華一時的西域重鎮,在此後的1500多年裏再次銷聲匿跡。

從公元前176年始見記錄,至公元前77年更名爲“鄯善”盛極一時,再到四世紀左右突然消失,樓蘭留在文獻中的歷史十分短暫,也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樓蘭什麼時候建國,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有什麼樣的社會經濟生活,信仰什麼宗教,是什麼樣的民族等等,都已無從考證。文獻中記載最多的,只是簡單說公元前1世紀時,在漢帝國與匈奴的激烈鬥爭中,樓蘭“小國在大國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努力維護自己的生存。西域史名家馮承鈞感慨:“考證西域古國今地,往往一件簡單問題,變成極複雜的問題,樓蘭就是一例。樓蘭疆域有多大?都城在何處?現在假定雖有幾說,尚無定讞。”

樓蘭雖然迅速而悄然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卻留下了“一塊緊張的世界史的紀念碑”。1700年後的今天,荒漠古道中的樓蘭依然保持着她“謝幕”時的姿態,殘垣斷壁揭示出塵封的記憶,令人恍然覺得歷史就發生在昨天。誦讀李白《塞下曲》中的名句:“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仍能感受到歷史的獵獵風塵。樓蘭爲什麼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多少年來,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一種觀點認爲樓蘭亡於全球氣候的變化。大約從一萬年前起,地球環境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性變化,距今10000年至8000年爲升溫期,距今約8000年至3000年爲高溫期(氣候適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爲降溫期。三大階段性變化決定了人類的活動範圍與方式,樓蘭古城的消亡大約在公元前後至四世紀,這時正是旱化加劇的時期。在這一旱化過程中,不僅是樓蘭古城消亡,而且由於沙漠擴大,先後發生了尼雅、米蘭城、喀拉墩、可汗城、統萬城、尼壤城等國家和城市的消亡。樓蘭古城地處亞歐大陸腹地,處在乾旱內陸,在地球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消亡不可避免。

一種觀點認爲樓蘭亡於青藏高原的隆起。在距今7到8萬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這對亞歐大陸中部地區的氣候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再也無法到達這裏,整個中亞地區都出現了乾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趨勢。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建立在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在這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樓蘭曾頒佈過迄今爲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但水源依然迅速萎縮終至最後消亡,城市也就無法存續下去。

一種觀點認爲樓蘭亡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一種觀點認爲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樓蘭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早期古絲綢之路從這裏經過。後來,經過哈密、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通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一種觀點認爲樓蘭亡於瘟疫疾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絕大多數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樓蘭因此而亡。

一種觀點認爲樓蘭亡於生物入侵。據有關專家考證,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昆蟲螻蛄,給樓蘭帶來了致命的災難。這種螻蛄生活在土中,它們以白膏泥土爲生,成羣結隊地進入居民的土地、房屋,在樓蘭沒有任何天敵,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無論如何,樓蘭的消亡足以說明,只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自身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樓蘭曾有挾制要道、左右東西交通的輝煌;曾有積粟百萬、威服四鄰諸國的壯舉,然而,自然環境的演變、水系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戰爭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樓蘭由綠洲變成了荒漠,由盛世走向了荒蕪。昔日塞外綠洲,今日黃沙亂冢,興衰成敗之間的落差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