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霍光死後,爲何霍光的家族就被盡數誅殺了呢?

霍光死後,爲何霍光的家族就被盡數誅殺了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66年7月,風光一時的霍光家族,因謀反之罪,被盡數誅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隨着主犯霍顯、霍禹等人的相繼伏法,在大漢朝堂上又不可避免地興起了“黨同伐異”的戲碼——那些凡是跟過霍光的官員,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清算。

有一天,大漢丞相魏相(人名)向漢宣帝奏議,說太僕杜延年向來受到霍光的信任和重用,他(杜延年)所任用的官員,大都是一些違法奸詐之輩,請予以嚴查!

霍光死後,爲何霍光的家族就被盡數誅殺了呢?

一生經歷坎坷異常且深諳權謀之道的漢宣帝,在魏相剛開口的那一刻就知道:魏老頭這是在搞清算呢!

漢宣帝略加思索,便說道:杜延年這個人,朕知道!他沒有多大問題,把他免職罷官就算了吧!

雖然,後來魏相依然不依不饒地派遣官吏,對杜延年進行了一番“嚴查”,但是由於漢宣帝提前定下了“調子”——杜延年這個曾經被霍光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愛將,在此次“清洗”中,也只是因爲一些不痛不癢的問題,而被免官罷了。

更爲離奇的是:在幾個月之後,漢宣帝又將這個霍光的絕對心腹杜延年,提拔重用、升爲北地太守。

霍光薨後,子禹與宗族謀反,誅。上以延年霍氏舊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貴用事,官職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戶二千。後數月,復召拜爲北地太守。——《漢書·杜周傳》

爲什麼青史君會用“離奇”一詞,來形容此事呢?

那是因爲大家都知道:雖然漢宣帝是霍光一手扶持起來的,但是由於霍光的專權,素有大志的漢宣帝,其實對於霍光的所作所爲是甚爲不滿的;尤其是在霍光的妻子霍顯,毒殺了宣帝的髮妻許皇后之後,漢宣帝對霍家之人更是深惡痛絕。

故而,在霍光死後不久,由於漢宣帝的步步緊逼,霍家人就不得不走上了謀反的不歸路······

所以,在此時魏相提議“辦了”霍光以前的絕對親信杜延年,那麼,按照常理來說,漢宣帝應該是非常樂見其成的。

可是,奇怪的是:對於這個杜延年,漢宣帝不僅沒有清算,反而多加庇佑;在後來更是直接將其提拔重用。那麼,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02—

杜延年,字幼公,南陽杜衍人(今河南南陽),他的父親是被司馬遷寫進《史記》裏的、西漢早期的“十大酷吏之一”——杜周。

據史書記載,這個杜周屬於典型的“人狠話不多”角色,在他出身大漢帝國廷尉期間,在詔獄裏關押的高級官吏人數,就從來沒有少過一百人;而且只要是杜周所主審的案件,株連幾十個人,都屬於小菜一碟;一次性株連上百人,那纔是常規操作。

不僅如此,只要是被杜周簽發了逮捕證,那麼,你就只剩下“認罪”一條路可以走了——不認罪,就會打到認罪爲止。

所以在杜周主管大漢司法期間,朝廷詔獄裏的在押人員總計超過了六七萬人,而全國各地監獄裏的人犯總數更是多達十幾萬人!

周少言重遲,而內深。爲廷尉,詔獄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減百餘人。章大者連逮證案數百,小者數十人。會獄,吏因責如章告劾,不服,以掠笞定之。詔獄逮至六七萬人,吏所增加十有餘萬。

有這樣的家學傳承,如果說長大之後的杜延年,會變成一名“狠角色”,我們一點也不奇怪!

可是,有趣的是,在自己的哥哥們“繼承家學”,都成爲酷吏之後,杜延年卻走向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杜周)兩子夾河爲郡守,治皆酷暴,唯少子延年行寬厚雲。

公元前87年,漢昭帝劉弗陵繼位,剛剛出任大漢帝國第一輔政大臣的霍光,爲了迅速穩固自己的地位,在重用親屬之餘,也將眼光投向了那些可造之材。

於是,青年才俊杜延年被霍光相中,並被提拔爲主管軍隊營建的司空(絕對的肥缺);可以看出:霍光是很欣賞杜延年的,而杜延年也由此開始,被打上了“霍光一黨”的標籤。

昭帝初立,大將軍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餘,補軍司空。

四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83年,益州蠻夷叛亂,杜延年便被任命爲校尉,出擊平叛;當時的大漢軍隊連匈奴都揍得滿地找牙,一個小小的蠻夷叛亂,自然不在話下——就這樣,經過“基層鍛鍊”的杜延年,直接官升諫大夫,一躍成爲大漢朝堂的中級官吏。

始元四年,益州蠻夷反,延年以校尉將南陽士擊益州,還,爲諫大夫。

青史君說:在短短的四年間,杜延年就一個“白身”被霍光提拔爲諫大夫,可以看出:霍光對於杜延年是相當看重的;而在外人眼裏,杜延年也絕對是霍光的“自己人”。

公元前80年9月,同樣是漢武帝指定的輔政之臣上官桀,因與霍光爭權失利,於是聯絡燕王劉旦、鄂邑長公主(漢武帝的女兒)等人,準備給霍光來一場“鴻門宴”——在宴會上直接殺了霍光,然後廢了一直維護霍光的漢昭帝,改立漢武帝的第三子燕王劉旦爲帝。

但是由於謀劃不周,有人提前知道了這一消息,並把它告訴了大司農楊敞。

而這個楊敞呢,是個典型的膽小怕事之人,他雖然內心比較傾向於支持霍光,但同時也害怕上官桀等人萬一事成,會反過來收拾自己。

在幾經權衡之下,楊敞還是決定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了杜延年。最終,上官桀等人伏誅,而霍光的權威也由此走向了巔峯。

後來,在論功行賞之際,已經完全被霍光接納了的杜延年,直接被提拔爲太僕(官居九卿),並開始協助霍光處理政務(右曹、給事中)。

延年本大將軍霍光吏,首發大奸,有忠節,由是擢爲太僕、右曹、給事中。

霍光死後,爲何霍光的家族就被盡數誅殺了呢? 第2張

—03—

前面我們說了,杜延年出身於司法(酷吏)世家,所以從小開始,杜延年就被父親杜周逼迫着,學習了那些枯燥繁瑣的法律條文。

以杜周的設想,自己的這個幾個人兒子都是要子承父業、成爲執法嚴苛之人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生性寬仁的杜延年卻走向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由於熟知法律條文且心地善良,所以,後來身居高位的杜延年,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幫助那些因爲酷法而株連的無辜之人。

(延年)亦明法律,光持刑罰嚴,延年輔之以寬。

在史書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個非常有名的事例:

在治理上官桀謀反案時,本着“一網打盡”的精神,本來就和霍光不對付的桑弘羊最終也被牽扯其中,並處以極刑。

而桑弘羊有一個兒子叫桑遷,在逃跑過程中,曾經留宿於一個叫侯史吳(桑弘羊的老部下)的小吏家中。後來,桑遷被捕處死,而這個侯史吳被捕下獄。

有一年,天下大赦,廷尉府官員王平和少府官員徐仁就根據法律規定,將這個侯史吳納入了特赦的名單,並釋放出獄。

突然有一天,負責監察工作的御史,跑來審覈特赦事宜(估計是有人舉報)。然後就直接指出:這個侯史吳是包庇逆犯,不在特赦範圍,於是他們向朝廷提出重審;並且同時彈劾王平和徐仁是放縱逆犯、按律當誅。

在這裏,青史君稍微解釋一下此事的背景:其實,在歷史上桑弘羊到底有沒有參與上官桀謀反案,歷來是有爭議的。比如在本文的主要參考資料《漢書·杜周傳》裏,對於“上官桀謀反案”是這麼記載的:

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蓋主、燕王謀爲逆亂。

注意這裏沒有提到桑弘羊哦!

也就是說,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人認爲:桑弘羊之所以會被霍光收拾了,最爲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權力之爭。

所以,在當時很多人對桑弘羊的遭遇是持憐憫態度的,故而纔有了少廷尉府王平和少府徐仁的秉公執法。

但是呢,在政治的鬥爭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絕對沒有中間地帶的——從這一個角度來說的話:侯史吳救助桑遷的舉動,絕對是要被霍光所打壓的。

故而,有關部門這次特赦侯史吳的舉動,其實頗有點挑戰霍光權威的意味在裏面。

而且,主張放了侯史吳的那個少府徐仁,還是大漢丞相田千秋的女婿。

這就更有意思了!

因爲,“內廷老大”大將軍、大司馬霍光和“外廷老大”大漢相國本來就屬於對立關係,所以霍光下令嚴查“侯史吳特赦案”。

很明顯:霍光之所以這麼做,除了繼續打擊政敵,上官桀、桑弘羊等人殘餘勢力外;最爲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趁機將田千秋也一起收拾了——那樣的話,霍光就可以真正地做到一家獨大了。

故而,雖然最終田千秋已經認慫,但是,霍光還是不依不饒,硬是給田千秋扣了一頂“擅自召集朝廷重臣、分裂內外廷”的帽子,準備辦了他!

少府徐仁,即丞相車千秋女婿也,故千秋數爲侯史吳言······明日,千秋封上衆議,光於是以千秋擅召中二千石以下,外內異言,遂下延尉平、少府仁獄。朝廷皆恐丞相坐之。

眼看着就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朝堂地震,於是杜延年出場;他對霍光說道:

廷尉府和少府特赦侯史吳這件事情是符合規定的,現在說侯史吳的所作所爲是大逆不道,恐怕過於嚴重了(吏縱罪人,有常法,今更詆吳爲不道,恐於法深)。

而且,丞相田千秋本來就是個老好人,這次的事應該不是他在背後使壞,他只是爲了救自己的女婿罷了;另外,人家本來就是丞相,說他擅自召集朝廷,這一條罪名怕是站不住腳吧!(又丞相素無所守持,而爲好言於下,盡其素行也。至擅召中二千石,甚無狀)。

關鍵是,民間早流言說朝廷現在所實施的法律太過嚴苛, 而丞相又是先帝老臣,如果因爲這事把他處理了,那大將軍您不就成爲了百姓眼中的惡人了嗎?

霍光一聽有道理,就做出了讓步,在處死了王平和徐仁之後,也就沒有再追究丞相田千秋的責任(而不以及丞相,終與相竟)。

雖然,杜延年沒有徹底地保護那些無辜之人,但是從這件事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出:杜延年雖然依附於霍光,但是他卻是一個非常公道之人。在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中,杜延年能夠從大局着想,以公道處事,極力維護無辜之人,他的這份勇氣與仁厚,絕對令人敬佩!

當然,杜延年不僅厚道,而且極爲聰明——早在昭帝還早世之際,他的兒子杜佗就和劉病已成了鐵哥們。

後來,漢昭帝駕崩、海昏侯被廢,在天子之位虛懸的情況下,又是杜延年積極進言,建議霍光擁立漢宣帝繼位。這樣的擁立之功,你說漢宣帝能不銘記於心嗎?

時,宣帝養於掖廷,號皇曾孫,與延年中子佗相愛善,延年知曾孫德美,勸光、安世立焉。

故而,在後來漢宣帝清洗霍家時,會對杜延年格外保護,也就不足爲奇了。

最終,被漢宣帝復召任職的杜延年做到了御史大夫的三公之位,並被納入麒麟閣功臣行列。可謂,功成名就、千古留名。

結語:

縱觀杜延年的一生,他有立場,有操守;在霍光專權跋扈之際,他勇於保護無辜之人;在宣帝落魄之時,他慧眼識珠、積極舉薦;

雖然身在爾虞我詐的權力場,但是杜延年卻能夠堅守本心,公道處事;所以,他雖然是霍光心腹,但最終卻受到了漢宣帝庇護,並最終成爲麒麟閣功臣。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厚道人終究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