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朝爲何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現象?朝廷是如何控制與管理的?

明朝爲何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現象?朝廷是如何控制與管理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後,流民問題一直是歷代王朝所面對受統治者重視的社會問題。到了明朝,流民問題更是貫穿了整個朝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中國古代社會對流民的定義是:他們的成分複雜,可能包括相當廣泛的社會階層,但始終以農民爲主體;由於自然的、政治的、經濟的或其他重大社會變動的原因,被迫遠離家鄉,到自認爲可以避難求生的地區流動遷移;對於他們的遷移活動,在大多數情況下.官方是不願接受的,並要進行程度不同的行政干預。

明代流民問題層出不窮,且與明朝相始終。明朝境內的流民問題日益嚴重,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統治者則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之有利於人民的生產生活,進而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但在統治者美好的願望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流民問題還是初見端倪。

明朝爲何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現象?朝廷是如何控制與管理的?

從明洪武年間到正統年間,流民問題不曾間斷,時輕時重,特別是在仁宣時期也出現了大量的流民。

古代人民視土地爲生命,一般沒有特別重大的事情發生時,人們是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這也是一直影響我們現代安土重遷、落葉歸根思想存在的原因,因此使人民背井離鄉,走上流徙之路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

一、明朝爲什麼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現象?

1、自然災害嚴重

我國自然災害之多,世界罕有,特別是古代時期,由於生產力不發達以及人們的認知有限,人們對自然災害不能有很好的認識,對其存敬畏之心。

明代已處於封建社會後期,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很高,據記載,明朝 200 多年的歷史中,各種災害竟達 1011 次之多,而且多數自然災害是同時發生,其嚴重程度更是無法估量。

而有災必有荒,災荒的發生必然會對農業的生產造成破壞,農業減產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也會對國家的賦稅收入有影響。

像在災害特別嚴重的情況下,人民無糧交稅,生活饑饉,勢必會流徙他地,尋求生活出路。進而對明代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且是多方面的。

明朝爲何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現象?朝廷是如何控制與管理的? 第2張

2、人地矛盾突出

由於元朝的民族壓迫政策以及後期統治的衰落,元朝的政治江河日下,元末盜賊四起,爆發了農民大起義,大部分地區都遭到戰爭的迫害。

明朝疆域所轄地區耕地資源較少,多山地和丘陵,其面積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平原面積卻不足百分之二十,所以明朝存在很嚴重的人地矛盾問題。

在古代小農經濟的社會中,人民把土地看的很重要,一般人們不輕易遠離家鄉,而由於地少人多,往往好多人無地可耕,無以爲生。

也正因此他們會走上流徙之路,而政府又有移民屯田的政策,給予人們補給,而人們爲了尋求生存出路,迫不得已進行遷徙。因此明朝初期人多地少問題的突出是許多人口流移的一大原因。

3、地方官吏失職

從秦朝完成大一統,建立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統之後,歷代中央政府多在此基礎之上不斷髮展完善,明代在前朝的基礎上也形成了本朝的行政管理系統。

其中與人民利益最密切相關的即地方行政官員,他們負責與人民生活相關的事宜,人們常把官員比作人民的衣食父母,說明這些官員對人們的重要性。

古代社會中不乏大量清官,他們始終注重人民的利益,當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時,往往上書皇帝,減輕人民的負擔;

但也有官員壓榨百姓,從人民身上索取,過着奢侈的生活,不幫人民辦實事,甚至損害人民的利益。

但往往一些官員在面對災荒情況時卻不能如實上報,以此來避免影響其政績,如此,中央政府不能得到有效的實情,也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從而導致災荒情況的嚴重化,進一步導致人民無以爲活,逃徙各處。

明朝爲何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現象?朝廷是如何控制與管理的? 第3張

三、明朝對流民實行規範性的管理和安置

1、減少向國家繳納稅糧

蠲免賦稅這一政策貫穿於流民生成前後。明前期,自然災害是流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災必有荒,災害發生後人們會面臨缺衣少食的饑荒。

饑荒發生若得不到好的解決,饑民極有可能會衍生爲流民,爲避免這些饑民進一步發展爲流民,政府往往會採取蠲免賦稅的政策,來減輕人民的負擔。

但有時災情嚴重,雖然政府針對饑民採取應對措施仍無法避免人民的流移,這時政府會採取諸如給牛、種子、工具的辦法來招撫人民復業,在這一過程中同樣會採取減免賦稅的方式。

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輕人們的重負,避免了更多的人走上流亡之路。所以這一措施的實行是很必要的。

2、政府定期賑濟

政府不定期向災區百姓提供財、物等方面的救助,進行有效的賑恤,主要以糧食賑濟爲主。民以食爲天,糧食對於人們來說至關重要,但遇到災害之後,農民辛苦耕作的糧食經常欠收,甚者遇大旱,土地荒蕪、顆粒無收,人民即面臨饑饉的狀況。

對此種情況,政府往往調集中央各部門以及鼓勵社會人士提供賑濟,幫助解決生存問題,以防止他們因饑荒,走上危害社會的道路。

明朝爲何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現象?朝廷是如何控制與管理的? 第4張

3、勸富賑濟

當有災荒或流民出現時,政府會竭盡全力的進行救濟,但有時政府的能力有限,所以時常有勸諭富民把家裏的糧食分給饑民,以協助政府賑濟的行爲。

說明政府已經認識到民間社會力量的重要,利用他們的力量來輔助政府,同時爲了鼓勵更多的富人能夠賑糧給饑民,政府常採取賜復的行爲作爲獎勵機制。

政府通過這種榮譽表彰以及賜復的獎勵來激勵人們和政府一起幫助饑民度過難關。勸富賑濟在當時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減小了因政府力量不足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明朝初期,針對流民問題的整個過程中所採取的這些措施,儘管不可能盡善盡美,但看出統治者在面對這一社會問題時的努力與轉變,並不是一味的不變通的鎮壓流民,而能根據流民的情況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

正因爲這些政策的實施,以及明初期的各位皇帝能夠充分認識到民爲邦本的重要性,才使得這一時期的流民得到有效的控制,沒有形成壓倒性力量的流民潮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