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後世如何評價淮南三叛?這三次兵變帶來了哪些影響?

後世如何評價淮南三叛?這三次兵變帶來了哪些影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三國後期的曹魏,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了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史稱“淮南三叛”或“壽春三叛”。這三次分別爲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爲司馬氏所平定。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司馬氏誅殺曹爽之後,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漸有篡逆之意,這自然引起了親魏派的不滿,而接近東吳的淮南地區,士馬強盛,邊境多務,也就成了反叛的多發地帶,在短短几年內,這裏便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反叛,其中由諸葛誕發起的最後一次尤爲激烈。淮南第三次叛亂是三國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司馬氏在平定諸葛誕之役中,顯示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過人的謀略。甘露三年(258)正月,諸葛誕兵敗被殺。至此,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基本被消滅殆盡。

後世如何評價淮南三叛?這三次兵變帶來了哪些影響?

影響

這三次兵變的失敗,使司馬氏成功剷除擁護魏帝的勢力。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司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260年發生甘露之變,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馬昭,最後被司馬昭、賈充及成濟所殺。265年,司馬昭死後不久,其子司馬炎即篡魏稱帝,建立西晉,曹魏滅亡。

評價

西晉史學家陳壽將淮南三叛和之後的鐘會之亂並提,評價說:“王凌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幹,諸葛誕嚴毅威重,鍾會精練策數,鹹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後世如何評價淮南三叛?這三次兵變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2張

東晉史學家伏滔在《淮南論》評價淮南三叛中說:“及至彥雲、仲恭、公休之徒,或憑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東夏,屬當多難之世,仍值廢興之會,謀非所議,相系禍敗。”

唐朝史學家鄭樵認爲:“晉史黨晉而不有魏,凡忠於魏者,目爲叛臣,王凌、諸葛誕、毌丘儉之徒,抱屈黃壤。”

宋朝學者王應麟認爲王凌、毌丘儉、諸葛誕是“節義之臣,齾鉅奸之鋩”,並評價說:“若王凌以壽春欲誅懿而不克,文欽、毋丘儉以淮南欲誅師而不遂,諸葛誕又以壽春欲誅昭而不成,千載猶有生氣,魏爲有臣矣。”

清朝學者姜宸英認爲只有毌丘儉是曹魏忠臣,王凌和諸葛誕則是各有私心,評價說:“魏之忠臣,惟毋丘仲恭一人而已。王彥雲事蹟猶在影響之間。諸葛誕以見疑謀叛,其死宜矣。若果忠於魏室,則不首發儉、欽之謀,坐成司馬之勢。”

後世如何評價淮南三叛?這三次兵變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3張

清朝考據學家何焯將三人稱作三賢,稱讚道:“至於三賢,乃心王室,事連不就,而典午之勢益重,諸人之終即國之終也,故次於此焉。”

民國學者盧弼評價說:“當時勤王諸將,惟文欽父子,粗猛武夫,反覆無常,彥雲、仲恭皆爲儒將,懋著功勳,事之成否,豈可概論?公休謀定後動,子上至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衆臨淮討之,傾全國之力,挾兩宮以行,用兵十月之久,儘乃克之。公休力竭智窮,而麾下壯士數百人拱手爲列,無一降者,田橫得士,何以加茲!此皆魏之忠臣義士,承祚合爲一傳,有微旨焉。君子平情論事,不能以成敗相繩,不佞考訂事實,不爲空論,偶因姜氏之說,特發其凡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