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我國古代是怎麼制墨的?詳解制墨的發展史

我國古代是怎麼制墨的?詳解制墨的發展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古代是怎麼制墨的?其實歷朝歷代關於墨的研製都不曾間斷,,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宋代的石油煙墨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發明者是沈括,他不僅是位科學家、政治家,還是文人雅士,著有《夢溪筆談》一書。

沈括所處的宋代,是中國古代書法和繪畫都達到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正是中國古墨由單一品種轉變爲多品種的時期。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就是石油煙墨的出現。

制墨史上,千百年來,主要原料都是松樹,許多地區因爲取古鬆燒製煙,大規模地砍伐松樹。這樣做不僅影響到生存環境,還加劇了墨源的匱乏。沈括看到了這種現象,十分擔憂,他想用一種新材料代替松木制墨,但是,沒有合適的煙種。

我國古代是怎麼制墨的?詳解制墨的發展史

後來,沈括在延州(今陝西延安一帶)任職時,在當地人的引導下,發現了一種物質——脂水,後來他把它命名爲“石油”。

油一般被發現於水邊,和砂石、泉水混合着,斷斷續續地流出來。當地居民知道它是好東西,可以燃燒。就用野雞的尾巴一點點沾取,收集到罐子中。沈括對它很是好奇,他學着當地人的樣子,收集了一些帶回家中。用火點着,不一會兒,就冒出了濃濃的黑煙,很快把房裏的帳幔薰成黑色。沈括趕緊將其移到了屋外,望着縷縷黑煙,他不禁想到可不可以用這種煙來制墨呢?

沈括找來掃帚把脂水燃盡後的煙煤掃到一起,細細地觀察煙煤顆粒的顏色和粗細程度,他發現煙煤黑亮顆粒較細,是制墨的上選。

然後是試製過程,因爲原料並不充足,他只得把剛剛收集起來的煙煤拿來製作墨,數量太少,不得已他又從帳幔上小心地刮下沾染的菸灰。做成之後,他立刻就拿來毛筆蘸滿墨汁在宣紙上寫起字來。果然,墨很有光澤,黑漆漆的,鬆墨都比不上

看到墨的出色效果,沈括格外高興,心裏也踏實了許多,“遂大爲之”(《夢溪筆談·石油),並打算把這種墨推廣到文人圈子裏。

沈括將收集來的石油用瓷碗懸掛在油燈的上面,利用點燃的油燈的溫度使之燃燒分解,整個燒結的過程,沈括沒有離開半步,隨結隨清掃,生怕燒老了影響色相。

隨後是篩煙,他用篩子細細地過濾去雜,篩出顆粒均勻細膩的炭黑粒。

最後就是爲了防止膠和煙混合不均勻,使得成墨脆卻不堅硬,或是墨液發澀,沈括加大了柞搗量和搓揉量。

經過三道工序的嚴格製作,石油煙墨終於被製成了,這就是後來的“延川石液”,並喜滋滋地宣稱:我是開始做它的。又預言道:這種墨以後定會廣泛流行。

他的墨一問世,就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追捧。和他同時代的文豪蘇軾就讚美說“可謂上乘”。

我國古代是怎麼制墨的?詳解制墨的發展史 第2張

不幸的是,沈括的石油制墨的具體方法失傳了,但是開啓了人們制墨的一個新思路,隨後,麻油、豬油等都被拿來燒煙制墨。明代歙縣羅小華還發明瞭桐油取煙製作墨,油煙墨慢慢普及發展了起來。

制墨在我國古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逐步前行,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包括漆墨、松煙墨、油煙墨等等。

後來,隨着鋼筆的傳入,傳統墨市場受到了衝擊。如今,制墨常用的煙是提煉石油後的重油燒成的工業用煙,膠多爲牛膠、魚膠或是化學合成的塑膠,混合後用機械攪拌、搗揉後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