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中國人冶煉銅合金始於夏朝 冶鐵始於春秋戰國

中國人冶煉銅合金始於夏朝 冶鐵始於春秋戰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攀枝花商周冶煉遺址出土礦渣及坩堝,首次實物佐證當地冶煉史

“鋼城”攀枝花,上世紀60年代爲開發鐵礦資源而組建的城市。這裏的冶煉歷史,遠比我們所知的要更久遠。

最近在攀枝花的一項考古發掘中,首次發掘到冶煉相關文物,將攀枝花有實物可參照的冶煉史,追溯到了距今2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在配合成昆鐵路改造工程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發掘了這片商周時期生活遺蹟。除了灰坑、牆基、陶器等,還發掘出了坩堝底和冶煉留下的兩枚金屬礦渣、紅燒土。隨着發掘的深入,更多遺存也被揭露出來,這裏,會是古時攀枝花的冶煉場嗎?

河邊的梯田下埋藏着商周遺址

2013年5月,省考古院在與攀枝花當地文物部門對成昆鐵路米攀段進行考古調查時,在米易縣丙谷鎮東側沙溝村8組東南面的山坡梯田上,發現了這片遺址。

現場發掘工作負責人陳葦說,這片遺址位於一片梯田區,地表就散落着商周時期的夾砂陶片。經過鑽探,探明這片土層下含有商周及戰國時期的石器、陶器,初步確認這是一處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

因爲當地小地名叫廟門前,這個遺址也被命名爲廟門前遺址。這片遺址旁,就是一條小河匯入安寧河,距離安寧河的直線距離不到2公里。地處斜緩坡地,是一座整體落差在幾十米的土包。“無論是地理環境、自然環境都是有優越性的。”

中國人冶煉銅合金始於夏朝 冶鐵始於春秋戰國

時間轉到2015年1月,由於鐵路即將施工,省考古院進入這片區域,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商周時重要聚落住房竈臺一應俱全

總共3000平方米的區域,至今完成發掘的有近500平方米,遺址堆積多達9層。在古代文化層中,發現了40個左右的灰坑、3座房屋的牆基、兩座竈、數十個柱洞……

遺址中還出土了近200件石器和陶器,“其中90%爲石器。”陳葦說,主要爲石斧、石錛等。出土的少量陶器多爲不可復原的陶片,這些陶器較爲粗糙,表面多爲素面,少紋飾,器形等具有典型川南本地生產的特徵。

房屋、竈臺一應俱全,且遺存密集出現,考古人員認爲,廟門前遺址是攀西地區不可多得的商周時期重要聚落遺址。部分出土陶片已經具備金沙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特徵,不排除廟門前遺址年代上限可能更早。

事實上,考古發現早就證明,攀枝花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除鄰近地區已發現的“元謀人”、“蝴蝶人”遺蹟外,在攀枝花市內發現了距今約1.8萬年到1.2萬年前的回龍洞寺古人類遺址。

兩枚礦渣及坩堝或爲2000年前的冶煉場

本次發掘至今最重要的發現,就是出土的兩塊直徑4-5釐米的礦渣,“可以確定是人工冶煉的產物。”陳葦說。礦渣發現於商周時期的文化層,伴隨礦渣出現的還有用於冶煉的坩堝殘底,大量冶煉留下的紅燒土塊以及規則灰坑。由於礦渣的成分還沒有經過分析,是銅還是鐵尚未可知。中國人冶煉銅合金的時間十分悠久,始於夏朝,冶鐵則始於春秋戰國末期。

陳葦介紹,川南地區在商周時期就有冶銅技術。從現在的考古發現來看,從西昌向南到攀枝花並延伸至雲南境內,都有大小不一的冶煉遺址。這次出土的礦渣,是攀枝花首次有考古實物證明了其冶煉歷史。

至今,開挖面積僅是總面積的1/3左右,還有更多土地需要進行揭露。陳葦說,要證明這片區域爲冶煉場遺址,尚需出土冶煉爐、休息的工棚、砸礦石的石器、研粉的磨盤、蓄水坑等遺蹟、文物進行佐證。“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還不能確定這片區域爲冶煉場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