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撤驛之變原因:清政府的高壓政策是主要原因

撤驛之變原因:清政府的高壓政策是主要原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撤驛之變雖然是青滾雜卜發起的,但是青滾雜卜並不是這次事變的主要起因。通過歷史文獻的分析,撤驛之變起因有三個方面,其一是清朝的高壓統治,其二是當時的雪災與病疫,其三是喀爾喀上層貴族的不安。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這次事變的發生。  

撤驛之變原因:清政府的高壓政策是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清朝的高壓統治是主因。當時喀爾喀的局勢動盪不安,當時清乾隆爲了鎮壓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向喀爾喀徵兵,而且爲了能夠順利將徵兵的工作進行下去,對當時喀爾喀的貴族們進行施壓,使他們答應幫助完成任務,從而使得平定準噶爾叛亂有足夠的兵力,這引起了當時上層貴族的逆反心理。

其次,乾隆十九年的時候,喀爾喀發生了很嚴重的雪災,牧民生活十分困苦,加上當時病疫氾濫,使得這個地區的大量牲畜因爲沒有草而死亡,大量的牧民由於病疫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而死亡,這兩方面原因使得當時喀爾喀的社會變得十分混亂。而且這些天災讓牧民生存苦難,萌生了反抗的念頭。

當時阿睦爾撒納對乾隆的欺騙,使得乾隆非常憤怒,這導致了窩藏阿睦爾撒納的喀爾喀貴族額林沁多爾濟被處死,這直接導致了上層貴族的不安。再加上,當時的青滾雜卜不斷的散佈傳言,加大了當時上層貴族的煩躁情緒。

這三個方面的原因直接導致了撤驛之變,尤其是清政府的高壓政策,是撤驛之變起因中最主要的部分。 

 ‍撤驛之變過程

‍‍‍撤驛之變是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的一次事變,這次事變中,撤驛站、棄哨所是主要的形式,導致了清朝通訊的中段。撤驛之變從開始到結束,經歷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參與的人數是非常多的。  

撤驛之變原因:清政府的高壓政策是主要原因 第2張

  ‍‍‍撤驛之變時期的乾隆畫像

撤驛之變過程從青滾雜卜散佈謠言開始。他將清朝對喀爾喀的統治稱作是壓迫,將天災與清王朝的統治相聯繫,使得當時的貴族與牧民對清朝的統治不滿情緒加劇。這個時候,他趁機開始發動叛亂。首先,他發佈了撤兵檄文,撤消了阿爾泰地區的所有哨所,將這一帶邊疆上的所有防守調度的機構撤銷,甚至撤回了當時驛站中喀爾喀的所有兵丁。這些措施使得當時清朝對新疆伊犁一帶的所有情況都不瞭解。

然後,青滾雜卜率兵攻打了清軍駐守的軍營以及城鎮,使戰火燒至喀爾喀的所有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遭受了天災的牧民開始搶掠漢商的物資,隨處可見牧民攻打衙門的情景,有些牧民趁亂搶劫漢民,擺脫清朝的統治,這些使得這場叛亂變得愈演愈烈,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最終,這場叛亂以青滾雜卜及其子女的被抓而結束。在青滾雜卜預感形勢不妙的時候,想要趁機逃亡俄國,最終還是被清軍抓獲,這場歷時很短的鬧劇最終也被鎮壓,缺少了領導者的牧民也迅速被抓獲。這場叛亂在清軍的武力鎮壓下失敗了。

撤驛之變過程簡單,從散佈謠言開始,到青滾雜卜被抓結束,中間不少的牧民參與,但是最終沒能成功。 

撤驛之變結果

‍‍撤驛之變是清朝歷史上比較嚴重的少數民族反抗活動,喀爾喀首領青滾雜卜撤銷驛站與哨所,切斷了清王朝對新疆地區的控制,撤驛之變是青滾雜卜發動叛亂,攻打軍營及城鎮,意圖造反的一場戰爭。撤驛之變結果是失敗的,青滾雜卜分裂祖國的陰謀最終沒有得逞,反而被清軍所抓獲。在這場戰爭中,牧民參與其中,主力依然是當時喀爾喀的上層貴族,但是由於這些貴族力量不強,最終失敗。  

撤驛之變原因:清政府的高壓政策是主要原因 第3張

  青滾雜卜畫像

撤驛之變之後,清廷處死了青滾雜卜及其兩個兒子,他的追隨者被嚴厲處罰,有些被髮放成爲奴僕,有的被處以極刑,而參與這次事件的喇嘛則被強制性的還俗,對參與這次事變的所有王公貴族進行處罰,有的被革職,有的被降級,有的則被削爵,對於參與搶劫漢商的牧民,則採取屠殺的政策,妻子及後代則被髮配成爲奴僕。

另外,當地政府的官員出於私利,藉由找回漢商財產的名義,再次對牧民進行搜刮,這些都加重了牧民的艱難生活,使得牧民變得更加窮困,這個地方的生活水平再次下降。

撤驛之變結果並沒有擺脫清政府的統治,反而是加重了當地牧民生活的負擔。在這次的事變中,清政府的高壓政策是這場叛亂的主因,另外,準噶爾的叛亂是這次叛變的主要外因。撤驛之變失敗之後喀爾喀當地的經濟大幅度下滑,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清政府則加強了對這一帶地區的控制。